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单县地区概况
约公元前二十二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史称夏,中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按《禹贡》九州的传统说法,夏“随山刊木”,根据山川的走向将全国划分为“九州”,并把各地氏族方国划归“九州”之中。单县地处泗水、孟诸之间,徐州的西北境,徐、豫两州交界处,属夏王朝的势力范围。至夏少康时,今单县及单南的虞城地区一带,为少康复国的根据地。少康还将国都移至夏邑(今河南夏邑县),距单县仅百余华里。
公元前十七世纪,活动于东方的商族首领成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于距单县不足百里的亳(今山东曹县),至盘庚时最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商代也分为九州,《诗经•商颂•玄鸟》上说:“古帝命武汤,正(征)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九有即九州。《尔雅•释地》云:“济东曰徐州”,故商代单县仍属徐州。商代时出现了甲骨文,中国历史始有文字记载。单县出土的商代文物有大量酒器,说明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
公元前十一世纪(约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史称西周。为巩固政权,武王与成王时期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分封,以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目的。武王封姜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封殷人后代于宋,封振铎于曹。据《荀子•儒效》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另据《路史》记载,周成王(前1042——前1020在位)封少子姬臻于单,建单子国。在单县民间和旧本单县志诗文中,有关单子国的传说颇多,传单县还有姬臻墓(大陵山遗址)和单襄公墓。但《路史》成书较晚,其中对于西周的记述可信度低,所谓少子臻墓实为商代遗址,单襄公墓更是众说纷纭,查单襄公确有其人,为周王室公卿,与单父不相干。单子国的说法缺少信史和出土文物佐证。西周时期,今单县西北境距郜国国都(今成武郜鼎集)不足10华里,东北境距极国国都仅10余华里,西南境距宋国国都(今河南商丘)40华里,且宋为大国,今单县可能分属以上三国。但西周时期单父确建有城邑。
春秋初年,宋国向东北发展,灭掉郜国,把势力伸展到今单县、成武、金乡、鱼台地区。今单县境内的菅和防,也属宋。鲁国向西南发展,公元前721年(周平王49年,鲁隐公二年),鲁国展无骇率兵灭极国。前713年,鲁、郑、齐联合攻宋,鲁在菅打败宋军占领菅地,郑军占领了郜和防,战后,郑把郜、防交给鲁国。鲁国将防并入单父一并统辖,从此,单父属鲁。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按亩征税),以此为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单县成为较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地区之一。春秋末年,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巫马施相继为单父宰。宓子贱“鸣琴而治”,巫马施“披星戴月”,传为历史佳话。
战国初年,鲁国日益衰落,而宋国较强,单父再度归属宋国。公元前286年,齐国联合楚、魏灭宋,三分其地,单父属齐国。
二、夏商周时期单县的文化表现
夏商周三代的单县地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但因历史久远,缺乏文字资料,考古资料成为窥其社会经济状况的直接物证。据考古调查,单县地区夏商周三代遗址亦为复合遗址,遗址上不但有夏商周人的文化遗址,还有更早或更晚时期人们的遗迹,除马堌堆遗址、李堌堆遗址、孙堌堆遗址、后牛楼遗址外,还有:
张堌堆遗址
位于单县城东南现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遗址南北长115米,东西宽118米,高5米,文化层深12.6米。1971年修建单(县)丰(县)公路用土,堌堆西部被挖掉二分之一。从断壁上可以看出三个文化层。第一层黄沙土,厚约2米,露出宋代砖室墓;第二层黄褐土,厚约2.5米,内含礓石,陶片很多,露出汉代空心砖墓、石匣墓;第三层为灰沙土,陶片增多,采集到的陶片标本有夹砂红陶鬲口沿、夹细砂绳纹鬲袋足、泥质灰陶豆足、泥质绳纹灰陶尊口沿等,考为商周遗址。1975年被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约公元前二十二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史称夏,中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按《禹贡》九州的传统说法,夏“随山刊木”,根据山川的走向将全国划分为“九州”,并把各地氏族方国划归“九州”之中。单县地处泗水、孟诸之间,徐州的西北境,徐、豫两州交界处,属夏王朝的势力范围。至夏少康时,今单县及单南的虞城地区一带,为少康复国的根据地。少康还将国都移至夏邑(今河南夏邑县),距单县仅百余华里。
公元前十七世纪,活动于东方的商族首领成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于距单县不足百里的亳(今山东曹县),至盘庚时最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商代也分为九州,《诗经•商颂•玄鸟》上说:“古帝命武汤,正(征)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九有即九州。《尔雅•释地》云:“济东曰徐州”,故商代单县仍属徐州。商代时出现了甲骨文,中国历史始有文字记载。单县出土的商代文物有大量酒器,说明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
公元前十一世纪(约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史称西周。为巩固政权,武王与成王时期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分封,以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目的。武王封姜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封殷人后代于宋,封振铎于曹。据《荀子•儒效》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另据《路史》记载,周成王(前1042——前1020在位)封少子姬臻于单,建单子国。在单县民间和旧本单县志诗文中,有关单子国的传说颇多,传单县还有姬臻墓(大陵山遗址)和单襄公墓。但《路史》成书较晚,其中对于西周的记述可信度低,所谓少子臻墓实为商代遗址,单襄公墓更是众说纷纭,查单襄公确有其人,为周王室公卿,与单父不相干。单子国的说法缺少信史和出土文物佐证。西周时期,今单县西北境距郜国国都(今成武郜鼎集)不足10华里,东北境距极国国都仅10余华里,西南境距宋国国都(今河南商丘)40华里,且宋为大国,今单县可能分属以上三国。但西周时期单父确建有城邑。
春秋初年,宋国向东北发展,灭掉郜国,把势力伸展到今单县、成武、金乡、鱼台地区。今单县境内的菅和防,也属宋。鲁国向西南发展,公元前721年(周平王49年,鲁隐公二年),鲁国展无骇率兵灭极国。前713年,鲁、郑、齐联合攻宋,鲁在菅打败宋军占领菅地,郑军占领了郜和防,战后,郑把郜、防交给鲁国。鲁国将防并入单父一并统辖,从此,单父属鲁。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按亩征税),以此为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单县成为较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地区之一。春秋末年,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巫马施相继为单父宰。宓子贱“鸣琴而治”,巫马施“披星戴月”,传为历史佳话。
战国初年,鲁国日益衰落,而宋国较强,单父再度归属宋国。公元前286年,齐国联合楚、魏灭宋,三分其地,单父属齐国。
二、夏商周时期单县的文化表现
夏商周三代的单县地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但因历史久远,缺乏文字资料,考古资料成为窥其社会经济状况的直接物证。据考古调查,单县地区夏商周三代遗址亦为复合遗址,遗址上不但有夏商周人的文化遗址,还有更早或更晚时期人们的遗迹,除马堌堆遗址、李堌堆遗址、孙堌堆遗址、后牛楼遗址外,还有:
张堌堆遗址
位于单县城东南现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遗址南北长115米,东西宽118米,高5米,文化层深12.6米。1971年修建单(县)丰(县)公路用土,堌堆西部被挖掉二分之一。从断壁上可以看出三个文化层。第一层黄沙土,厚约2米,露出宋代砖室墓;第二层黄褐土,厚约2.5米,内含礓石,陶片很多,露出汉代空心砖墓、石匣墓;第三层为灰沙土,陶片增多,采集到的陶片标本有夹砂红陶鬲口沿、夹细砂绳纹鬲袋足、泥质灰陶豆足、泥质绳纹灰陶尊口沿等,考为商周遗址。1975年被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