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了5个多月,韩嫣的故事终于完成了,很高兴哦~~~ 在写到半途的时候,有人问偶:究竟想表达什么? 也有人对我说:你说你尊重历史,我看不尽然。 猛然发觉,我需要好好回头进行修订了。 首先,所谓一百个人心目中有一百的哈姆雷特,要完全重现当时真实的社会风貌,并让每个人都无话可说,我自认是做不到的,而且我也相信:这世界上根本就没人能做到。 如果要考证“三月不知肉味”的肉是猪肉牛肉还是羊肉,很抱歉,我心目中尊重历史的尺度还没高到这个地步。只要不是鲨鱼肉或者鹦鹉肉就可以了:P 历史上窦太后瞎了又怎么样?我的这篇文里没有以她是瞎子为决定性基础的情节,不需要的东西放着就是累赘!卫子夫?没出场必要的部分,能切掉就切掉! 我是在依照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写故事,我是在用自己的风格写故事。 别处固然有让我赞叹羡慕的华丽委婉细腻文风,但那不是我的。这是我写的故事,用的是我最习惯的表叙方式,我认为应当的开头、过程和结尾。 如果硬要让我依照别人的喜好来修改写法,那我写这个故事的就没有意义了。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与汉武帝同时代的人,但他也不可能亲眼目睹自己笔下所记录的每件事每个人。比如记录卫青和霍去病的《卫将军骠骑列传》,写卫青之功,多陈述事实,“摹写唯恐不尽”(姜宸英《湛园未定稿·书史记卫霍传》)写大将军北上,追亡逐北,真是兵威浩荡,强虏震恐,浩气千里,万马奔腾,既“描画如见”(王治皞《史记榷参·卫将军骠骑》),又使读者如闻其声,很有艺术感染力。
            
下面是后记、注释以及附录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