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吧 关注:807,033贴子:18,091,840
  • 4回复贴,共1

气田富地上的尴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晋城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气抽采利用全国领先,但与此不相协调的是,市区因气源不足常常闹气荒—— 出租车司机小赵每天开着他的出租车穿行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因为早已把出租车改造成油气两用车,这样为他节省了不少开支。但提起加气,他也有气:“有时加气要排很长的队,很耽误工夫。咱就守着煤层气田,怎么还经常闹气荒,真让人长气。” 气荒,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据市煤气公司介绍,目前他们只接受居民家庭用户安装煤气的申请,对市区经营单位、工业企业新增用户一律不接受安气申请。去年冬天,就连一些大酒店也使用起柴油、煤炭做燃料,有的燃煤锅炉又被启用。这一切都是因为气荒惹的祸。 “因为气源问题,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市煤气公司经理郭明太一脸无奈地说。 近年来,为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我市要求市区经营企业都使用煤层气作燃料,把燃煤锅炉改造成煤层气锅炉。但如今,受到气源制约,许多已经改了锅炉的经营户因为气源短缺,在冬季用气高峰时段要用柴油作燃料,燃煤锅炉大有死灰复燃之势。郭明太说,我市在建设全国园林城市进程中,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的实施功不可没。市区煤层气的普及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是我市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也是全省的标杆。但如今却遇到了气源瓶颈制约。因此,增加气源供应已成为我们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建设“气化晋城”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 气源短缺为哪般 晋城市地处沁水盆地腹地,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两个重点开发煤层气产业化基地之一,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全市矿区煤层气预测储量约为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地质储量的2.7%,探明储量为104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728亿立方米,占全国可采储量的0.67%,是目前全国煤层气资源勘探程度最高、最具开发潜力的煤层气气田。 “十一五”以来,我市的煤层气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全市区域内共有晋煤集团、中石油、中联、亚美大陆和格瑞克5家抽采企业,建成了拥有3800口井的国内最大规模的地面煤层气抽采井群,年抽采能力提升至35亿立方米以上,实现了煤层气的规模化、商业化开发,煤层气产业基本形成了集煤层气勘探开发、运输、液化、民用燃气、工业燃料、瓦斯发电、汽车加装煤层气等于一体的产业化、商业化开发利用体系,煤层气开发利用规模和水平全国领先。 2007年国家提出了煤层气“就近利用、余气外输、优先民用”的利用政策,然而由于在晋城从事煤层气开采的主要是央企和省属企业,开采和销售不受地方的制约,造成“气源地”无法优先用气,甚至出现气荒的怪现象。据了解,中石油抽采的煤层气全部进入西气东输管网输往外地,中联的煤层气通过管道、液化等方式大多进行外销,没有向市区供一方气。目前市区用气全部依靠晋煤集团输送,晋煤以低于市场的优惠价格向市区供气,日供气能力是45万立方米。铭石公司因此每年亏损2300万元,全部由晋煤集团予以补贴。 晋煤集团煤层气产业局局长何辉介绍说,晋城市煤层气区块登记面积是3916.4平方公里,其中中石油拥有的气权面积是2659.45平方公里,中联公司936.45平方公里,晋煤320.5平方公里,晋煤只占煤层气区块登记面积的8%。晋煤集团目前每天产气180万立方米,这些气包括每天给市区供气近50万立方米,晋煤集团及周边村用气50万立方米,易高液化气厂每天用气50万立方米(正常运转需用气90万立方米),加上压缩气供应给河南、长治等外地用户30万立方米,180万立方米产气量不仅全部用完,还不够使用。2009年,晋煤已把拥有气权的地方全部打完井,而一口井一般只能采10年。因此,稳定目前的采气量需要新增采气面积。如果没有新气田补充,目前的采气量无法维持。所以晋煤集团不得已到西山、阳泉去打井,在晋城面临着无气可采的局面。 在此情况下,今年底要实现每天向市区供气65万立方米的目标,晋煤集团一家无法全部承担下来,现有的产气量根本不能满足新增供气客户的需求。而同样在晋城采气的中石油、中联公司占据着更大的气田,日采气量也远大于晋煤集团,但所采煤层气全部或大部分输送到外地,没有向市区供一方气。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向外地卖气,卖的是高价钱,赚取的利润更大,而向地方供气则不赚钱。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冲动,使他们不顾地方生产生活需求,不积极主动承担起向地方供气的义务。 市政府认为,作为同在晋城境内开采煤层气的中石油、中联、亚美大陆、格瑞克等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同晋煤集团一样保障我市居民及工商用户的用气需求。为此,市建设局建议煤层气气源供应应实行配额制度,由市政府对我市境内进行煤层气开采营运的企业下达年度煤层气供应指标,保证每日气源供应量达到80万立方米。 2011年10月20日,市政府召开协调会议,要求有关煤层气生产营运企业按照我省“气化山西”和“就地利用、余气外输”的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觉主动承担当地供气任务,确保市区供气安全稳定。晋煤集团承担供气总量的50%,年供气量为6400万立方米;中石油承担供气总量的30%,年供气量为3840万立方米;中联承担供气总量的20%,年供气量为2560万立方米。


1楼2012-05-03 16:19回复
    但丰富的煤层气在得到大量开采并源源不断地输往外地的同时,晋城市区却隔三差五闹气荒。对此,晋城人无奈地自嘲为气田富地上的“贫困户”。 煤层气,俗称瓦斯,既是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又是煤矿安全“第一杀手”。随着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的成熟,煤层气成为造福百姓的绿色清洁能源,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上班开着加气轿车,回家用煤层气烧饭,这样的生活对晋城人来说并不稀奇。随着煤层气开发利用水平提高,晋城市居民享受到了煤层气开发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市民老王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市民做饭使用的是工业水煤气和煤炭,水煤气发热量低,煤炭有味又污染环境。相对而言,煤层气便宜又实惠,用惯了还真离不了。据悉,市区煤层气用户已从过去2万户发展到现在的11万户。 2008年起,市委、市政府站在建设生态文明、促进节能减排、推动改善民生的高度,实施了总投资达6.7亿元的集煤层气收集、长途管线输送及城市管网和配送工程于一体的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短短两年煤层气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新能源,晋城市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荣获“2009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到2011年底市区气化率达到了90%以上,沁水、高平、阳城县城煤层气管网基本形成并供气,陵川县城也采用车载煤层气实现煤层气利用,我市的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乡镇、农村16.6万户居民使用上了清洁高效的煤层气。九州玻璃厂、路宝、宇光等陶瓷、玻璃、钢铁工业企业也使用了洁净的煤层气燃料,年用气规模5000万立方米以上。 煤层气的普及,不仅使百姓得到实惠,也为我市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础,市区的燃煤锅炉被停止使用,煤层气用气户大量增加,使市区空气质量稳步提升,二级以上天数逐年增加,为建设宜居晋城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不曾料到的是,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仅实施了几年,随着用气户的迅速增加,市区遭遇了气源短缺的困境。目前年用气量已突破1亿立方米,预计2012年冬季高峰日用气量将达到50万立方米。特别是富士康A区项目即将建成使用,每年又需新增用气量4745万立方米(相当于市区现供气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目前市区煤层气气源供应量每天只有40万立方米,气源供应缺口很大。由于气源紧张,加气站经常出现停气现象,给加气车辆特别是出租车和公交车正常运营造成了很大影响;对于用气的玻璃和建筑材料企业,由于气源不能保障,企业不敢扩大生产规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守着气田气不足 晋城是重要的煤层气产地,资源储量丰富。然而,守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市区却常常闹气荒,令人难以理解。 本来,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煤层气气源地的晋城,自己的煤层气不够用,却被源源不断输送到外地,个中缘由是复杂的,但不管什么理由,作为在晋城开采煤层气的央企,积极履行国家“就近利用、余气外输”的政策,勇担社会责任,是本份,也是义务。 作为经营企业,谋求利润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企业在搞好自身经营的同时,也要积极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而不能是采完了资源就了事,还要想到自己给当地百姓和群众留下了什么。百姓没有从中得到更多实惠,甚至连气都用不上,于情于理均说不过去。 也许,煤层气开采企业对煤层气就近利用政策心有抵触,是因为为地方供气价格太低,没有向外地供气赚钱。其实,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用改革的办法推动用气机制的改革,是可以协商的。重要的是要有认识和态度,要有真正的责任感,如果把自己置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外,投资再大也不能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企业和地方是和谐共生的关系,良好和谐的企地关系需要双方互动,共同承担权利义务。让煤层气这一绿色能源真正造福当地百姓,为“气化晋城”作出贡献,应该是企业喜闻乐见的事情。企业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倾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使清洁高效的煤层气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从而为“气化山西”、“气化晋城”作出应用的贡献。
    □杜燕
    


    3楼2012-05-03 16:19
    回复
      2025-11-05 13:15: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ERGREHBRT


      4楼2012-05-03 16:33
      回复
        6


        7楼2012-05-16 06: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