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地铁了冷气(空调)。每个车站都有至少4台售票机(GTM),一个乘客服务中心。车站也有电视屏幕显示列车服务信息。所有车站都有厕所和公用电话,不过有些厕所是设在地面层(不在站台上)。有些车站,特别是主要车站还拥有各类服务,如零售商店,超级市场,便利店(7-ELEVEN,CHEERS),自动提款机,自动服务亭等等。接送乘客的自动扶梯的速度为每秒0.75米,比一般的自动扶梯速度快50%。 东西线和南北线的旧车站开始并没有修建为残疾人士使用地铁的设备,如电梯,斜坡,地板盲文点字,供残疾人出入检票口等等。当局曾经积极劝阻残疾人士使用地铁。但是地铁系统现在正逐步安装供残疾人士使用的设备以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士。到2007年2月27日,除波那维斯达站外,其他所有地铁站都已做到无障碍,可以让老年人和残疾人士使用。车费和车票 有鉴于经营地铁的公司是以盈利为性质,车票的价格都被调整到至少收支平衡的水平。经营公司以行程距离为基准计算车费,并售卖充值车票(现行车票为ez-link卡,使用范围广)予乘客。以行程距离为基准的车费计算有异于其他、诸如伦敦的地铁系统。所有付费系统由 TransitLi

新加坡地铁nk 公司统一经营,乘客只需通过付费门、车费便会自动被计算及扣除,因此转换路线十分方便。此外,使用单程车票的乘客也可以于途中决定延长行程,在到达目的车站时支付差额。 车站被划分为已付费、未付费二区,乘客需通过付费门才能进入已付费区。付费门的电子系统为连接区域网络型,可于乘客途中读取、更新电子车票内晶片的资料。乘客可利用自动售票机购买单程车票或为再使用车票加额。青色的单程车票只限于购买当天使用,并须在预计旅程时间的额外三十分钟内抵达目的地并扣除款项。再使用车票可重复使用至卡上所标明的截止日期,且需维持一定数额的款项。 虽说经营地铁的公司是以盈利为性质,车费的定价还需呈交并通过公共交通委员会的核准。车费的定价一般以巴士行程的定价为考量,以保持合理、且鼓励更多人舍巴士而以地铁代之。然而,过去数年的车费涨价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亦对新捷运经营的东北线车费稍高颇有微言,而新捷运则以全地下地铁较高的营运费用及乘客稀少作为车费稍高的理由。编辑本段车厂 SMRT 公司有4个车厂。 碧山车厂是拥有大修设备的中心维修车厂。樟宜和乌鲁班丹车厂负责检查和夜间存放车辆。位于巴耶利峇路上段,建于地下的金泉车厂日后将是地铁环线和滨海市区线(Downtown Line)列车的维修与中央指挥中心,整个车厂可停放77列车(3节车厢)。宏茂桥,裕廊东和丹纳美拉车站都修建了一条位于中间的轨道,以便不需要的列车能返回车厂。裕廊东和丹纳美拉车站目前也分别当作南北线和樟宜机场段的终点站。 盛港车厂用于存放东北线,盛港轻轨,榜鹅轻轨的车辆。在结构上,这是其上方可供工业发展使用的第一个车厂,从而减少浪费土地资源。编辑本段车站建筑风格和艺术作品 早期的地铁车站建筑强调实用而非美观。 这点可以从最早开始建造和营运的车站上看出来。从1987年到1988年南北线和东西线上的杨厝港站到金文泰站都是如此。唯一的例外是乌节车站,地铁系统的设计者有意将其建成一个地铁车站的“样板”而建造了半球形的屋顶。地铁车站的建筑风格在后续的阶段里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园筒状的车站(从加冷到巴西立的绝大多数车站),和有屋檐的车站(从裕廊东站往西的所有车站)。 在主要的地铁车站里,可以看到一些艺术作品,主要是表现新加坡近代历史的绘画和雕塑。兀兰站投入使用时,展示了一件4000公斤重的雕塑。东北线启用时,陆交局主持了一个称为“ART IN TRANSIT”的项目,19位本地艺术家创作了一批艺术作品,并与车站的内部建筑装潢相结合,目的是为乘客在搭乘地铁时可以有鉴赏公共艺术的机会。每个车站的艺术作品都与车站的特点相配合。不过只有东北线的车站在这个项目下受惠。当局也举行了一项艺术作品比赛,为正在建造中地铁环线的车站设计做准备。 东西线樟宜机场支线上的博览车站与拥有10万平方米的新加坡博览中心相邻。博览车站由FOSTER AND PARTNERS 设计,于2001 年建成。车站的特点是整个站台都为一个巨大的椭圆型无柱钛合金屋顶所覆盖,而一个直径40米的不锈钢圆碟高悬于车站入口处与其相映成辉。整个设计极具未来派艺术特色。编辑本段地铁路线东西线(驾驶员操作) 东西线(绿线 East-West Line)是由SMRT地铁有限公司(SMRT Trains Ltd)营运的路线,共35个车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