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酒文化可以说是渊源流长,早在商代以前就有了制酒史,据《世本》中记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仪狄和少康就是古代酒的创始人。从古至今,酒一直在人们的生活和交往中,起着不容忽视的媒介作用。无论是“有朋自远方来”,还是婚丧喜庆,都少不了它。
酒是有灵魂的水,酒是饮食文化中的尤物,有了酒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调节情绪,可以有助谈兴。
俗人好酒,不妨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大声喧哗。
英雄好酒,如武松一喝十八碗,酒壮英雄胆,拳打白睛虎;曹操青梅煮酒,笑论天下英雄。
女人饮酒,也可喝出风情万种,如贵妃醉酒,酒到微醺,花开半妍,酒的迷人在于它把女人的两颊醉成嫣红色。
最雅的当数古代文人饮酒了。“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的诗句句都浸透了酒香,如果拿他的诗去压榨的话,准能榨出几壶美酒来。
历史上善饮的文人又岂止李白一个,魏晋文人不但爱清谈玄理,更善饮酒,像“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刘伶等名士,都留下了许多酒中佳话。阮籍曾醉卧邻家村妇之榻。刘伶因饮酒太过,夫人令其戒酒,把所有酒坛中的酒都倒掉了,他酒瘾发作,就命夫人为他准备一个戒酒仪式,当酒肉摆上祭台,祷告神灵完毕,便把祭台上的酒肉一扫而光,醉得人事不知。
陶渊明也是一位善饮的诗人,光是他写的同题诗《饮酒》就有五首。苏东坡曾经“把酒问青天”,曾经“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就连清丽婉约的李清照也常来“三杯两盏淡酒”。古代诗人诗亦乞灵于酒,有美酒便有诗情。
古人饮酒大都是兴致所致,饮得逸兴飞扬,书下华章佳句,风雅之极。而当下的社会中有几人能得此饮酒的佳趣呢?
我们某些公仆们,公司企业的老总们,个个都是“酒精考验”出来的,“革命的小酒天天醉”,豪宴盛席如家常便饭,喝得举座昏昏然,不能开的方便之门洞开了,不该签的合同签下了。美酒佳肴成为打通上下的“润滑剂”,烟和酒也在“礼尚往来”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本人虽不善饮,也品不出酒中真趣,但我却欣赏那种能把酒喝出一种兴致,一种惬意的雅举,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境界。正所谓做人要有人品,饮酒要有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