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矛盾:该不该认同“失去的才是美丽的”这句话?
人们为什么总会把失去了的东西视为好的、乃至最好的?其实不过就是因为它已经不属于自己了而已。说到底,人们此时对它的高看,其实只是一种失落后的惋惜罢了。是一种“心犹不甘”的贪恋。
失去了的“那些”未必真的就好过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只不过人们大多不会珍惜当下还“属于自己所有”的“这些”。就像女人们面对自家几架衣橱内满满当当的衣物,总感觉没有一件是自己称心如意的一样——包括昨天才刚刚千挑万选高价买回的“最好”的那一件。
不懂得珍惜既有的人们,更加不会意识到:也许就在下一秒钟,同样有可能失去它、或者它们……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每个人都会表现得过于自信。直到现实的严酷给了自己又一次无情的教训。
在人的一生中,“失去”是常有的事。我常想奉劝朋友们豁达一些,不要再为那些无济于事的懊悔费神伤身。但是,这样的豁达其实连我自己也做不彻底!况且,还会被人曲解为“无情”、“冷血”、“喜新厌旧”……然而,不得不讲明白的一个现实就是:人,最终总会是要失掉一切的——无论这种失去是主动的、抑或是被动的。我们都不过是这个宇宙中匆匆飘过的一粒尘埃而已。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只是上一代生命的繁衍,并不是特定为了来拥有世间的一切。
生命只是一段历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身处的那条路上走完它的全程,而不是收纳沿途的一切。遗憾的是,太多太多的人不愿意只是一个轻装前行的旅客,宁愿把自己变成一个整天提心吊胆地防范一切的护山人。 所以,我一直不大认同对人生林林总总的“项目”用“拥有”来描述,而更愿意将其表述为“经历”。
是的。如果,我们都能够把“拥有爱情”、“拥有家庭”、“拥有事业”、“拥有财富”……换位看做是“经历爱情”、“经历家庭”、“经历事业”、“经历财富”……或许,就会省却掉好多作茧自缚的烦恼,避免好多徒劳无益的煎熬。
人生一世,或许你可以有过许多什么,但是一定不要忘记:自己,不过就像是电脑板上的“内存条”,无论容量多大,无论曾经演绎出多少华美的精彩,断电便会归零,一切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