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1993年的香港电影仍是无数人心中不可逾越的经典——甚至港产片代名词也不为过,那是一段类型片百花齐放,争芳斗艳的光辉岁月:但假如只能挑选一部电影代表这场百年盛世,无疑是吴宇森的《英雄本色》。 
徐克电影工作室已经25年,是当时中小型制片公司的翘楚。
1985-1989年 中小型制片公司发展较快类型片百花齐放
“金公主”和“新艺城”联姻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金融从业者投身制片业,珠宝商潘迪生(杨紫琼前夫)成立德宝公司,发展出自己的院线,并开始以“部头制”和“合约月薪制”开始招揽卫星公司。在“德宝”的引领下,许多中小型的制片公司纷纷涌现并开始与院线进行卫星制合作,开始了自身的较快发展。反倒是已经成为巨头的“新艺城”越来越向大厂体制转变,终于在1985年开始亏损,创作人员也开始分崩离析。“新艺城”的衰落再次证明在娱乐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电影工业也应顺从时代趋于多元化、灵活化,而那种“大而全”的大片场体制注定会被淘汰。
在一种资本集中、大投入、高产出的现代经营理念的引导下,香港电影工业进入了以大投资回收高额利润的资本运行方式。监制制度也在这个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逐渐完善,电影制作由制片人主导转向了监制主导的创作方向,监制开始渗透到策划、拍摄、发行的整个流程中去。最有代表性的是徐克,他与妻子施南生建立徐克电影工作室,以导演或监制的身份参与了大量影片,即使是李惠民、程小东、元彬等人导演的作品,徐克在其中担任策划和监制,无形之间便拥有很大的控制权,这些电影也因为受徐克主导而被统一称为“徐克电影”。除了徐克,麦嘉、麦当雄、王晶、杜琪峰、向华强等人也都是握有实权的金牌编剧,他们主导各自的影片创作,成为电影的品牌保证之一。
另一方面,在新浪潮的影响下,香港电影显示了本土化、娱乐化的发展方向,影片类型也由单一趋向于复合化发展,出现了《最佳拍档》、《五福星》系列以及林正英僵尸片为代表的喜剧动作片、许冠文高志森等主导的社会喜剧片、刘镇伟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徐克主导的新派武侠片、袁和平的现代功夫片、成龙的**系列片、吴宇森的英雄片、王晶的赌片、麦当雄的黑帮片在内的各种娱乐电影类型。香港电影也真正出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徐克电影工作室已经25年,是当时中小型制片公司的翘楚。
1985-1989年 中小型制片公司发展较快类型片百花齐放
“金公主”和“新艺城”联姻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金融从业者投身制片业,珠宝商潘迪生(杨紫琼前夫)成立德宝公司,发展出自己的院线,并开始以“部头制”和“合约月薪制”开始招揽卫星公司。在“德宝”的引领下,许多中小型的制片公司纷纷涌现并开始与院线进行卫星制合作,开始了自身的较快发展。反倒是已经成为巨头的“新艺城”越来越向大厂体制转变,终于在1985年开始亏损,创作人员也开始分崩离析。“新艺城”的衰落再次证明在娱乐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电影工业也应顺从时代趋于多元化、灵活化,而那种“大而全”的大片场体制注定会被淘汰。
在一种资本集中、大投入、高产出的现代经营理念的引导下,香港电影工业进入了以大投资回收高额利润的资本运行方式。监制制度也在这个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逐渐完善,电影制作由制片人主导转向了监制主导的创作方向,监制开始渗透到策划、拍摄、发行的整个流程中去。最有代表性的是徐克,他与妻子施南生建立徐克电影工作室,以导演或监制的身份参与了大量影片,即使是李惠民、程小东、元彬等人导演的作品,徐克在其中担任策划和监制,无形之间便拥有很大的控制权,这些电影也因为受徐克主导而被统一称为“徐克电影”。除了徐克,麦嘉、麦当雄、王晶、杜琪峰、向华强等人也都是握有实权的金牌编剧,他们主导各自的影片创作,成为电影的品牌保证之一。
另一方面,在新浪潮的影响下,香港电影显示了本土化、娱乐化的发展方向,影片类型也由单一趋向于复合化发展,出现了《最佳拍档》、《五福星》系列以及林正英僵尸片为代表的喜剧动作片、许冠文高志森等主导的社会喜剧片、刘镇伟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徐克主导的新派武侠片、袁和平的现代功夫片、成龙的**系列片、吴宇森的英雄片、王晶的赌片、麦当雄的黑帮片在内的各种娱乐电影类型。香港电影也真正出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