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吧 关注:39,384贴子:779,494

回复:【资料】苏轼轶事摘录粗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章敦,会稽帖 找不到清晰的,等找到了再贴。字儿比大苏爷们多了。


IP属地:河北27楼2012-04-22 20:50
收起回复
    嘿嘿,老夫也找到书啦,但是木有吐槽配合看得不过瘾!!!
    苏二犯起二来,真是恨得人牙痒痒!
    他爱和尚!爱各种和尚!
    那个...落笔置笔,目送万里,殆欲仙去尔.....搞什么45度角行为艺术,整得大姑娘小媳妇抢购演唱会门票...幸亏大宋已经不兴掷果了,真想西红柿臭鸡蛋投死他!!


    28楼2012-04-22 23:37
    收起回复
      2025-10-21 08:50: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3】陈伯修作《五代史序》,东坡曰:“如锦宫人裹孝幞头,嗟乎,伯修不思也。昔太冲《三都赋》就,人未知重也,乃往见玄晏。玄晏为作序,增价百倍。古之人所以为人序者,本以其人轻而我之道已信于天下,故假吾笔墨为之增重耳。今欧公在天下如泰山北斗,伯修自揣何如,反更作其序?何不识轻重也。”
      *“锦宫人裹孝幞头”,标准的喷人不带脏字。你可以和苏东坡打架,但千万不要和苏东坡吵架……
      啊啊啊东坡真是深谙骂人滴艺术呀,婉转曲折还憋滴人没法反驳,同样滴意思悲催滴王安石直接就开骂:佛头上岂堪着粪。于是惹恼了小陈就写了封信到处说他坏话~~~~~~难怪老王每次和东坡斗嘴都甘拜下风:)
      ————————————————————————
      另外这段说张方平和范纯仁都没吱声啊,司马牛应该也没吱声。
      话说既然说“张文定、范忠宣二公疏救不报”,那这两只还是吱声鸟,只是皇帝没理他们。张方平滴上书还有一段曲折:他滴上书是让他儿子带给皇帝的,结果因为该上书言辞激烈,他那儿子又巨胆小,怕给皇帝看了招灾惹祸,就给昧下来啦。后来东坡出来后看到那上书,还吓得直吐舌头,说幸好没给皇帝看到,否则就糟鸟~~~~~


      29楼2012-04-23 10:11
      收起回复
        AILLLSEI: 这则我也有八~~~另外这俩闹掰了,我觉得原因八成是大苏~我萌这一对完全是萌章敦的脾气~ 后人那麼黑章敦,很多原因都是他黑了元佑一群人哪。 举报 | 2012-4-19 18:41 回复
        是滴是滴,小章是个嚣张滴家伙,嘴巴向来不饶人,这点倒是和东坡蛮像滴,不过两人闹掰为毛是因为东坡捏,记得元佑初小章和司马缸努力吵架滴时候东坡还劝过他滴,而且东坡元佑时滴章疏宁肯痛骂王安石都米有说过小章滴不是那,若说是什么“方丈仙人出渺茫”之类滴,LZ都说过了小章不可能那么小心眼儿那~~~


        30楼2012-04-23 10:22
        回复
          @按爪印 章敦义气,刚烈,要面子,要强。大苏说话标准的口无遮拦,看不惯就会说的很直接也不好听。
          所以我觉得完全是大苏惹了章敦的可能性大,触了章敦哪条自尊心的神经,导致(一直在感情上被大苏冷落的)章子厚完全对他失去信心……应该是元佑六年彻底吵翻的……刚贬惠州是矛盾最激烈的时候,要不大苏那脾气也轴啊,你觉得么,所以绝逼是他不占理啦,惠州儋州那几年,一想,大敦还是对自己好呀。


          IP属地:河北31楼2012-04-23 12:48
          收起回复

            补17楼
            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丈横拖瘦竹邦, 回首断云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


            IP属地:河北33楼2012-04-24 13:54
            回复

              晒书。755页八卦材料!!!!只章苏一CP!!!!


              IP属地:河北34楼2012-04-24 14:21
              收起回复
                楼主我要杀了你这里是铁打的轼辙本命不可拆


                IP属地:广东35楼2012-04-28 01:51
                回复
                  2025-10-21 08:44: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子由亲妈在此谁敢动我儿子的幸福我第一个杀无赦


                  IP属地:广东36楼2012-04-28 02:01
                  收起回复
                    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
                    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
                    归扫南轩绿。

                    忆我初来时,
                    草木向衰歇。
                    高槐虽惊秋,
                    晚蝉犹抱叶。
                    淹留未云几,
                    离离见疏荚。
                    栖鸦寒不去,
                    哀叫饥啄雪。
                    破巢带空枝,
                    疏影挂残月。
                    岂无两翅羽,
                    伴我此愁绝。

                    故园多珍木,
                    翠柏如蒲苇。
                    幽囚无与乐,
                    百日看不已。
                    时来拾流胶,
                    未忍践落子。
                    当年谁所种,
                    少长与我齿。
                    仰视苍苍干,
                    所阅固多矣。
                    应见李将军,
                    胆落温御史。

                    我行汴堤上,
                    厌见榆阴绿。
                    千株不盈亩,
                    斩伐同一束。
                    及居幽囚中,
                    亦复见此木。
                    蠹皮溜秋雨,
                    病叶埋墙曲。
                    谁言霜雪苦,
                    生意殊未足。
                    坐待春风至,
                    飞英覆空屋。
                    85】苏子瞻自湖州以言语讥讪下狱,吴充方为相,一日问上:「魏武何如人?」上曰:「何足道!」充曰:「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上惊曰:「朕无他意,只欲召他对狱,考核是非耳,行将放出也。」
                    *小赵本来就没别的意思,不用紧张。
                    86】元丰间,苏子瞻系御史狱,神宗本无意深罪子瞻,时相(指王珪)进呈,忽言:「苏轼於陛下有不臣意。」神宗改容曰:「轼固有罪,然於朕不应至是,卿何以知之?」时相因举轼《桧诗》「根到九泉无曲外,岁寒惟有蛰龙知」之句,对曰:「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知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神宗云:「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时相语塞。子厚亦从旁解之,遂薄其罪。子厚尝以语余,且以丑言诋时相曰:「人之害物,无所忌惮,有如是也!」
                    *这侧出自《石林诗话》作者叶梦得,1077-1148,1097年进士。“子厚尝以语余”,这个事儿吧,应该发生在1097之后。苏章交恶于元佑六年1091之后。所以真想问大墩子一句,你都把人贬海南岛了,你还和一个晚辈说这些干嘛呢?你说人家王圭无所忌惮,你把人贬海南,你心里到底有没有忌惮……不懂啊。
                    87】东坡在狱,有狱吏问「蛰龙」有无讥讽,东坡云:「王安石诗:『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此龙是也。」
                    *可见其实也没恐吓人家吧……苏二脑子转的还挺正常的……自己被黑了,还要拉著荆公下水……尼玛。
                    88】蒲宗孟盛称扬雄之贤,上作而言曰:「扬雄作《剧秦美新》,不佳也。」安礼戏宗孟(蒲宗孟,字传正)曰:「扬雄为公坐累矣。」方苏子瞻下御史狱,小人劝上杀之,安礼言其不可。
                    *王安石一家都是大苏亲妈党,就是大苏自己不认罢了。
                    89】苏东坡元丰间逮诏狱,与其长子迈(苏迈)俱行。与之期送食惟菜与肉;有不测,则撤二物而送鱼,使伺外间以为候。迈谨守。逾月,忽粮尽,出谋於陈留,委其一亲戚代送,而忘语其约。亲戚偶以鮓送之,子瞻乃大骇,自知不免,因书云:「余以事系御史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见吾子由。」乃作诗二首,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然狱吏不敢隐,遂以闻。神宗初固无杀意,见诗益动心;自是遂益从宽释,凡众请用深文(指用法深刻)者皆拒之。二诗不载集中,今附於此:「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璫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他日神游定何所,桐乡应在浙江西。」「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了须还债,十口无家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这两首诗时间我没考出来……所以也没法推断神宗是不是因为这诗感动的……不过俺觉得可能性不高……大年三十儿给放出来,明显就是小赵难为人么……
                    不过苏迈1081进士,22岁的进士……也相当牛逼啊。
                    90】东坡坐诏狱,御史上其寄黄门(指苏辙)之诗,神宗见之,即薄其罪,谪居黄州。郑介夫既下吏,狱官得介夫所厚者往还诗文,悉以奏闻。上见晏叔原所赠绝句,亦从而释之。神宗爱惜人才,不忍终弃如此。
                    *这事儿一在神宗,一在赵匡胤。


                    IP属地:河北38楼2012-05-05 04:33
                    收起回复
                      说到荆公对苏二那个毫不掩饰的珍惜爱重啊,跟当年桓文对谢安好像好像啊。荆公你不至于对这么一个……
                      上对比。。。
                      ↓二公相诮或如此。然胜处未尝不相倾慕。
                      ↔其见重如此
                      ↓王荆公在蒋山,一日,有传东坡所作《表忠观碑》(苏轼《钱氏表忠观碑》)至,介甫反复读数过,以示坐客 ……介甫笑曰:「诸公未知之尔,此司马迁三王世家体。」
                      ↔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谥议,看竟,掷与坐上诸客曰:" 此是安石碎金。"
                      ↓东坡自黄徙汝,过金陵。荆公野服乘驴,谒于舟次,东坡不冠而迎,揖曰:“轼今日敢以野服见大丞相。”荆公笑曰:“礼岂为我辈设哉?”
                      ↔谢太傅为桓公司马。桓诣谢,值谢梳头,遽取衣帻。桓公云:" 何烦此。" “令司马着帽进。
                      ↓元丰中,王文公在金陵。东坡自黄北迁,日与公游,尽论古昔文字,闲即俱味禅说。公叹息谓人曰:「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因下共语至暝。既去,谓左右曰:" 颇曾见如此人不?"
                      ↔桓大司马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桓公遥望,叹曰:" 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
                      ↓「非子瞻见谀,自负亦如此,然未尝为俗子道也。」
                      「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
                      ↔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优劣于桓公,桓公停欲言,中悔,曰:" 卿喜传人语,不能复语卿。"
                      我真是服了……


                      44楼2012-05-07 23:36
                      收起回复
                        先标记个~~~ 信息量巨大啊。。


                        IP属地:辽宁45楼2012-05-08 20:02
                        回复
                          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莫教便唱水如天。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西湖知有几同年。
                          昨天看到这首情诗一样的浣溪沙,实在是HOLD不住了。
                          还有人说是元佑在西湖和其他两三个好友同游写的。
                          尼玛可能不,这明显就是只针对一个人的情诗!!!!
                          另外我补充个,章敦号大涤翁,大涤洞是洞霄宫附近的一个景点。
                          加上第一句,最后一句,这首词就不可能是写给别人的!
                          不过读到,莫教便唱水如天,还是很悲伤啊,白首相对故依然的愿望还是没能实现。
                          你们已经好到说相逢是前缘了啊……


                          IP属地:河北46楼2012-05-08 21:01
                          收起回复
                            伏读来教,感叹不已。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主上至仁至信,草木豚鱼可知。建中靖国之意,又恃以安。海康风土不甚恶,寒热皆适中,舶到时四方物多有,若昆仲先于闽客川广舟中准备家常要用药百千去,自治之余,亦可及邻里乡党。又丞相知养内外丹久矣,所以未成者,正坐大用故也。
                            以前只看到了【
                            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这点,再往后看,还是暗暗有种讽刺的味道,要说完全不介意那似乎不可能吧……


                            IP属地:河北48楼2012-12-22 20:19
                            收起回复
                              2025-10-21 08:38: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记子由梦塔》:
                              昨夜梦与弟同自眉入京,行利州峡,路见二僧,其一僧须发皆深青,与同行。问其向去灾福,答云:“向去甚好,无灾。”问其京师所需,要好朱砂五六钱。又手擎一小卯塔,云中有舍利。兄接得,卯塔自开,其中舍利璨然如花,兄与弟请吞之。僧遂分为三分,僧先吞,兄弟继吞之,各一两,细大不等,皆明莹而白,亦有飞迸空中者。僧言:“本欲起塔,却吃了!”弟云:“吾三人肩上各置一小塔便了。”兄言:“吾等三人,便是三所无缝塔。”僧笑,遂觉。觉后胸中噎噎然,微似含物。
                              这个似乎没收,补进来


                              IP属地:河北49楼2012-12-22 2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