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因为“山马”长得类似广西出产的蛤蚧,人们误认为吃了“山马”可以补肾,那些花天酒地,吃喝嫖赌的官员和大款们,许多人感觉腰酸腿软,耳鸣眼花,夜里多小便,对众多的“二奶”心有余而力不足。听说吃“山马”可以补肾,每赴宴席一定要点油炸“山马”这道菜,致使“山马”身价不断攀升。
为了赚钱,大家都蜂拥前去捉“山马”,挖“山马”洞,伪装捕抓,药物诱捕,设圈套抓,利箭刺,逼得它们“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因为学校田径场得天独厚的环境,人们不敢到田径场上来挖“山马”洞,也没有人注意到这里会有一批“山马”,使学校的田径场成了“山马”的最后庇护所。
邢老师是生物教师,他特别注重保护野生动物,建议将这批“山马”关在纸箱里。他说:“这种爬行动物饿几天问题不大,它们每年都冬眠几个月,不吃也不喝,照样活着。下雨天气,它们也躲在洞中,饿得急了就吃自己的尾巴。”
听到这里,孩子们觉得奇怪,有的问:“老师,它不痛吗?”有的问:“那不是它没有尾巴了吗?”邢老师等他们停下来后,才说:“它尾巴上的神经少,不会太痛。过后不久,它的尾巴会自己长出来。不过,新长出来的颜色是黑色的,不很协调。”说到这里,他从塑料袋里挑出一条黑尾巴的“山马”,给大家看。孩子们都争着看,觉得十分稀罕。
最后,邢老师说:“等水退以后,再将它们放生。使我们学校的操场成为拯救‘山马’的方舟。”在场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致举手赞成。太阳出来后,过几天操场上的水干了,李老师在孩子们的簇拥下,把装着“山马”的纸箱捧到田径场上,将它们放生了。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大难不死的“山马”们,躲进草丛中。但愿它们能逢凶化吉,遇难吉祥,子孙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