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次农(新民晚报主任编辑)
时下,上海媒体尤其是报纸的“音乐会报道”常有,而“音乐会评论”鲜有。虽然上海的音乐会很多,国内和国际乐坛的音乐大师接踵登台,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但音乐会后却只见报道不见评论,为此音乐界常有人表示不满。
当一座城市常年没有音乐会的时候,那里的媒体自然没有音乐会报道;但当音乐会有很多的时候,人们则希望不仅要有音乐会报道,还能读到更具深度的音乐会评论。
今年5 月,笔者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昨天匹茨堡交响乐团音乐会可说是近年来难得的精彩绝伦,上海那么多报纸别说评论,就是像样的介绍文字都没有。我为我们号称已与世界文明亲密接轨的世界大都市的上海文化媒体感到汗颜、悲哀。从中也看到我们的音乐生存空间是多么狭窄、虚假……”
短信提到的音乐会是今年5 月16 日“上海之春”音乐节中的演出。当时本人在国外,无缘去听。上网查看,果然发现上海报纸几乎没有报道,更遑论评论。问及几位到现场聆听的朋友,也都对这场音乐会称赞不已,谓近年来少见之精彩演奏。
联想起4 年前,德国两大世界一流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先后到上海演出,引起很大轰动。演出后,有行家撰文道:“……作为软件之一的音乐会评论现状如何呢?说句不客气的话,那就是毫无长进,而且越来越差。打个比方,就像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生态荒漠化趋势日益严峻,甚至威胁到民族的生存环境……”①
为什么会没有音乐会评论?是报社不屑一顾,还是缺乏评论家?音乐会评论能发挥什么作用?本文试图对这个话题进行分析。
时下,上海媒体尤其是报纸的“音乐会报道”常有,而“音乐会评论”鲜有。虽然上海的音乐会很多,国内和国际乐坛的音乐大师接踵登台,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但音乐会后却只见报道不见评论,为此音乐界常有人表示不满。
当一座城市常年没有音乐会的时候,那里的媒体自然没有音乐会报道;但当音乐会有很多的时候,人们则希望不仅要有音乐会报道,还能读到更具深度的音乐会评论。
今年5 月,笔者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昨天匹茨堡交响乐团音乐会可说是近年来难得的精彩绝伦,上海那么多报纸别说评论,就是像样的介绍文字都没有。我为我们号称已与世界文明亲密接轨的世界大都市的上海文化媒体感到汗颜、悲哀。从中也看到我们的音乐生存空间是多么狭窄、虚假……”
短信提到的音乐会是今年5 月16 日“上海之春”音乐节中的演出。当时本人在国外,无缘去听。上网查看,果然发现上海报纸几乎没有报道,更遑论评论。问及几位到现场聆听的朋友,也都对这场音乐会称赞不已,谓近年来少见之精彩演奏。
联想起4 年前,德国两大世界一流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先后到上海演出,引起很大轰动。演出后,有行家撰文道:“……作为软件之一的音乐会评论现状如何呢?说句不客气的话,那就是毫无长进,而且越来越差。打个比方,就像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生态荒漠化趋势日益严峻,甚至威胁到民族的生存环境……”①
为什么会没有音乐会评论?是报社不屑一顾,还是缺乏评论家?音乐会评论能发挥什么作用?本文试图对这个话题进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