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一开始约柳云龙采访的时候,他的回应让我挺不痛快,他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你要问什么,无非是《暗算》怎样怎样,下一步计划是什么之类的,这些问题我回答得太多了,还有必要再说吗?
这不是“叫板”吗?我也毫不含糊地“骗”他说:这些事情我肯定不问。他笑了,说:那行,你把问题发给我,我在边境这儿拍戏,手机信号不好,宾馆电话有故障,我用邮件
回答你好不好?
过了两天,他熬夜赶出了我的采访内容。虽然我还是避免不了提出那些他回答了很多次的问题,可他的回复认真而诚恳,写了将近七千字。我发短信说因为版面有限要删掉一大部分,他回信:随便删,你满意就好,我的夜也算没白熬。
虽然是一次简单的采访“较量”,但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也能看出柳云龙的性格和作风,说话做事极其坦率而不做作。我想,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喜欢聪明人,喜欢做聪明事
新报:你主演的电影《玉观音》和《七夜》我都看了,可惜你在里面发挥的空间不大,在《公安局长》这部电视剧里,你演的反派角色钟六一与公安局长之间周旋较量,角色把握得特别到位;前一阵儿看《血色残阳》,是你监制的,包括后来引起众人关注的《暗算》,都是关于聪明人的故事,包含着智慧和较量,这是不是你擅长和喜欢的一种题材?
柳云龙:不能说这就是我擅长和喜欢的一种题材,但在日常生活中,我的确是喜欢聪明人,喜欢做聪明事。饱藏智慧的碰撞以及显露锋芒的较量,都会让我对人生充满激情和永远希望往前走、往高看的欲望。
电影《七夜》是在天津拍的,虽然我被冠名男主演,实际上我的戏只拍了三天。剧中,我是罪恶的主谋,但出场不多,因此发挥空间不大。这可能是我少有的“帮朋友忙”才出演的戏。电影《玉观音》是一次盛典,可能是豪华阵容带给观众的期望值过高,也可能是因为有电视剧版《玉观音》先入为主的影响,影片出来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个人还是很喜欢我演的杨瑞。
《公安局长》拍在《玉观音》之前,钟六一这个角色可以说是我的再创造,我塑造了一个“不常规”的反派,我赋予钟六一极大的人性、人情。《血色残阳》与《暗算》是我同时做的两部戏,前者我做监制,后者我做导演与主演。两部剧都有人与人之间的斗智斗勇,即智慧与较量,我喜欢这些元素,但还不能说我就擅长这个。可能明年我会拍摄一部充满幽默的电影,其中的元素也是我喜欢的。所以不能把我固定。
新报:《暗算》是柳云龙色彩比较浓厚的一部作品,这也是你成立公司以来第一部独自策划、导演和主演的电视剧。你说过一句话:“没合适的,不如自己来。”那你觉得对你合适的是什么?
柳云龙:实话实说,以前做演员的时候,我不算是一个听话的演员,因为我始终无法做到对导演言听计从,爱给导演提意见,爱“较真”。我的性格决定我不可能虚情假意地去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所以只做演员,我感觉是被动的、憋屈的,无法舒展和表达自己。梅尔·吉布森说过,他做导演,是因为这个职业让他有了两个手段:一个是控制;一个是表达。这与我不谋而合,导演这个位置让我手里有了权利,“控制”与“表达”,都是我性格中向往的、跃跃欲试的一部分,到了终于忍不住的时候,它们跳出来了,我就做了导演。我说过,我一定要在沉默中爆发。
有了感觉,走下去
新报:前两天给你打电话时你说了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你说“拍片子或者演一个角色,很多东西是不可言传的,就是感觉”,我想知道,你说的这种“感觉” 究竟是什么?
柳云龙:有时候说不出什么道理、什么依据,就是觉得这样做了就好了。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感觉是不同的。比如看天上的星星,有人觉得冰凉,就是物质;有人觉得浪漫,仿佛在与自己对话;当然也有人觉得它是一种存在,挂在天上,与自己毫无关联。影视创作就是这样,感觉不同,塑造角色或创作的作品完全就不同。我在生活中非常敏感,有朋友戏谑地说,从我头上飘过一片树叶,我都会感到那一阵风的吹过。过于敏感的人往往容易脆弱,所以我在创作的时候,自己常常会被感动。所以我有了感觉,走下去,就不会错。
这不是“叫板”吗?我也毫不含糊地“骗”他说:这些事情我肯定不问。他笑了,说:那行,你把问题发给我,我在边境这儿拍戏,手机信号不好,宾馆电话有故障,我用邮件
回答你好不好?
过了两天,他熬夜赶出了我的采访内容。虽然我还是避免不了提出那些他回答了很多次的问题,可他的回复认真而诚恳,写了将近七千字。我发短信说因为版面有限要删掉一大部分,他回信:随便删,你满意就好,我的夜也算没白熬。
虽然是一次简单的采访“较量”,但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也能看出柳云龙的性格和作风,说话做事极其坦率而不做作。我想,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喜欢聪明人,喜欢做聪明事
新报:你主演的电影《玉观音》和《七夜》我都看了,可惜你在里面发挥的空间不大,在《公安局长》这部电视剧里,你演的反派角色钟六一与公安局长之间周旋较量,角色把握得特别到位;前一阵儿看《血色残阳》,是你监制的,包括后来引起众人关注的《暗算》,都是关于聪明人的故事,包含着智慧和较量,这是不是你擅长和喜欢的一种题材?
柳云龙:不能说这就是我擅长和喜欢的一种题材,但在日常生活中,我的确是喜欢聪明人,喜欢做聪明事。饱藏智慧的碰撞以及显露锋芒的较量,都会让我对人生充满激情和永远希望往前走、往高看的欲望。
电影《七夜》是在天津拍的,虽然我被冠名男主演,实际上我的戏只拍了三天。剧中,我是罪恶的主谋,但出场不多,因此发挥空间不大。这可能是我少有的“帮朋友忙”才出演的戏。电影《玉观音》是一次盛典,可能是豪华阵容带给观众的期望值过高,也可能是因为有电视剧版《玉观音》先入为主的影响,影片出来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个人还是很喜欢我演的杨瑞。
《公安局长》拍在《玉观音》之前,钟六一这个角色可以说是我的再创造,我塑造了一个“不常规”的反派,我赋予钟六一极大的人性、人情。《血色残阳》与《暗算》是我同时做的两部戏,前者我做监制,后者我做导演与主演。两部剧都有人与人之间的斗智斗勇,即智慧与较量,我喜欢这些元素,但还不能说我就擅长这个。可能明年我会拍摄一部充满幽默的电影,其中的元素也是我喜欢的。所以不能把我固定。
新报:《暗算》是柳云龙色彩比较浓厚的一部作品,这也是你成立公司以来第一部独自策划、导演和主演的电视剧。你说过一句话:“没合适的,不如自己来。”那你觉得对你合适的是什么?
柳云龙:实话实说,以前做演员的时候,我不算是一个听话的演员,因为我始终无法做到对导演言听计从,爱给导演提意见,爱“较真”。我的性格决定我不可能虚情假意地去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所以只做演员,我感觉是被动的、憋屈的,无法舒展和表达自己。梅尔·吉布森说过,他做导演,是因为这个职业让他有了两个手段:一个是控制;一个是表达。这与我不谋而合,导演这个位置让我手里有了权利,“控制”与“表达”,都是我性格中向往的、跃跃欲试的一部分,到了终于忍不住的时候,它们跳出来了,我就做了导演。我说过,我一定要在沉默中爆发。
有了感觉,走下去
新报:前两天给你打电话时你说了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你说“拍片子或者演一个角色,很多东西是不可言传的,就是感觉”,我想知道,你说的这种“感觉” 究竟是什么?
柳云龙:有时候说不出什么道理、什么依据,就是觉得这样做了就好了。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感觉是不同的。比如看天上的星星,有人觉得冰凉,就是物质;有人觉得浪漫,仿佛在与自己对话;当然也有人觉得它是一种存在,挂在天上,与自己毫无关联。影视创作就是这样,感觉不同,塑造角色或创作的作品完全就不同。我在生活中非常敏感,有朋友戏谑地说,从我头上飘过一片树叶,我都会感到那一阵风的吹过。过于敏感的人往往容易脆弱,所以我在创作的时候,自己常常会被感动。所以我有了感觉,走下去,就不会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