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听说你大概是很久以前了,知道你是个很火的清穿作者。因为我和我身边的人都不会读你写的书,所以没有在意。之后是去年,步步惊心的电视剧大热,热到一个美国朋友和我提到这部剧,说是中国留学生推荐给他的,问我好不好。我当时含糊的回答说,是根据一部流行的青春小说(young adult novel)改编的,大概和美国的暮光之城差不多吧。说完之后我挺不好意思的,因为暮光之城在美国被视为“垃圾读物”(trash novel),稍微不错一点的学校的本科生提到它,都会不屑的说:这类书不适合我。所以我当晚就去豆瓣上查了《步步惊心》,无论文笔还是情节,读者给的评价都很高。于是我开始读你的小说,读了不到几页,我真的“惊心”了。你完全没有任何现代文学的功底,整个小说由平铺直叙的流水账构成,病句、自造词比比皆是,文笔烂到不能卒视。我没法再用暮光之城做类比,因为无论它的情节多么通俗狗血,任何人都会承认作为一部小说,它是well written的。至于《哈利波特》这样的通俗小说,遣词造句也无一不精心,想从里面挑出错词病句,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这就是美国青少年读的东西,所以无论他们多么鄙夷暮光的白烂情节,对文学到底还心存敬畏。在这种震惊下,我又去读了你后来写的小说。最近炒得很热的历史问题我不想说,但文笔一如既往的烂,流水账、自造词、病句的情况毫无任何改善。桐华,借用冯唐的一句话:文笔的标准很难量化,但它的确有一条金线,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没达到就是没达到。对于门外人,若隐若现,对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虽然知道这条金线的人不多,但是还没死绝。这条金线和销量没有直接正相关的关系,某些时代或许还会负相关,但这改变不了这条金线存在的事实。我不想去贬低网络文学,即使我不喜欢匪我思存,寐语者,藤萍......,今后也不会去读她们的文章,但我不得不承认,她们作为中文写手,至少是合格的。你生活在美国,应该知道,即使美国人肤浅浮躁到可以把justin bieber捧红,在这里想成为流行作家,仍然有一个文笔的门槛在,许多写作多年的作者,仍然不定期去参加写作培训班。而在中国,许多热爱文学的孩子都以你为榜样,认为你的文字是经典,认为流水账就是“娓娓道来”,认为没有文笔好坏,只有文章冷热,甚至把对北大文凭的迷信转到你的身上......这在我眼中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桐华,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中国热爱文学的人或许已经很少了,但还没死绝。如果你去编狗血电视剧,或许是个不错的编剧。但“作家”两个字,距离你很远很远。再引用冯唐一句话,“时无英雄,竖子成名”这种事,稀松平常,历来多见。而“指鹿为马”,几百年一见,一现之后,末世不远。当你的作品真正成为“经典”,当你的读者屡屡将你与罗贯中,金庸相提并论的时候,这不再是竖子成名,而是指鹿为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大家回复,鞠躬鞠躬鞠躬......转载请随意,无需标注作者主楼不提历史,是因为有很多人都在说这件事,关注的也差不多都有自己的观点了。所以我想说的不是她黑历史这事儿。下面这堆废话就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了。很多朋友说,网络文学就是快餐,大都没什么思想。我觉得没思想倒没关系,毕竟没多少读者是去网络文学里追求思想的,但桐华的文字这么丑,为什么还有读者偏要说那是个美人?我不是要上纲上线,品味虽有高低,但无对错,文化上的势利眼要不得。但是,美丑不能颠倒,慕容晓晓流传再广,她的歌迷也不能把她与贝多芬相比。小人可以得志,却不能猖狂。当裹脚布的粉丝们开始自命清高,颠倒妍媸,动辄鄙视于妈,脚踩司马迁,枪击罗贯中金庸,然后声称桐华的书卖得好,所以她文笔好......有没有搞错??!杨臣刚庞龙的听众有多少你知道吗?至于桐华粉鄙视于妈粉,真让人哭笑不得,你都看桐华看得津津有味了,还鄙视人家于妈做什么?你怎么看《宫》,别人就怎么看你们。如果不知道桐华的文字糟糕到什么程度,随便拣大漠谣的后记批注下,因为它在网络上流传比较广。这儿我不谈她混账的历史观,因为别人已经谈得够多了。 ”刘彻时代的汉朝是积极扩张的,疆域在他手中一再扩大。我在想一个民族用了这个朝代的名字来称呼自己,可想而知,这个朝代对整个民族的影响。而这一切和刘彻,和卫青,和霍去病这些人密不可分。不管刘彻做过的诸多事情,但是在他手中,霍去病说出了:“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千里亦必诛之。”【众所周知,这句话是陈汤说的。桐华你是文盲么】这句话千载而下,依然让闻者动容。“ 【”千载而下“的意思是”千年以下“,不是动词。不过既然你能称丈夫为”家君“,”千载而下“会乱用也不意外。至于前面那糟糕的语感,比如”我在想“和”可想而知“的重复,就不提了。】我不是吃饱了撑的非咬文嚼字不可,请注意,它不是一个网友在网上草草敲出来的,而是著名作者几次修改,又经过编辑认真敲定出的,却垃圾成这样。而它被骂,居然还不是因为这不着四六的语言,而是内核史观一塌糊涂...... 桐华粉再敢拉罗贯中金庸垫背?金庸几百万字的作品里能找出一个这么恶心的错误来?罗贯中会把“家君”的含义搞错?不用提他们了,说说其他几个“网络天后”,你能从藤萍/寐语者的作品里找出这么多拙劣的错误来?不要再拉整个网络文学给一个害群之马垫背了,真的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