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吧 关注:1贴子:138
  • 1回复贴,共1

田三牛记得前生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田三牛记得前生事
王成圣

作者记述田三牛再世为人事迹,绘影绘行,不由你不信。一年之前,亦即去年(1967)九月,笔者于台北近郊某训练机场,听到这一则“田三牛再世为人”的真人真事。当时言之者为台湾省社会处副处长牟乃弘先生,此事由前经济部次长王抚洲先生证实,而亲见其人的现任退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副秘书长韦先生,尤曾向笔者复述一遍,历历如绘,丝毫不爽,具见其真实性百分之百,不容质疑,因敢润笔记下,以充“中外”篇幅。

幽冥之神与孟婆汤

民国三十一年韦勉齐先生任陕西永寿县长时的一位部下,国民兵团事务员张生有,陕西汾县人,汾县系永寿比邻,两县相距仅五十华里,因此,张生有等于是当地人。张生有这个人很老实,平时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他资质不高,学识能力平平,但是他身上有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他记得前生的事,而且丝毫不差。我国民间历来相传,有幽冥之神名“孟婆”者,她能酿造一种似酒非酒的汤,使鬼魂喝了顿时将前生之事全部遗忘。“孟婆汤”一说或谓出自佛典,其实此说在佛典中全无根据,不过,心地观经中载“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无终”之句,因果轮回,是佛家的基本理论。所谓轮回六道,天道,修罗道,人道为三善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为三恶道,而芸芸众生,莫不以其在世时的思想行为,善恶表现,决定其来生应该属于轮回六道中的哪一道。佛家并不认为人死后再度投生,绝对无法记起前生的事情,他们说人之不能记忆前生,系为凡人被己造的业障所迷,因而使前生所获的智慧,一时为之蒙塞。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十普寺住持白圣法师便说过:“前生有修的人,究能一经点醒,即告领悟,否则就不得不从头学起,人类智愚之别,正基于此。”张生有的灵异所以特别希奇,正因为他的前生未必如何“有修”,而且26年前韦勉齐先生的这位部下,的的确确称不上有什么了不起,除了他能记得前生种种,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的家境不错,可以供给他读书,但张生有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他去投军,再投考中央军校,毕业于军校干训班,在永寿县当一名非正式军官---国民兵团办事员。三十二年秋天,韦先生便把他带到汾县,虽说破格优容,却也不能不“量才录用”,只派他当一名乡队副。张生有记得前生事,在汾县、永寿一带尽人皆知。因为他的前生便是汾县城西南三十里的某村人氏,姓田,叫田三牛,世代业农,家道小康,妻子儿女俱在。汾县乡间居民多半住窑洞,窑洞有两种,一种是就着山坡挖洞,越掘越深,越挖越宽,于是分为客厅、卧室等。一种则先在平地掘一个大坑,作为院落,然后在院落的四面墙上,再往里挖成一个个的房间。凡是窑洞,必定冬暖夏凉,安全有保障,尤其只要有人手、有时间、有力气,随时可以大加扩充,尚且永远不需要翻建。所以窑洞小的三五室,大的十进八进,甚至有聚族而居,一洞等容数百人者,可谓为相当理想的国民住宅。当地乡民多住窑洞,是因为地处高原,土质坚硬如石,掘地十余丈亦不见水,一洞建成往往累世不坏。外人不识究竟,笑他们穴居野处,殊不知此是当地地理的特殊,在地价飞涨,建材如金的此时此地,被高价房租累的喘不过气的小市民,那才真叫艳羡“窑洞”。

一怒离家投入窄门

田三牛一家和乐融融,就住在窑洞中,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汾县久雨成灾,他的窑洞大门下积了不少湿土。田三牛在一晴天,去将湿土刨开,清扫出路。不料雨久土松,骤如山崩,将他全身活埋。他当时便一命呜呼,可是他自己却不记得进鬼门关,更没什么孟婆汤。他还以为自己已经从泥土中爬出,居然又回到了坦荡乾坤,光明世界,他惊喜交集,一口气奔回自家的窑洞,看见他的妻子,说道:“今天好险,我差一点就压死在山下泥中,好不容易给我挣扎了出来。”他的妻子竟然对他不闻不问,脸上不曾有任何的表情。田三牛十分恼怒,又见到他儿子,便跑去和儿子说到:“你听见没有?刚才大堆的泥土塌下来,就象山崩,我居然能逃出一条性命。”然而,他的儿子竟也是头也不抬,不屑一顾。田三牛这下忍无可忍,心想自己大难不死,居然老婆孩子漠然视之,根本不把自己当一回事,可见妻儿子女,对自己是何等的绝情。心中无名火起,狠狠的一顿足,转身便走。田三牛愤而出走,信步所之,来到汾城,然后一时兴起,又赴东郊,离城八里处,一个叫做“鸣玉池”的名胜。这“鸣玉池”泉水凉意袭人,凄寒不可久处。田三牛有意到“鸣玉池”一游,可是眼看将到,偏又多出一道窄门,使他无法通过,当时他使劲的往门外挤,也不知过了多久,猛然挤身而出,顿觉头晕目眩。张眼一望,发觉自己正在裂嘴哇哇的哭。
 
   


1楼2005-05-09 19:50回复
    • 218.58.74.*
    不好


    2楼2005-05-10 11: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