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天下吧 关注:259,667贴子:15,798,758

回复:<写意天下-0510>【推文】《风起建章-嫣然篇》by卡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下面是后记、注释以及附录


157楼2012-05-10 11:00
回复

      花了5个多月,韩嫣的故事终于完成了,很高兴哦~~~   在写到半途的时候,有人问偶:究竟想表达什么?  也有人对我说:你说你尊重历史,我看不尽然。  猛然发觉,我需要好好回头进行修订了。  首先,所谓一百个人心目中有一百的哈姆雷特,要完全重现当时真实的社会风貌,并让每个人都无话可说,我自认是做不到的,而且我也相信:这世界上根本就没人能做到。  如果要考证“三月不知肉味”的肉是猪肉牛肉还是羊肉,很抱歉,我心目中尊重历史的尺度还没高到这个地步。只要不是鲨鱼肉或者鹦鹉肉就可以了:P   历史上窦太后瞎了又怎么样?我的这篇文里没有以她是瞎子为决定性基础的情节,不需要的东西放着就是累赘!卫子夫?没出场必要的部分,能切掉就切掉!  我是在依照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写故事,我是在用自己的风格写故事。  别处固然有让我赞叹羡慕的华丽委婉细腻文风,但那不是我的。这是我写的故事,用的是我最习惯的表叙方式,我认为应当的开头、过程和结尾。  如果硬要让我依照别人的喜好来修改写法,那我写这个故事的就没有意义了。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与汉武帝同时代的人,但他也不可能亲眼目睹自己笔下所记录的每件事每个人。比如记录卫青和霍去病的《卫将军骠骑列传》,写卫青之功,多陈述事实,“摹写唯恐不尽”(姜宸英《湛园未定稿·书史记卫霍传》)写大将军北上,追亡逐北,真是兵威浩荡,强虏震恐,浩气千里,万马奔腾,既“描画如见”(王治皞《史记榷参·卫将军骠骑》),又使读者如闻其声,很有艺术感染力。
    


    158楼2012-05-10 11:02
    回复
      2025-11-04 11:00: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还说内容不合适!!!!这是史记呀史记



      159楼2012-05-10 11:03
      回复
        刘彻只是景帝的第九子(或言第十子),母亲也只是个夫人(小妾),上面刘彻成年的兄长多的是,太子的母亲粟妃也受宠得多,太子之位本来怎么也轮不到刘彻,但这个王夫人硬是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打败所有的对手,让刘彻成为了太子,然后成了一代名帝,怎么想,她也绝不会是等闲之辈啊~~~~   唉,我只怕自己无法写出其十分之一二………   关于汉武帝刘彻,看到的历史人物介绍,对汉武帝刘彻的性格评定就是阴沉、多疑,任命官员基本是全凭个人喜好。  汉武帝年间的名臣大多不得善终,就是因为他的让人琢磨不透、反复无常的性格。一个人才,他如果无法得到并使用,就认为没有存在的必要。  他少年时候具有雄心,改革受阻也不消沉。掌权之后取得骄人政绩。最大功绩就是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对外关系上的:)因此自信满满,也奢侈非常……   晚年也因为多疑犯了皇帝常有的错误,迷信长生不老,还掀起“巫蛊”之祸,但却还算清醒,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认识,甚至写下了悔过书,昭告天下。  所以,我认为年少的他本质上是血气少年,但因为生活的环境和母亲的教导,让他学会了多疑多虑,不希望被人摸透自己。  本文的设定中,他对初恋的韩嫣起先是全凭自己高兴的宠爱封赏,然后却发现这给韩嫣带来了灾难,又想起邓通的悲剧,于是开始想掩藏起韩嫣,避免悲剧重演。于是出现了文中情况。  刘彻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色鬼,刘彻自己就说:“我可以三天不吃饭,但是不能一天没有性娱乐。”(原话:吾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在大汉王朝的皇帝中,没有哪一个比刘彻的后宫女人更多,刘彻后宫御用嫔妃、宫女,在册的就达到一万八千人之多(汗,一天换一个也得50年啊)。  文中出现的卫青,是因为我不希望让结尾因为死人而单纯的悲伤,我想要的是哀而不伤、长歌当哭的效果:)


        161楼2012-05-10 11:03
        回复



          163楼2012-05-10 11:05
          回复
            谢谢~~~~


            164楼2012-05-10 11:05
            回复
              关于建章宫——   本文中所涉及的建章宫并非汉武帝修建于公元前104年的建章宫。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皇后,堂邑大长公主女也,无子,妒。大长公主闻卫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青时给事建章,未知名。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  建章监:是汉、三国时期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类似的还有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和长乐卫尉(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可以看出,在卫青少年时代,确实有一座需要配置建章监的建章宫:)卫青死于元封六年(前105),所以这座宫殿,与汉武帝修建于前104年的建章宫,应该是旧与新的关系。
              


              166楼2012-05-10 11:05
              回复
                关于年纪——   在本故事中,初登场的刘彻虚岁十八岁,这是真实的历史,韩嫣十七岁也很正常,人家毕竟是美貌小受嘛,自然要比小攻小上一点。至于卫子夫十三岁,卫青十二岁,是偶的设定,因为米找到确实的记录……^^bb


                167楼2012-05-10 11:06
                回复
                  2025-11-04 10:54: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之所以这么设定呢,原因如下:  关于卫子夫  一是因为西汉初期人口凋敝,为了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劳动力,特别鼓励早婚,在文帝景帝的时候甚至有过法令:女子如果超过十四岁还未出嫁就是有罪的,即使到了武帝时期不那么严格了,但女孩子十四岁出嫁成为人们的潜意识也不是不可能的^^bb;  二是因为先秦秦汉时候女子十四是适婚妙龄,比如有名的班氏三兄妹中的班婕妤就是十四岁出嫁的,野史中西施被送到吴国去的时候也是十四岁,十四这个年纪在那时候就像后来唐宋明清时候少女十六、十八一样是如花好年龄(说起来,BT的小日本也有十四岁情节哦~)  三是因为据说那个时候卫子夫还是处子,刘彻非常惊讶,也因此对她更加宠爱,因为那个时候封建礼教的观念还没完全成型,人们对性的观念很开放,对男女之大防也不是很严格(所以刘彻的母亲甚至在出嫁生过一女后还能进宫,甚至成为太后)身为歌女的卫子夫居然还是处子,就意味着她年纪一定还比较小;  由于以上理由,所以我认为卫子夫初见刘彻应该不超过十四岁才是:)  然后就是卫青,说起来,史书上的记载也蛮奇怪的,在卫子夫进宫前,卫青就因为相貌而被平阳公主看中而留下来当“花瓶”,史书上说是因为“平阳公主看到卫青已长成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彪形大汉,非常喜欢,就让他做了自己的骑奴”。彪形大汉?提到这次你想到了什么?应当只有成年男子才可能有这样的身形吧,少年再怎么高大强壮也是有限度的,而且身量不会足,显得单薄(毕竟是土生土长的汉人啊,又不是胡人),除非卫青有异于常人,但并没有具体他高大到什么地步的记载或描写,中国传统文学会放过这么突出的特征吗?不可能吧:)要知道,普遍的传说中卫青可是有名的美男子哦^0^哈哈,平阳公主看中的恐怕是少年卫青那俏模样吧~~这个色女!  卫子夫进宫后不久卫青也被召进宫,在此十年后卫青才第一次带兵出征,如果说十年前卫青就是彪壮的成年大汉,那十年后他不就起码应有三十了吗?而这个时候刘彻也还没三十。照这么算,卫子夫不就比刘彻还要大了吗?刘彻会在十八岁少年郎的时候看上一个已算是迟暮年龄的歌女吗?花心大萝卜风流色鬼刘彻可是在七老八十的时候还有了十七岁的钩戈夫人哦!  因为卫青和卫子夫是同母异父的姐弟,是他母亲在寡居以后才和别人私通生下的,就是说他绝对要比小姐姐卫子夫小一岁以上!!!生卫子夫为产后恢复而坐月子一个月,然后再次怀胎生卫青十个月,光这样十一个月近一年就过去了……就是说,如果偶设定卫子夫是十三岁的话,偶设定他十二岁已算很有良心了,汗,因为那时他甚至可能只有十一、十、甚至九岁………………-___-||   另外,卫子夫还有两个弟弟:步和广。但卫青又最小(根据有关的评论文章),依照推算,只比外甥霍去病大个七八岁而已。所以说卫青只比卫子夫小一岁实在是非常之牵强啊……但为了避免罪恶感,偶还是尽量把卫青的年纪往大里拉拔吧……   有鉴于上,让偶吼一句:刘彻你这个BTBT的!!!(挥拳头ing)
                  


                  168楼2012-05-10 11:06
                  回复
                    关于中行说——   老上稽粥单于初立,孝文皇帝复遣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公主①。说不欲行,汉强使之。说曰:“必我行也,为汉患者。”中行说既至,因降单于,单于甚亲幸之。  …………于是说教单于左右疏记⑥,以计课其人众畜物。  汉遗单于书,牍以尺一寸,辞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所遗物及言语云云。中行说令单于遗汉书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广大长⑦,倨傲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所以遗物言语亦云云。  …………(中行说)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  …………   后四岁①,老上稽粥单于死,子军臣立为单于。既立,孝文皇帝复与匈奴和亲。而中行说复事之。  ——《史记·匈奴列传第五十》
                    


                    170楼2012-05-10 11:06
                    回复
                      官方翻译~:  老上稽粥单于刚刚继位,孝文皇帝又派遣皇族女公主去做单于的阏氏,让宦官燕国人中行说去当公主的辅佐者。中行说不愿去,汉朝强迫他。他说:“一定让我去,我将成为汉朝的祸患。”中行说到达后,就投降了单于,单于特别宠信他。  ……于是中行说教单于身边的人们分条记事的方法,以便核算记录他们的人口和牲畜的数目。  汉朝送给单于的书信,写在一尺一寸的木札上,开头文词是“皇帝恭敬地问候匈奴大单于平安”,及写上所送的东西和要说的话。中行说就让单于用一尺二寸的木札写信送给汉朝皇帝,并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长加宽加大,把开头语说得很傲慢:“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单于恭敬地问候汉朝皇帝平安。”再写上所送东西和要说的话语。  ……中行说日夜教导单于等待有利的进攻时机和地点。  …………   老上稽粥单于死去,他的儿子军臣继位当了单于。军臣单于继位后,孝文帝再次与匈奴和亲。而中行说仍然侍奉军臣单于。  王延海译注  中行说是汉文帝时候人,汉武帝的时候距离他到匈奴已经有4、50年了。文中为剧情需要,将时间人物修改了一下。
                      


                      171楼2012-05-10 11:07
                      回复
                        啊哈~~~~完成……



                        175楼2012-05-10 11:10
                        回复
                          回复2楼:貌似可以申精了…先申请下吧,我爪机看不太分明…


                          来自iPhone客户端176楼2012-05-10 13:00
                          回复
                            边漠漠~~~mua~~~
                            嗯嗯,我已经去申精了~~~


                            177楼2012-05-10 13: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