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吧 关注:367,415贴子:2,428,793

中国跤与柔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取得中国男柔最高成就的巨人潘松,第一次参加中国跤比赛,轻松过了前几轮后输给了比自己小一两圈的高手。虽然潘松早已过了巅峰期,毕竟是两次世锦赛亚军,中国跤高手能以小击大实属不易。
日语危机记载牛岛辰熊曾经在北京打破中国跤王的称霸,中国摔跤界承认他赢了威望最高的宝三,但称牛岛输给了孙荣。即便如此,考虑规则问题,加上曾经不败的牛岛已因病引退七年(当时是他徒弟更牛掰的木村政彦的天下),可见当时柔道家之强悍。
如今柔道已发展全球,虽日本仍旧领先,法、俄、韩、巴等国也人才济济。而中国跤却是小众中的小众,差距已越拉越大。
中国跤虽然不及柔道、西洋跤开放,但仍是技术相通的实用格斗技,观赏性也不差。规则上限制大反而不容易受伤,更加适合大众百姓练习,不求全球传播,但国内可大力发展,许多国家有类似的民族摔跤,俄罗斯桑博在东欧保留得很好,且在综合格斗界名气不小。


1楼2012-04-26 10:30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04-26 11:12
    回复
      2025-08-29 22:01: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中国跤的观赏性真的挺高的


      IP属地:美国3楼2012-04-26 11:21
      回复
        两者规则不同,中国跤拌摔比较多,只要让对方倒地即可;柔道投摔比较多,追求的是背部着地,为了摔一本,柔道倒地后如果不是一本可以上寝技,反关节,绞技,固技,可以说两者各有特色,但还是希望中国能把中国跤发扬光大!


        IP属地:河北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04-26 11:48
        回复
          个人觉得奥运会踢打摔项目都有了,踢有棒子道,打有拳击,摔有摔跤和柔道,就差擒拿了,国术可以在这上面发展一下,把各门各派的擒拿提炼出来,在擂台上使用,但要保证安全又不失观赏。


          5楼2012-04-26 12:21
          收起回复
            论柔道,蒙古也非常强


            IP属地:中国香港6楼2012-04-26 13:12
            回复
              说错了,潘松是世锦赛季军。


              7楼2012-04-26 14:01
              回复
                中国跤不是奥运项目,大可不必发展!!


                IP属地:河北8楼2012-04-26 14:05
                回复
                  2025-08-29 21:55: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蒙古成绩不算突出,但人口非常少,很难说强弱。除了日法韩俄巴,美国、古巴和一些欧洲国家的成绩都不错。
                  想不通棒子会这么重视柔道,中国男柔和女柔成绩一样的话,基本也超韩赶法了,可是现实是0比24。


                  9楼2012-04-26 14:17
                  回复
                    两代传奇身材对比



                    10楼2012-04-26 14:32
                    回复
                      支持!那是我们的国粹!


                      12楼2012-04-27 05:11
                      回复
                        中国不缺人才 缺的是制度和关注


                        IP属地:辽宁13楼2012-04-27 05:12
                        回复

                          精彩中国跤!!!


                          14楼2012-04-27 05:15
                          收起回复
                            说得对!关注代表一个民族的素质和激情!求神问卜得多,都是为了名利,谁在忧国忧民?谁在独行奋斗?嗨,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15楼2012-04-27 05: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