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母亲节
今年的母亲节我没能在成都陪妈妈,媳妇儿带着亲手包的康乃馨还有一堆礼物去陪了爸妈。二老很开心,媳妇儿也很开心。媳妇儿前脚刚走出爸妈家门儿,老爸老妈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幺儿,DD真是个好孩子啊,就跟我们自己的亲女儿似的。你下次从广东回来要给DD的爸妈买礼物哦!以后让DD多来家里吃饭,就不要带东西了~~bla~~bla~~~”老婆晚上跟我打电话的时候说她今天好几次都差点脱口而出喊“爸爸、妈妈”而不是“叔叔、阿姨”了。想想五一节我跟媳妇儿一起回老家去见她父母,我也是潜意识的就认为他们是我的爸妈,嘴上差点喊出来。我越来越觉得所谓的名分已经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心情。
今天中午吃完饭坐公车去了趟海边,在大石头上坐着回忆了很多小时候和母亲在一起的事情,其实自13岁离开那个我生长的小镇去县城念高中开始,我几乎就开始越来越少的和母亲在一起。我小的时候,由于她和父亲关系不是很好,所以几乎所有的时间和心血都花在了照顾我和姐姐身上。在母亲眼里我一直都是孝顺又聪明的孩子,2岁半背唐诗、4岁念小学一年级就捧班级第一名的奖状回家、小学初中奥数拿奖,再到后来考上我们那里最好的高中、再念重点大学然后工作也没让她怎么操心。我的人生轨迹都朝着母亲希望的方向在发展,当然除了我是LES这件事儿。 在母亲的心里,我和姐姐是她一直以来的依靠。她是个极为传统的女人,即使嫁了一个和自己性格极为不和的丈夫,她也仍然倾注所有心思去为这个家庭。儿时的回忆最深的一次就是小学二年级的那个冬天,我半夜里突然发烧止不住咳嗽,母亲听到我的咳嗽声音突然惊醒,催促着让父亲带我去医院,可他却不愿意说第二天早上醒了再去。最后,在下着淅沥小雨的寒冷冬夜,母亲背着我一路从家里挨着敲小镇上诊所的门,最后在一个老中医的小店里,当温度计显示40.2度的时候母亲抱着我就哭了,老医生说“这么小的娃娃,要是再耽搁一晚上,恐怕是脑子都要烧来问题来”~~那年母亲的泪水一直滴进我6岁的小小心脏里。那次高烧退了之后的一小段时间里,我心里都有一些阴影,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里一句话都不说。母亲还以为是高烧把喉咙给影响了。这么多年以后,想起这段往事儿,在内心深处还是有一阵酸楚。除了对母亲的感激,还有对父亲的一些怨恨。在小学的时候,那种一定要快点长大要把母亲接出去住的想法就在心里一直生根发芽。虽然到现在,我已经快25岁了,和父亲之间所谓的那些恩怨情仇也早已随时间淡去,但始终还是有一些隔阂。
和母亲第一次谈及自己的感情,是大二的那个暑假,当时我还没有和我老婆在一起,也不知道自己是LES,但那次聊天却跟母亲说“我以后不会和一个男的结婚”(至今我都很奇怪,自己当时的这种说法,我竟然说的是“不会和男的结婚”而不是“不会结婚”)。当时母亲就问我说“是因为你爸的关系吗?”我说“有一些关系,但不是全部。我就是想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不想依附于任何人,而且我本能的排斥跟一个男的一辈子在一起,这样的生活会让我窒息”。母亲当时可能以为我是青春期的叛逆,她竟然回答我说“反正以后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做主,只要你过得幸福就好”
2008年我大学毕业去了北京,在那里度过了一段起伏很大的北漂岁月,在生活得最艰难的时候,我甚至都没脸跟母亲打电话说我自己的近况,但我记得2009年2月18日,很少用手机发短信的母亲却给我发了很简短的但却让我在北京的中关村外大街上哭得站不起来的几个字“幺儿,任何时候都不要害怕,有妈妈在呢!”
如今我的生活一天一天在不断变好,无论从物质上还是感情上,都在朝着明媚的方向进行。我最亲爱的妈妈,我不会试图去打破您传统的思维,我知道有些事情可能你已看出来一些但您都不愿意捅破那层纸因为您打心眼里希望我幸福,甚至愿意不去看清楚这些会和你传统思维相违背的事情。我是你眼中最听话的孩子,我永远不会做出格的事儿让你在别人的眼里成为不一样的人。我会努力,会尽可能的提供给您更好的生活,也不会再让您受任何一点点的委屈。我爱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祝福天底下所有为子女无悔奉献的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