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大家讲过很多有点专业的话题
这次可能又会让人更迷糊了 嘿嘿!
但是 如果有人希望知道 音乐人每天在想些什么
那下面说道的这些 对你来说或许是一个参考
说一个DAI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的理念
我把它形如叫做“方形理念”
正是这个理念 促使DAI在我心目中是那样的与众不同
这个开创性的理念 使得他与我见过的所有音乐人区分开来
可以说那个时期的DO AS 专辑中的绝大部分歌曲
都比较突出的运用到了这个理念
它主要是体现在作曲 编曲 等方面
当然 在后期制作跟混缩等方面应该也是兼顾着这个理念的
那么什么是“方形理念”呢?
在作曲上的话 就是旋律有重复性很强的规律
句型 起落 结构 都极为规整 清晰明了
然后是和声上的调性技巧 这个已经讲过说过很多次了
所以 这个“调性特点”是也是促成“方形理念”的要素之一
当然 更加明显的还有编曲
基本上来说 也是律动 结构 音色 规整无比 清晰明了
还有鼓的音色 电子鼓的的音色质感 明显要比真实鼓更棱角分明
也就更能体现出“方块质感”
所以DAI大部分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用到这种鼓音色在这里
要再次的强调一下编曲中的吉他
原来就提到过这个话题 但总觉得遗漏了些什么
现在终于想起来了
不知道有人是否注意到 DAI的歌曲有大量的运用变调夹
在现场的时候 大家应该可能会注意到吉他上的那个小夹子
这个是很多艺人都可能用到的小玩意
而这 恰恰也是DAI在编曲上 最具个性的特点之一!
DAI的不同之处是 在一首歌曲里面吉他变调夹的位置可以发生改变
打个比方 也就是说 在录音的时候
先夹上变调夹录一段前奏 然后停下了
把变调夹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继续录一段
直至整首歌结束 可能还会反复的更换位置
更让人出奇的事 这并不是个偶然的现象
而是歌曲在转调的时候 DAI最常用的“招牌手法”
当然 这个技巧只能存在于录音室
所以现场的时候 就只好把歌曲的吉他和弦做一些改动 来应对演出
其实这个改动对于歌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我并不知道这个技巧是谁最先发明的
但据我听过的音乐来说 在一首歌内将变调夹变来变去
运用到录音室作品中 并就此形成自己独到风格的人
除了DAI 我没发现有其他人
然后 吉他的横向节奏律动方面
有用到一种直白的 甚至可以说是呆板的简短节奏型
而这个节奏 是非常固定的模式 在歌曲中反复时 几乎很少做改动
甚至在很多歌曲 都会重复用到这个“特殊”的节奏模式
其实 这个特殊的手法打个比方 说严重点 就像是“行为艺术”略带夸张的意味
如果安排处理不当 对于整首个歌曲的影响会是致命的!
所以 大部分的职业的音乐人 即使他再有个性
也几乎不会想到 这种手法也可以做和声节奏上的根基
而DAI 奇妙的将这个技巧做了处理 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效果!
解决的方法 首先是和弦音纵向的连接 这样就填补节奏上的简单空白
然后 将整体全部以“方型理念”加以融合
这其中当然是少不了“亮”精准而有力的个人演奏特点
恰到好处的为这个理念锦上添花
在DO AS的音乐中 吉他几乎从来都是占据主要的显眼位置
其他声部可以正常进行 加入各种节奏过门 BASS线等等
可以尽情变化 来为歌曲添彩 但是几乎很少盖过吉他
因为主要是由于吉他的影响 才使得编曲整体呈现出所谓的“方型理念”
如果说励志是一种很通俗的主题 那么DAI也不例外
但是他在作曲和编曲上特立独行并具有“冒险精神”的实验性手法
还是让自己的作品与一般常见的励志歌曲明显的区分开来
说这么多“经文” 大家不理解也是很正常的 呵呵
如果 对于音乐的理念 跟细节 你也有自己的想法
欢迎各位童鞋交流!
这次可能又会让人更迷糊了 嘿嘿!
但是 如果有人希望知道 音乐人每天在想些什么
那下面说道的这些 对你来说或许是一个参考
说一个DAI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的理念
我把它形如叫做“方形理念”
正是这个理念 促使DAI在我心目中是那样的与众不同
这个开创性的理念 使得他与我见过的所有音乐人区分开来
可以说那个时期的DO AS 专辑中的绝大部分歌曲
都比较突出的运用到了这个理念
它主要是体现在作曲 编曲 等方面
当然 在后期制作跟混缩等方面应该也是兼顾着这个理念的
那么什么是“方形理念”呢?
在作曲上的话 就是旋律有重复性很强的规律
句型 起落 结构 都极为规整 清晰明了
然后是和声上的调性技巧 这个已经讲过说过很多次了
所以 这个“调性特点”是也是促成“方形理念”的要素之一
当然 更加明显的还有编曲
基本上来说 也是律动 结构 音色 规整无比 清晰明了
还有鼓的音色 电子鼓的的音色质感 明显要比真实鼓更棱角分明
也就更能体现出“方块质感”
所以DAI大部分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用到这种鼓音色在这里
要再次的强调一下编曲中的吉他
原来就提到过这个话题 但总觉得遗漏了些什么
现在终于想起来了
不知道有人是否注意到 DAI的歌曲有大量的运用变调夹
在现场的时候 大家应该可能会注意到吉他上的那个小夹子
这个是很多艺人都可能用到的小玩意
而这 恰恰也是DAI在编曲上 最具个性的特点之一!
DAI的不同之处是 在一首歌曲里面吉他变调夹的位置可以发生改变
打个比方 也就是说 在录音的时候
先夹上变调夹录一段前奏 然后停下了
把变调夹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继续录一段
直至整首歌结束 可能还会反复的更换位置
更让人出奇的事 这并不是个偶然的现象
而是歌曲在转调的时候 DAI最常用的“招牌手法”
当然 这个技巧只能存在于录音室
所以现场的时候 就只好把歌曲的吉他和弦做一些改动 来应对演出
其实这个改动对于歌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我并不知道这个技巧是谁最先发明的
但据我听过的音乐来说 在一首歌内将变调夹变来变去
运用到录音室作品中 并就此形成自己独到风格的人
除了DAI 我没发现有其他人
然后 吉他的横向节奏律动方面
有用到一种直白的 甚至可以说是呆板的简短节奏型
而这个节奏 是非常固定的模式 在歌曲中反复时 几乎很少做改动
甚至在很多歌曲 都会重复用到这个“特殊”的节奏模式
其实 这个特殊的手法打个比方 说严重点 就像是“行为艺术”略带夸张的意味
如果安排处理不当 对于整首个歌曲的影响会是致命的!
所以 大部分的职业的音乐人 即使他再有个性
也几乎不会想到 这种手法也可以做和声节奏上的根基
而DAI 奇妙的将这个技巧做了处理 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效果!
解决的方法 首先是和弦音纵向的连接 这样就填补节奏上的简单空白
然后 将整体全部以“方型理念”加以融合
这其中当然是少不了“亮”精准而有力的个人演奏特点
恰到好处的为这个理念锦上添花
在DO AS的音乐中 吉他几乎从来都是占据主要的显眼位置
其他声部可以正常进行 加入各种节奏过门 BASS线等等
可以尽情变化 来为歌曲添彩 但是几乎很少盖过吉他
因为主要是由于吉他的影响 才使得编曲整体呈现出所谓的“方型理念”
如果说励志是一种很通俗的主题 那么DAI也不例外
但是他在作曲和编曲上特立独行并具有“冒险精神”的实验性手法
还是让自己的作品与一般常见的励志歌曲明显的区分开来
说这么多“经文” 大家不理解也是很正常的 呵呵
如果 对于音乐的理念 跟细节 你也有自己的想法
欢迎各位童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