锦衣夜行吧 关注:91,902贴子:4,050,961

鸿门宴这盘棋,是谁在下?(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鸿门阪上,一片黄沙大漠,奔越数十道高耸的石碑,厚重的鸿门,被用力地推开了,也推开了一场棋局,一场生死决战的时代。
  打开这扇厚重的鸿门,我发现自称中国人的电影人进步了,不再是花哨的黄金甲,不再是动漫的三国赤壁,不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关云长,这扇门后有人汉人的历史心思,重新检视了如何用电影的包装,来启发历史的动脉。
  这场战斗场上的宴会,没有摆上可笑的丰富菜肴,观众们嘘了一口气,否则大家酒足饭饱昏昏欲睡,可怎麼打仗!?不得不在此为片方嘘一口气,敢於改革,你有种,改的好!否则杯盘狼藉可苦了场务,笑了观众。
  大家都在笑导演不懂历史,那我问:你知道鸿门宴上,项羽、刘邦坐次如何?
  坐次有什麼好讲的?坐次是大周朝八百年传下来的习俗,孔子会不苟言笑的站在城门外大身跪拜而晋见君主,这就是秦末汉前的大礼俗。
  项羽北面坐,而最次为刘邦的南面坐。
  导演是在上课呢!用一群学生开讲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可以听听,一个两千年前的习俗。这个故事一开始就很沈重...只是信不信由你~
  鸿门宴电影讲的是一个历史的悲剧,不是喜剧,他篡改了史实,把该死的演死了,不该死的也赐死了,鸿门阪上留下的是时代的悲剧。如果他照实演了,刘邦应该很欢乐的和樊哙、夏侯婴在沛县家乡,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齐唱大风歌;你想想,买票进场的观众们终於可以皆大欢喜,大赞李仁港是懂得历史的电影人吗?我佩!不——可——能!
  鸿门宴这场盛宴,其实不是喜剧…如果你有了这样的觉悟,可以向时光快转,到刘邦死前的一刻,韩信死、越彭死、英布也死,韩王信投了匈奴,好友卢绾投了匈奴,张良求去,连樊哙都派人击杀...一部电影无法容纳那麼多条线路,但主观意识正确,引导人们去关注历史,这才是深意。
  摆脱掉历史的细节包袱,我们才能看到故事想要讲什麼?
  就像三国演义之於三国志,从演义中寻找意识,从历史中找到真谛。
  这场电影很简单,就是看“谁”在下这场棋?
  你看出来了吗?
  你以为是范增在下棋,我以为是张良在下棋,其实是刘邦在下棋!
  高手是谁?最惨败的莫过於项羽,最壮大的人,才是被下的棋子!
  范增下盲棋,天下第一,可以下到张良连输四盘,把自己的死士都送丧,把自己输的吐血中伤!
  张良下狠棋,天下无双,一句话让刘邦顿悟,把自己输给了项羽。在楚方为间,配合刘邦,离间了范增,这盘棋,又反败为胜。
  范增深藏不露,在离开项羽时,下了颗阴棋,谁都无法查觉,以为项羽之死是他最大的败棋。
  错了~
  当刘邦步上帝王台阶,一步一步高升,一步一步击杀功臣之时,人们知道范增嬴了。
  当刘邦年迈又老又伤病之时,张良出现,张良才说出是谁请了他去下棋;那个人才是高手中的高手!
  谁嬴?谁败?
  是非成败转头空,历史无英雄!
  看完电影,再回家翻翻历史,感慨一下,千古霸王项羽,力能扛鼎,能手击百军众,可是连颗只指就能粉碎的棋子,他也没看透啊~
  那些在网上自称是项羽通,是韩信通,历史通的达人们,你们看通了吗?还是在较真那一句话不是历史,那一个情节不是历史?谁能有神通能?
  张良谋圣、范增谋神,都没有逃出战局,双双陷入苦战,这才是真的。赔下的无以计数的烈士英魂、无辜性命,那才是真的。
  这场电影可以说已经超越了西方古战场的同级影片,略表了汉人战争的意识,不再那麼仓白无力,自我多情了。
撰稿人:小毛衣


IP属地:四川1楼2012-05-13 17:36回复


    IP属地:四川2楼2012-05-13 17:36
    回复
      2025-09-01 17:40: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四川5楼2012-05-13 17:38
      回复
        【随笔】鸿门宴这盘棋,谁在主导?
          古往今来对留侯喜爱与研究者,常会讨论,张良是为复韩兴韩而动,亦或是为了阻止数百年来战国之乱,以平天下?前者,我们已能看到复韩之路艰辛而无益;后者,历经千险、费尽思量,终有一汉邦之家。
          鸿门宴传奇中,导演引张良而说出他的看法:
        『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恩生於害,害生於恩,但愿天下从此不需再战。』
          这也是小民对张良的喜爱,在慢步探索中的注解——力求天下无争。
          但是这个愿景,是循序渐进的,并非一蹴可及。
          史记的鸿门宴上没有描绘的如此详尽,我们看不到范增、张良对立国、救世的抱负,因为在那一段历史中更为黑暗,更为深沉,楚汉两方是投入在生死漩涡中挣扎纠缠,没有办法像电影情节如此弈棋申意。
          电影倒是在鸿门宴中,为两方谋士显露志向与谋定功力。
          棋局最后,范增唤起项羽速斩刘邦。
          项羽悍勇连杀数名随从,击倒刘邦,对说:『上了战场就要分出胜负,老天把我们安排在一起,注定只能活一个!刘邦,你休要怪我!』
          这场安排,惊倒了无数的历史书迷,简直惊呆了!难道导演是来替项羽申冤,说他并非不想当场击毙刘邦吗?!
          这段千年难解的谜团,倒现在仍是争论不休,没有定论!到底是什麼原因,让项羽没有听从范增咄咄紧逼的杀人指令!?
          然而这句台词竟一语双关,应验在项、刘两人的战场,也应验在范、张两人的谋略之中。
          我常在问,“项羽你到底是不是要得到张良?”
          (为什麼你要杀韩成?历史题外话)
          在电影中导演非常非常巧妙,且出人意外地,让项羽说出要刘邦杀了张良这段情节,这个画面:刘邦看著张良,张良看著刘邦,一个被打的披头散发,一个被棋局逼的口吐鲜血,两人眼中尽是水雾。
          张良说了一句:『你这一剑,是最错的棋呀!』
          (不能否认,许多观众注意到了背后的含意,开始猜度导演的意义)
          我要说最妙的安排是,刘邦刺出了一剑!而这一剑被项羽挡开了...多麼俗气的武侠肥皂剧,可却看的小民心花开...因为重点是,项羽留下了张良!引导到历史上的记载,项羽任用了张良。接下来电影也是这麼演了。所以小民问:“项羽你到底是不是要得到张良。”
          接下来,我们都可以看到范增的错愕,张良坐在项羽身旁,准备议事。
          项羽还为张良圆场说(你看看那手势,小民是真迷上导演的安排了...花痴):『他弃暗投明,助我项羽』,然后看向张良:『还请先生多多赐教。』
          (我想范增一定恨的牙痒痒啊~)
        


        IP属地:四川6楼2012-05-13 17:38
        回复



          7楼2012-05-13 17:38
          收起回复


            IP属地:四川8楼2012-05-13 17:38
            回复


              IP属地:四川10楼2012-05-13 17:40
              回复
                【随笔】鸿门宴这盘棋,也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三人议事,仍在进行中,范增回应项羽之问,也借机在话术中,打击张良在项羽心目中的地位。然而,事情并不如范增心里的如意算盘。
                  范增说:『刘邦刚主汉中,居心叵测,倘若乘我军出兵之时,突施暗袭,我军首尾不能相顾,此乃兵家必败之势。』
                  张良曰:「以项王之兵力,大可分兵而灭之。」
                  范增说:「张先生既读古今兴度,请问又有何人可以一手而得天下,张先生,你为何献此不全之策?」
                  张良被范增一攻话,并没有手脚荒乱,手足无措急急争辩,相反地是神智一转想得好计,说:「如今刘邦已称臣於项王,项王便可令其出兵以灭诸侯,借诸侯之手先杀刘邦,然后乘势问鼎中原,敢问前辈,这是全策,或是不全之策。」
                  在这一局中,张良显然化被动为主动,强占了范增的主场气势!
                  范増只是在言语上打压了张良,然而张良却稳稳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刘邦,这位在项羽和亚父两人心目中的烫手山竽、眼中钉、肉中刺。
                  这一步棋,在历史上留下了最有名的前奏曲——烧绝栈道!之后才会产生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但是导演竟然舍弃了千古流芳的一计,另走“偷龙转凤”之棋。我想让历史迷喷墨的,莫过於忽略了张良与韩信前后套计之精华!
                  且先分析电影中的剧情,张良话术甚至高於范增,怎麼说?
                  张良说项羽的兵力可以分兵而灭之。明显了解项羽的用兵实力,说的正入项羽之耳。项羽为人本就自视甚高,“天下没有什麼好学的,要学就学万人敌”这是项羽自我良好的气势,张良说来算是中肯之言。
                  然而,范增马上就在项羽头上浇了一盆子冷水,说:古今可有一手能得天下的!我想项羽在心里肯定不服,只是碍於亚父的面子。
                  张良立马又给了项羽信心,说项羽可以指挥刘邦替他打诸侯。别说项羽动心,小民也会动心,多会说话的一个人^^
                  在两三句话中,显现什麼事?
                  或许不明了历史的人,不知道范增曾有一句重伤项羽的名言,叫做:『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项羽白白地让刘邦逃脱,范增气的骂了他这一句话,完全是刚愎自用、硬臭老汉的形象。然而,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是位温柔慈祥的长者面貌,只有在此处,与张良对峙之势,才有了历史的影象闪过。这种形象,看是无伤,却是范增的硬伤,日积月累在项羽的心中,并不是那麼美好、忠诚。
                  你看出来了,我看出来了,当然张良能看的出来其中的缝隙。
                  ~ 续 ~


                IP属地:四川11楼2012-05-13 17:40
                回复
                  2025-09-01 17:34: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没人顶么。。。。。。。


                  IP属地:四川12楼2012-05-13 17:42
                  回复



                    IP属地:四川13楼2012-05-13 17:50
                    回复
                      围观是一种态度、十五字是一种责任…


                      IP属地:四川14楼2012-05-13 17:50
                      回复



                        IP属地:四川15楼2012-05-13 17:52
                        回复
                          求围观,求爆菊


                          IP属地:四川16楼2012-05-13 17:54
                          回复
                            写的没意思,电影也没意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2-05-13 17:56
                            回复
                              2025-09-01 17:28: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四川18楼2012-05-13 17: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