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猪吧 关注:362,312贴子:7,572,368

豚鼠的常见疾病防治豚鼠的一些常见疾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些是我在百度文库上看到的 大家多看看 了解一下


1楼2012-04-16 00:02回复
    这些是我在百度文库上看到的 大家多看看 了解一下


    2楼2012-04-16 00:02
    回复
      2025-11-14 11:17: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些是我在百度文库上看到的 大家多看看 了解一下


      3楼2012-04-16 00:02
      回复
        .....


        4楼2012-04-16 00:02
        回复

          一、沙门氏菌病(Salmonella Disease)
          1、分布沙门氏菌对脊椎动物有广泛的感受性,是较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豚鼠感染后可呈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小鼠、大鼠感染后,可长期不表现临床症状,呈隐性感染状态,兔、沙鼠、地鼠很少感染本病。
          2、病原本病的致病菌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37℃培养24小时可长出1~3毫米的光滑菌落,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运动性,在葡萄糖、山梨醇、甘露醇中常产酸、产气。
          3、流行病学健康豚鼠可通过消化道感染,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是本病的传染源,而苍蝇、野鼠、鱼粉等可导致上述物品的污染。菌株的毒力、血清型,菌的数量、感染途径,动物的年龄、品系、机体免疫功能情况,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营养改变、实验处置等因素均可影响本菌的致病性和动物的敏感性。
          4、 临床症状感染沙门氏菌的豚鼠的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急性感染型、亚急性型、隐性感染型三种类型。感染型呈急性经过,临床症状非特异性,病鼠常食欲不振、被毛逆乱、体重减轻、眼有分泌物、呼吸困难、流产、排软便等,一般于几天内死亡。亚急性经过的豚鼠常表现腹部膨胀、腹泻、结膜炎等。隐性感染型的豚鼠可表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的轻微症状。
          5、病理解剖解剖可见急性感染型死亡的豚鼠肝、脾、淋巴结及肠淤血肿大并有灶性坏死,肠内多液体和气体。亚急性经过和慢性经过的病例脾脏肿大,肠、肝充血肿大,可有明显的黄色坏死灶,回肠部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突起。病理学检查可见急性病例的肠粘膜上皮坏死出血,肠粘膜固有层的组织中充血及嗜中性细胞浸润。亚急性经过和慢性经过的病例可见肝细胞坏死,在坏死灶和肝窦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并有肉芽肿形成。
          6、诊断本病可通过临床症状、解剖学特点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初步诊断,再进行细菌培养而确诊。选结肠、直肠或胆囊内容物接种于去氧胆盐琼脂平皿和亚硒酸盐肉汤中37℃有氧培养24~48小时,观察菌落。该细菌不能利用尿素,不产生靛基质。应用多价O和H抗血清,做玻片凝聚试验检查抗体可作为辅助手段。
          7、预防本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有严格饲养管理,饲料严防野鼠污染,加强饲养中各个环节的消毒灭菌,注意饲养人员的带菌状况检查,以及利用剖腹产手术建立无本病的鼠群。
          8、治疗措施① 氯霉素注射液 10-15 毫克汗克体重,肌肉注身。对无呕吐的患豚鼠可口服 ,20 毫克 / 千克体重, 2 次/日。 ② 卡那霉素 5 万单位 / 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2 次/日。 ③
          庆大霉素 1 万单位 / 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 次/日。 ④
          映喃陛酮 10 毫克 / 千克体重,口服, 2 次/日。 ⑤
          对不食、脱水、酸中毒的患豚鼠可用 25 %葡萄糖注射液 10 毫升、 5 %碳酸氢钠注射液 5 毫升,复方盐水 40 毫升,静脉或腹腔注射。 ⑥ 肠道出血的豚鼠,可用维生素 K3 2-4 毫克 / 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5楼2012-04-16 00:03
          回复

            二、巨细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s)豚鼠巨细胞病毒多引起豚鼠的隐性感染,其感染特征和致病机理与人的巨细胞病毒感染非常相似,因此常用作人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研究的动物模型。
            1、病原豚鼠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属疱疹病毒科乙型疱疹病毒亚科,
            为双股DNA病毒。CMV对乙醚、反复冻融相对稳定。在-70℃可长期保存。
            2、流行病学CMV可经接触和血源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它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大鼠、小鼠等动物不易感。
            3、临床症状豚鼠感染后,多呈隐性状态,不表现临床症状。实验条件下可见被毛粗乱、发育迟缓等症状。
            4、病理解剖可见病鼠脾脏充血肿大,唾液腺肿大,胸腺发育迟缓。组织学可见唾液腺导管细胞变性,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导管周围大量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脾脏散在灶状出血,嗜中性细胞浸润。胸腺T细胞减少。
            5、诊断和预防本病的诊断应依据组织学观察唾液腺导管细胞内的特异性的嗜酸性包涵体。也可利用豚鼠胚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进而血清学检查CMV抗原。本病的预防可利用CMV弱毒苗接种豚鼠,使之产生免疫力, 然后用剖腹产技术建立无CMV的洁净豚鼠群。进而依靠严格的饲养管理措施保持豚鼠的无CMV状态。还可投用抗生素,如:金霉素、土霉素、磺胺三甲氧苄氨嘧啶或泰乐菌素,连续用药14天。


            6楼2012-04-16 00:03
            回复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1、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空气、人和动物的体表,是人和动物感染的重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球形,葡萄状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可产生具有致病作用的α和β溶血毒素。对干燥有抵抗性。
              2、流行病学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动物皮肤、粘膜、上呼吸道、肠道的常在菌群,可通过接触传播,不良的卫生条件和应激因素可诱发本病的发生。也是微生物控制级别较高的实验动物应清除而较难清除的主要病菌。
              3、临床症状动物发病后常引起肺炎,败血症,形成体内多处器官的脓肿和炎症。当动物皮肤有伤口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经伤口侵入,并形成皮炎、溃疡和脓肿。豚鼠感染后,常发生口唇炎,剥脱性表皮炎,关节炎。在足底,则形成痂皮,进而发炎肿大,直径可达1~3cm,然后可形成溃疡,在关节腱膜部位发生炎性浸润。使用金属网底笼具饲养时,由于豚鼠体重的压迫,常发生擦伤,易发生感染。
              4、病理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害部位呈弥漫性组织炎、坏死及肉芽肿。切片可见大型革兰氏球菌凝块,组织内嗜中性细胞浸润,因组织坏死而发生化脓灶。
              5、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细菌分离培养结果,可很容易地确诊。
              6、预防保持屏蔽饲养条件,饲养人员隔离衣及时清洗消毒,饲养室用具定期消毒。这些措施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7、治疗对病豚要及时隔离治疗。患病豚场的健康兔可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灭能苗,每公斤体重皮下注射1毫升,也可采用药物预防。抗生素和磺胺药如庆大霉素、青霉素、四环素、长效磺胺等都可应用。但要注意,金色葡萄球菌可产生抗药性;有条件时可作抑菌试验,以确定最敏感药物。局部脓肿按一般外科彻底处理。
              


              9楼2012-04-16 00:07
              回复

                六、巴氏杆菌病(出血性败血病)肺炎型(Pasteurella pneumotropica)
                病 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呈卵圆形的短小杆菌。组织病料涂片,经姬姆萨或瑞特氏法染色,菌体两极着色较深。
                流行特点 30%~75%的豚鼠上呼吸道粘膜和扁桃体带有巴氏杆菌,但无症状。当各种因素(气温突变、饲养管理不良,长途运输等)使豚鼠体抵抗力降低时,体内的巴氏杆菌大量繁殖,其毒力增强,从而引起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两季较为多见,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
                症状和病理变化 症状和病变因病菌的毒力、感染途径与病程不同而异,常分为以下几型。
                败血型:多呈急性经过,常在1~3天死亡。精神沉郁,不食,体温40℃以上,呼吸急促,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有时发生下痢。死前体温下降,全身颤抖,四肢抽搐。有的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剖检可见:鼻粘膜充血并附有粘稠分泌物;喉与气管粘膜充血、出血,其管腔中有红色泡沫;肺严重充血、出血、水肿;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肝肿大,淤血,变性,并常有许多坏死小点;肠粘膜充血、出血;胸、腹腔有较多淡黄色液体。
                亚急性常由鼻炎型与肺炎型转化而来,病程约1~2周,终因衰竭而死亡。主要症状为流粘脓性鼻液,常打喷嚏,呼吸困难。体温稍高,食欲减退。有时见腹泻,关节肿胀,眼结膜发炎。剖检可见:肺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变化,甚至有脓肿形成;胸腔积液;鼻腔与气管粘膜充血、出血,并附有粘稠的分泌物;淋巴结色红、肿大。
                鼻炎型:比较多见,病程可达数月或更长。主要症状为流出浆液性、粘液性或粘脓性鼻液。病豚鼠常打喷嚏和咳嗽,用前爪抓擦鼻部,使鼻孔周围的被毛潮湿、粘结甚至脱落,上唇和鼻孔周围皮肤发炎、红肿。粘脓性鼻液在鼻孔周围结痂和堵塞鼻孔,使呼吸困难并发出鼾声。如病菌侵入眼、耳、皮下等部,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中耳炎、皮下脓肿和乳腺炎等。剖检可见:鼻粘膜潮红、肿胀或增厚,有时发生糜烂,粘膜表面附有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鼻窦和副鼻窦粘膜也充血、红肿,窦内有分泌物积聚。
                肺炎型:常呈急性经过。虽有肺炎病变发生,但临诊上难以发现肺炎症状,有的很快死亡,有的仅食欲不振、体温较高、精神沉郁。肺病变的性质为纤维素性化脓性胸膜肺炎。眼观,病变多位于尖叶、心叶和膈叶前下部,包括实变、膨胀不全、脓肿和灰白色小结节病灶。肺胸膜与心包膜常有纤维素附着。
                如图 中耳炎型:也称斜颈病。单纯的中耳炎常无明显症状,但如病变蔓延至内耳及脑部,则病豚鼠出现斜颈症状,严重时豚鼠向头颈倾斜的一侧滚转,直到抵住围栏为止。如脑膜和脑实质受害,则可出现运动失调和其他神经症状。剖检可见化脓性鼓室内膜炎和鼓膜炎。一侧或两侧鼓室内有白色奶油状渗出物;鼓膜破裂时这种渗出物流出外耳道。如炎症由中耳、内耳蔓延至脑部,则可见化脓性脑膜脑炎变化。
                其他病型:豚鼠巴氏杆菌病也可表现为化脓性结膜炎、子宫内膜炎(母豚鼠) 、附睾与睾丸炎(公豚鼠)以及各处皮下与脏器的化脓性炎症。眼结膜和子宫粘膜呈化脓性卡他变化,其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子宫腔积脓。其他组织器官主要是脓肿形成。
                鉴别诊断 本病因表现多种病型,故应和下列疾病鉴别。
                豚鼠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虽有卡他性鼻炎或肺脓肿。但无中耳炎,病原为多形态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葡萄球菌病:主要病变为脓肿和脚皮炎。脓肿多发生于皮下和肌肉,肺和其他内脏少见。无化脓性鼻炎、中耳炎等病变。
                防 治 (1)豚鼠群应自繁自养,禁止随便引进豚鼠;
                (2)加强饲养管 理与卫生防疫工作,严禁与外界动物接触;
                (3)有本病的豚鼠场可用豚鼠巴氏杆菌苗或禽巴氏杆菌苗作预防注射;
                (4)—旦发现本病,立即采取隔离、治疗和消毒措施;
                (5)治疗可用以下药物:链霉素每公斤豚鼠体重5万~10万单位、青霉素2万~5万单位,混合一次肌肉注射,一日2次,连用3天;庆大霉素每公斤体重豚鼠4万单位,1次肌肉注射,—日2次,连用3天;磺胺二甲基嘧啶(sm、)内服量每千克体重0.1克,每日1次,肌肉注射量每千克体重0.07克,每日2次,连用4天。预防本病的预防应依靠建立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可通过剖腹产建立无巴氏杆菌的豚鼠群。
                


                10楼2012-04-16 00:09
                回复
                  2025-11-14 11:11: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九、坏血病本病又称维生素C缺乏症,由于豚鼠不能合成维生素C,当饲料中完全缺乏维生素C时,在10~20天内会出现坏血病症状。此时豚鼠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二次细菌感染。发病早期可见豚鼠被毛逆乱、懒动、食欲减退、脱水,进而腹泻、齿龈出血、伤口愈合慢、关节肿大挫伤而跛行。一般6周龄豚鼠症状较典型。解剖可见骨膜下、皮下结缔组织、肌肉及肠道有出血,长骨近端骺软骨剥离。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可作出初步诊断。然后进行饲料分析即可确诊。治疗和预防方法:在饲料中连续添加D-抗坏血酸,没100公斤饲料添加20克。
                  十、膨胀病:多数因进食发霉变质的饲料或饮用污染水,采食露水未干的青菜类及水分含量过多的青菜,导致消化不良,多再现为腹部膨胀、精神不振、减少或停止采食、口唇苍白、粪便多而稀或水样、青绿、腥臭。防治方法:发现病体,立即隔离,喂给氯霉素或土霉素等药物,也可用草药穿心莲煮水喂,连喂2-3天,每天1-2次,还可用雷公根洗净,晾干生喂。
                  十一、干瘦病:因日粮长期单一,缺乏维生素、营养不良或干喂,不加饮水,致使消化受阻停食,或出现豚胃疾病不能及时发现治疗,逐日消瘦。防治方法:可采用鱼肝油或鸡蛋黄补给,熟黄豆拌入饲料喂,经10天后再恢复日常饲料。同时添加禽用多种维生素,如体温升高,可用2-3万单位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日两次,连续3-5天。
                  十二、豚鼠泰泽氏病的防治方法泰泽氏病是一种以严重腹泻、脱水和迅速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病原为毛样芽孢杆菌。本病发生于很多国家和地区,死亡率高达95%,是养兔业、豚鼠的一大威胁。


                  13楼2012-04-16 00:11
                  回复
                    CCCCCCCCCCCCCC,


                    14楼2012-04-16 00:13
                    回复
                      都发完了 你才cccccc


                      15楼2012-04-16 00:15
                      回复
                        4楼也是我的... 哈哈,补一下C嘛...


                        16楼2012-04-16 00:16
                        回复


                          17楼2012-04-16 00:20
                          回复
                            估计lz没仔细看以前的精品贴。。。内容早已经有过了,不过lz有传播知识的心是好滴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2-04-16 00:21
                            回复
                              2025-11-14 11:05: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真的么???? 我郁郁了。。。。。


                              19楼2012-04-16 00: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