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01日00:12 经济半小时 http://news.sina.com.cn/c/2006-12-01/001211666190.shtml
在中国电视观众中间,常常能找到一些国外电视剧的追随者,早些年,像美国、巴西、墨西哥的电视剧,都曾在中国引得万人空巷,这几年,韩国电视剧又在中国掀起一轮轮收视热潮,那么,又有多少中国电视剧能进入海外市场征战搏杀呢?
《还珠格格》当年在国内引起收视狂潮,2002年,《还珠格格》被韩国的主流电视台SBS引到了韩国,在晚上11点播出,没想到的是,深夜播出的《还珠格格》竟然打败了韩国所
有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成为当年收视之王。
不过,遗憾的是,打那以后,就很少再有中国电视剧能进入韩国主流电视台,相反,倒是又有不少韩剧在中国热播,最有名的就是那部《大长今》,韩流劲吹之下,中国电视剧还能重返韩国,再现当年的风光吗?
中国电视剧要进军海外市场
2006年11月,正是北京的初冬季节,当记者见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交易中心总经理马润生的时候,他却满面春风。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交易中心总经理马润生:“这是我们和跟韩国的申玄则签订的协议,一共是108个小时,三部,《长征》在另一部协议里。”
桌上摆着的都是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近两年对韩国出口电视剧的合同,从2005年至今,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总共对韩国出口电视剧达到了700个小时,超过了中国电视剧2000年到2004年所有对韩国出口的总和,记者注意到,在出口的电视剧类型中,既有《大清徽商》这样的历史剧,也有《八路军》、《长征》这样的现实题材作品,其中《长征》在2005年韩国的一家的中文电视台播出后反响热烈,并在2006年7月重播,由此带动了韩国市场对中国军旅题材的需求。
马润生:“KBS的国际部主任,他主动跟我要,希望我们给他提供反映当代军人形象的电视剧,我们有《DA师》,《和平年代》。
KBS是韩国的三大电视台之一,现在连它都对中国的电视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让马润生极为兴奋。
马润生:“它是个零的突破,而且是我们回应了韩剧进入中国潮的状况 。”
几年前,最让马润生头痛的一个词就是“韩流”,当时韩国的电视剧席卷中国的各地电视台,而这一段时间,进入韩国的中国电视剧却屈指可数。
马润生:“非常严重的贸易壁垒,因为中国播出的韩剧太多了,韩国根本就不播中国的电视剧。”
面对这样一种贸易壁垒,怎样才能找到突破口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电视剧外销占有全国出口总量的80%,做为行业领军者,马润生觉得肩上的压力颇为沉重。
马润生:“我认为中国的很多片子完全可以和韩剧匹敌,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出去呢,而我又是这方面的一个主管,是这方面的一个总经理,因此我就感觉到我的压力很大。”
2003年,马润生偶然听到一个消息,一个韩国制片商,正打算把他制作的电视剧《明成皇后》卖给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这个韩国制片商名叫申玄则。
马润生:“申玄则又被称作为韩国制作第一人,安在旭,金喜善全是他捧起来的,有人把他叫做韩剧教父。”
“韩剧教父”的申玄则制作的《黄手帕》和《洗澡堂老板家的男人》曾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热播,马润生了解到,申玄则在韩国电视界非常有影响力,和韩国许多电视台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如果得到他的帮助,中国电视剧就有可能找到了一个橇开韩国市场的支点。
马润生:“我知道申玄则手里没有媒体,但是他可以通过他去卖给媒体,因为他是KBS和TBS 电视台的版权代理者。”
很快,马润生与申玄则会面了,马润生提出,希望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申玄则在以后的电视剧进出口贸易中采用新的合作方式,对等贸易,也就是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向申玄则引进100个小时的韩剧,而申玄则也需要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引进100个小时的中国电视剧进入韩国市场。
在中国电视观众中间,常常能找到一些国外电视剧的追随者,早些年,像美国、巴西、墨西哥的电视剧,都曾在中国引得万人空巷,这几年,韩国电视剧又在中国掀起一轮轮收视热潮,那么,又有多少中国电视剧能进入海外市场征战搏杀呢?
《还珠格格》当年在国内引起收视狂潮,2002年,《还珠格格》被韩国的主流电视台SBS引到了韩国,在晚上11点播出,没想到的是,深夜播出的《还珠格格》竟然打败了韩国所
有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成为当年收视之王。
不过,遗憾的是,打那以后,就很少再有中国电视剧能进入韩国主流电视台,相反,倒是又有不少韩剧在中国热播,最有名的就是那部《大长今》,韩流劲吹之下,中国电视剧还能重返韩国,再现当年的风光吗?
中国电视剧要进军海外市场
2006年11月,正是北京的初冬季节,当记者见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交易中心总经理马润生的时候,他却满面春风。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交易中心总经理马润生:“这是我们和跟韩国的申玄则签订的协议,一共是108个小时,三部,《长征》在另一部协议里。”
桌上摆着的都是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近两年对韩国出口电视剧的合同,从2005年至今,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总共对韩国出口电视剧达到了700个小时,超过了中国电视剧2000年到2004年所有对韩国出口的总和,记者注意到,在出口的电视剧类型中,既有《大清徽商》这样的历史剧,也有《八路军》、《长征》这样的现实题材作品,其中《长征》在2005年韩国的一家的中文电视台播出后反响热烈,并在2006年7月重播,由此带动了韩国市场对中国军旅题材的需求。
马润生:“KBS的国际部主任,他主动跟我要,希望我们给他提供反映当代军人形象的电视剧,我们有《DA师》,《和平年代》。
KBS是韩国的三大电视台之一,现在连它都对中国的电视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让马润生极为兴奋。
马润生:“它是个零的突破,而且是我们回应了韩剧进入中国潮的状况 。”
几年前,最让马润生头痛的一个词就是“韩流”,当时韩国的电视剧席卷中国的各地电视台,而这一段时间,进入韩国的中国电视剧却屈指可数。
马润生:“非常严重的贸易壁垒,因为中国播出的韩剧太多了,韩国根本就不播中国的电视剧。”
面对这样一种贸易壁垒,怎样才能找到突破口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电视剧外销占有全国出口总量的80%,做为行业领军者,马润生觉得肩上的压力颇为沉重。
马润生:“我认为中国的很多片子完全可以和韩剧匹敌,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出去呢,而我又是这方面的一个主管,是这方面的一个总经理,因此我就感觉到我的压力很大。”
2003年,马润生偶然听到一个消息,一个韩国制片商,正打算把他制作的电视剧《明成皇后》卖给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这个韩国制片商名叫申玄则。
马润生:“申玄则又被称作为韩国制作第一人,安在旭,金喜善全是他捧起来的,有人把他叫做韩剧教父。”
“韩剧教父”的申玄则制作的《黄手帕》和《洗澡堂老板家的男人》曾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热播,马润生了解到,申玄则在韩国电视界非常有影响力,和韩国许多电视台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如果得到他的帮助,中国电视剧就有可能找到了一个橇开韩国市场的支点。
马润生:“我知道申玄则手里没有媒体,但是他可以通过他去卖给媒体,因为他是KBS和TBS 电视台的版权代理者。”
很快,马润生与申玄则会面了,马润生提出,希望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申玄则在以后的电视剧进出口贸易中采用新的合作方式,对等贸易,也就是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向申玄则引进100个小时的韩剧,而申玄则也需要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引进100个小时的中国电视剧进入韩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