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人告诉你如何饮酒
爱喝、爱唱、爱跳的青海人,每每在饮酒场合中,经常有寄托殷殷祝福和表现深深情谊的祝酒辞或悠扬高亢的祝酒曲,这些带给人们的是轻松和愉快、激情与超脱,顿时使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因此说适量饮酒是有益健康的;(1)可佐餐助兴、适情怡神;(2)可丰富营养、增进健康;(3)可消除疲劳、促进睡眠;(4)可防腐杀菌、治疗疾病;(5)可活血助气、强心提神;(6)可化食健胃、消署散热;(7)可引药上行、提高药效;(8)可刺激神经、才思敏捷。因此适量饮酒,可以却病延年、健康益寿。 但物亟必反,酒虽有益,如果饮之过量,却也有害。在些酒友,天天贪杯狂饮,夜夜滥醉如泥,其害无穷,当亦戒之。 一 酒的医疗保健作用 (一)“酒为百药之长” “酒为百药之长”一说,出自后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这是我国古人对酒在医药上应用的高度评价。酒未问世之前,人们得了病要求“巫”治疗,由于酒的酿造,我们的祖先在饮酒的过程中,发现了酒能“通血脉、散湿气”,“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除风下气”,“开胃下食”,温肠胃,御风寒”,“止腰膝疼痛”等作用。加之用酒入药还能促进药效的发挥,于是“巫”在医疗中的作用便被“酒”逐渐取而代之。这是古代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在古代,用酒治病,特别是制成药酒来防治疾病的现象十分普遍,因而古人视“酒为百药之长”。例如,用酒泡大黄、白术、桂枝、桔梗、防风等制成的屠苏酒,是古代除夕男女老幼必用之品。端午节饮艾叶酒,重阳节饮茶花酒以避瘟疫。《千金方》载:“一个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可见药酒在古代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用酒浸药,不仅能将药物的有效成分浸泡出来,使人易于吸收,而且,由于酒性善行,能宣通血脉,还能借以引导药物的效能达到需要治疗的部位,从而提高药效。另外药物久渍不易腐败,便于保存,可以随时饮用。这就是药酒受到历代医家重视和广大群众欢迎的原因。 酒确有延年益寿之效。这一点在历代的医疗实践中已得到了证实。如对老年人具有补益的作用的寿星酒;补肾壮阳、乌须黑发的回春酒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列举了69种不同功效的药酒。如五加皮酒可以“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当归酒可“和血脉,壮筋骨,止诸痛,调经”,人参酒可“补中益气,通治诸虚”,黄精酒“壮筋骨,益精髓,褒白发”等。 其实,用酒治病在外国也很流行。《临床医药的酒饮料》著作中这样介绍:在发明激素很久以前,酒饮料是糖尿病患者的药物;即使在能够使用激素以后,酒饮料仍不会被放弃,在欧洲,许多医生将酒饮料特别是烈性佐餐葡萄酒作为糖尿病患者饮食的重要一部分。经检验和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一天饮用一杯左右的烈性佐餐葡萄酒,血液中的糖分基本不上升。又加以酒治疗心绞痛,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被应用了,时至今日,许多医生仍认为酒比硝酸盐更为出色。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硬化而引起的阵阵剧痛,在发作时饮用1~2小杯不经稀释的蒸馏酒,一般在2~3分钟内就可使剧痛缓解。 (二) 适量饮酒好处多 自古以来,对酒的评价毁誉参半。酒究竟对人体有无好处呢?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酒对人的健康至少有以下六大好处。 (1)酒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剂 白酒由于含醇量高,人体摄入量受到一定的限制,营养价值有限。而黄酒、葡萄酒、啤酒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黄酒中含有糖分、糊精、有机酸、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所含多种多量的氨基酸,其中有7种是人体必须,而人体内又不能合成氨基酸。葡萄酒含有葡萄糖、果糖等糖类和多种氨基酸,含有维生素C和D,接近于新鲜水果,此外,还含有各种有机酸、矿物质。啤酒,除了3.5% 的酒精以外,一般含有5%的碳水化合物,0.5% 的蛋白质,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同时,1升啤酒可供人体产生1779.39kJ的热能,与4只鸡蛋或500克牛奶近似。因此,啤酒被称为“液体面包”,可见营养之丰富。 (2)适量饮酒可促进消化 酒能助食、促进食欲,可多吃菜肴,增加营养。一位从事内分泌研究的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人们在适量饮酒60分钟后,测量其体内胰液素的含量。他发现人体内胰液素的含量比饮酒前明显增多。胰液素是胰脏分泌的消化性激素,它对人们的健康是很有利的。在步入中年以后,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开始降低。如果饭前适量饮酒,可以促进胰液素的分泌,胰液素又可促进人体消化系统内各种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中老年人饭前适量地饮酒可以弥补消化功能低这一缺陷。 (3)适量饮酒可以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血管疾病 美国密歇根大学对2万人进行34年营养同血压关系的调查发现:酗酒者血压最高,其次是不饮酒的人,少量钦酒者血压最低。还发现合理饮酒增加血液中的蛋白质成分,而且具有防止心脏病发作和减少动脉硬化的危险。英国政府的一医学研究会,在分析了18个西方国家有关死亡的原因与饮食关系的统计图表后,发现果酒的消耗量和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率之间有着引入注意的关系。
爱喝、爱唱、爱跳的青海人,每每在饮酒场合中,经常有寄托殷殷祝福和表现深深情谊的祝酒辞或悠扬高亢的祝酒曲,这些带给人们的是轻松和愉快、激情与超脱,顿时使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因此说适量饮酒是有益健康的;(1)可佐餐助兴、适情怡神;(2)可丰富营养、增进健康;(3)可消除疲劳、促进睡眠;(4)可防腐杀菌、治疗疾病;(5)可活血助气、强心提神;(6)可化食健胃、消署散热;(7)可引药上行、提高药效;(8)可刺激神经、才思敏捷。因此适量饮酒,可以却病延年、健康益寿。 但物亟必反,酒虽有益,如果饮之过量,却也有害。在些酒友,天天贪杯狂饮,夜夜滥醉如泥,其害无穷,当亦戒之。 一 酒的医疗保健作用 (一)“酒为百药之长” “酒为百药之长”一说,出自后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这是我国古人对酒在医药上应用的高度评价。酒未问世之前,人们得了病要求“巫”治疗,由于酒的酿造,我们的祖先在饮酒的过程中,发现了酒能“通血脉、散湿气”,“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除风下气”,“开胃下食”,温肠胃,御风寒”,“止腰膝疼痛”等作用。加之用酒入药还能促进药效的发挥,于是“巫”在医疗中的作用便被“酒”逐渐取而代之。这是古代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在古代,用酒治病,特别是制成药酒来防治疾病的现象十分普遍,因而古人视“酒为百药之长”。例如,用酒泡大黄、白术、桂枝、桔梗、防风等制成的屠苏酒,是古代除夕男女老幼必用之品。端午节饮艾叶酒,重阳节饮茶花酒以避瘟疫。《千金方》载:“一个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可见药酒在古代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用酒浸药,不仅能将药物的有效成分浸泡出来,使人易于吸收,而且,由于酒性善行,能宣通血脉,还能借以引导药物的效能达到需要治疗的部位,从而提高药效。另外药物久渍不易腐败,便于保存,可以随时饮用。这就是药酒受到历代医家重视和广大群众欢迎的原因。 酒确有延年益寿之效。这一点在历代的医疗实践中已得到了证实。如对老年人具有补益的作用的寿星酒;补肾壮阳、乌须黑发的回春酒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列举了69种不同功效的药酒。如五加皮酒可以“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当归酒可“和血脉,壮筋骨,止诸痛,调经”,人参酒可“补中益气,通治诸虚”,黄精酒“壮筋骨,益精髓,褒白发”等。 其实,用酒治病在外国也很流行。《临床医药的酒饮料》著作中这样介绍:在发明激素很久以前,酒饮料是糖尿病患者的药物;即使在能够使用激素以后,酒饮料仍不会被放弃,在欧洲,许多医生将酒饮料特别是烈性佐餐葡萄酒作为糖尿病患者饮食的重要一部分。经检验和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一天饮用一杯左右的烈性佐餐葡萄酒,血液中的糖分基本不上升。又加以酒治疗心绞痛,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被应用了,时至今日,许多医生仍认为酒比硝酸盐更为出色。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硬化而引起的阵阵剧痛,在发作时饮用1~2小杯不经稀释的蒸馏酒,一般在2~3分钟内就可使剧痛缓解。 (二) 适量饮酒好处多 自古以来,对酒的评价毁誉参半。酒究竟对人体有无好处呢?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酒对人的健康至少有以下六大好处。 (1)酒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剂 白酒由于含醇量高,人体摄入量受到一定的限制,营养价值有限。而黄酒、葡萄酒、啤酒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黄酒中含有糖分、糊精、有机酸、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所含多种多量的氨基酸,其中有7种是人体必须,而人体内又不能合成氨基酸。葡萄酒含有葡萄糖、果糖等糖类和多种氨基酸,含有维生素C和D,接近于新鲜水果,此外,还含有各种有机酸、矿物质。啤酒,除了3.5% 的酒精以外,一般含有5%的碳水化合物,0.5% 的蛋白质,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同时,1升啤酒可供人体产生1779.39kJ的热能,与4只鸡蛋或500克牛奶近似。因此,啤酒被称为“液体面包”,可见营养之丰富。 (2)适量饮酒可促进消化 酒能助食、促进食欲,可多吃菜肴,增加营养。一位从事内分泌研究的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人们在适量饮酒60分钟后,测量其体内胰液素的含量。他发现人体内胰液素的含量比饮酒前明显增多。胰液素是胰脏分泌的消化性激素,它对人们的健康是很有利的。在步入中年以后,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开始降低。如果饭前适量饮酒,可以促进胰液素的分泌,胰液素又可促进人体消化系统内各种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中老年人饭前适量地饮酒可以弥补消化功能低这一缺陷。 (3)适量饮酒可以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血管疾病 美国密歇根大学对2万人进行34年营养同血压关系的调查发现:酗酒者血压最高,其次是不饮酒的人,少量钦酒者血压最低。还发现合理饮酒增加血液中的蛋白质成分,而且具有防止心脏病发作和减少动脉硬化的危险。英国政府的一医学研究会,在分析了18个西方国家有关死亡的原因与饮食关系的统计图表后,发现果酒的消耗量和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率之间有着引入注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