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水饺餐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 1996 年 4 月 2 日,地点在常州商厦拐角处,面积约 30 平方米,员工 6 人。当时并没有做水饺,而是经营的中餐,店的名称叫 “ 常州商厦美食园 ” 。该店一天营业额为 230 元, 1 个月累计营业额为 3 万元,月亏损额约 1.5 万元。
经历过生活磨难和餐饮市场摔打的老板吴国强并没有气馁和退缩。当过机关干部、新闻记者的他既不服输又正视现实,定下心来仔细琢磨:如今,中国的餐饮业已进入大众消费时代,餐饮市场的商机到底到哪里?


面对现实问题,他反复推敲,从中国传统食品中认真寻找,这种食品必须能白天卖了晚上卖、一年四季都能卖,才能获得成功。在这段苦苦思考的日子里,吴国强脑海中时常浮现出大学毕业后到青海生活时的一段经历,那时作为青海省作协会员的他每当风尘仆仆地回到家,邻居大娘总会端上自己家擀制的热气腾腾的水饺给他饱餐一顿,使远离家乡的游子倍感亲切。
饺子源于中国古代隋唐年间,距今约一千四百多年,堪称中国的国粹。北方人喜爱把饺子当主食,民谚曰: “ 舒服不过倒着,好吃不过饺子 ” 。南方人虽以食大米为主,但也把饺子当作一种点心和辅食。既然饺子为中国大部分人所接受,这中间会不会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思路决定出路,吴国强当机立断,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后,于 1996 年 4 月开始在 30 平方米的小餐厅经营起水饺生意。他请来了一位退休的东北老大娘当起了包饺工,自己则亲自动手拌制饺馅。第一天包的水饺一卖而光,第二天、第三天同样如此。问问顾客,反映居然不错,于是他又请来了第二位、第三位包饺工,自然生意也日趋火爆。
为了顺应快餐外卖市场形势的发展,公司于 1996 年 11 月 23 日成立了 “ 大娘水饺 ” 常州外送店,用摩托车把 “ 大娘水饺 ” 送到千家万户。外送店的开业,为公司创业阶段流动广告的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 “ 大娘水饺 ” 在常州知名度的提高,堂口店这个小小的 30 平方米餐厅已无法满足广大顾客的要求,每天有近 300 名顾客因吃不上水饺而离开店堂。潜在的市场需求,催促吴国强向前迈进,为此他千方百计筹集了 10 万元流动资金,于 1997 年 1 月 1 日开办了 “ 大娘水饺 ” 常州商厦超市店。超市店的开业标志着企业原始积累的开始,不但使吴国强还清了前面所有的债务,而且有了一定资金开办后续的连锁店,公司的发展初获成功。常州商厦 “ 大娘水饺 ” 超市店的开业,标志着公司进入第一个发展点。

超市店成功后不久, 1997 年 4 月 18 日公司乘胜追击, “ 大娘水饺 ” 常州中联店的开业又一炮打响。但此后一段时间内,由于选址等方面定位不准确,导致公司在发展上走了一段弯路。
1997 年 9 月 8 日至 1998 年 5 月 7 日,我们在常州亚细亚影城开办过一家连锁店,但苦心经营 8 个月后只能告退,半年多的努力竞换来了 20 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在南京夫子庙 “ 六凤居 ” 由于同样的原因也损失了 5 万元,连续的打击令我们暂时陷入了困境之中。
1998 年 9 月 10 日,经过缜密的调查和市场研究,公司再次鼓起勇气,迈出常州,在苏州石路成功落脚,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踏上了一条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进行水饺堂食连锁快餐化经营的道路。苏州 “ 大娘水饺 ” 石路店的开业,标志着公司进入第二个发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