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发病高峰主要为4—7月。专家建议,家长和学校要尽量通过日常消毒和保持儿童个人及环境卫生做到科学预防。
认识:手、足、口、臀出现疱疹应就医
“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疾控中心急传科科长黄自圣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一般症状较轻,发病初期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预防:清洁卫生是关键
据介绍,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进行传播。“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黄自圣提醒家长,“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黄自圣告诉记者,预防主要在于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应对:手足口病为常见病,无需恐慌
针对当前部分家长的紧张情绪,疾控中心副主任万光辉表示,手足口病是一个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没有疫苗等有效预防措施,每年这种病都有发生,高发季节(4-7月份)出现病人增多是正常现象,没有什么可怕的。从发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患者是轻症病人,极个别的会出现重症和死亡,但只要及时正规治疗,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提醒:出现发热、皮疹应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镇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不要在村卫生室和私人诊所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定点医院就诊。
http://www.hsdcw.com/HTML/2012-5-23/448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