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
民国历十五年,北平的层层高墙中依旧氤氲着一种黄绿琉璃瓦所散发的高贵与庄严。民国的五色旗自然已是插了满城,学生的口号也时时响起在古砖的大道上。这是一种特异的声音,一种稳重的华夏天朝从未发出过的饱含阳刚与激情的呐喊。这呐喊力量之强烈仿佛前门上的铜铃都与产生了一种极轻微的共鸣。
“唉……真是一辈强过一辈。”鈗清呷了一口海碗中的花茶轻叹道。
略带一丝冷秋寒意的微风拂过,吹掉了他的帽子。散乱着的头发从面前扬起,露出了他精致的五官和高高的颧骨。略细长的眼睛天生显露出一种深睿的凝视,尖尖的下巴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宋词中清雅仕女,但坚毅一线的嘴角却分明的将他与仕女的柔弱分隔开来。
他注视着眼前的队伍,强烈的阳光将队列中的人物反衬成了一个个黑影。鈗清索性闭起双眼,仅用听觉去欣赏这阵势与声音。
回忆与思绪一起涌上心头,脚步声幻化成了红衣炮震响,口号也逐渐变成了呐喊着的厮杀声。
“鈗姑娘…”一种熟悉而戏谑的称谓仿佛有在他耳畔回响起来。他霸道而狡黠的笑容也渐渐在这黑暗中逐渐清晰。
“这书院要没了,你可往哪里去呀?啊?鈗清?”
他笑着说:“不如跟我走吧。咱们去杭州,那里风景如画咱们两人隐居在西湖畔,我作画你来题跋。可也好过这版牍积案百倍。”
他看着鈗清,眼神中七分戏谑,三分透着认真。
鈗清红着脸不说话,也不敢与他对视。这不仅因为他轻轻圌握着自己的手,更是出于一种被戳到弱点的慌乱和措手不及。
鈗清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他被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缠绕——是的,他不敢去质疑大清江山的“一统斯亿万年”。但倘若,倘若有一天书院真的不复存在。自己到底该去哪?“同孔孟经书之义为友,与词话题跋为伴。了此余生。”是他的梦想,这梦想虽渺小而坚固却不得不以这并不坚固的书院为基础。“书院没了,一切也就没了”,想到这里他的心骤然紧缩起来。
“宇仙…别…别这样说…”他不由得反抗:“他…他们也许…也许并不会闹到这里罢…”
“语气透着十二分的心虚呢。”宇仙却偏不放过他“**一定会闹到这里的!呵呵,七君子的血不会白流…”
听到这里鈗清慌忙捂住了宇仙的嘴。
宇仙一把挣脱继续说道,但沉下了声音,这也使得他的语气更加坚定:“他们一定会循着那血迹寻到这皇城,虽然它们早已干涸了不知多少年。”
宇仙看着他的眼睛,这使得他更加慌乱,连声音也颤抖了:“别…这么说。不会的…”
鈗清急忙起身想赶快逃离这令人窒息的目光和话题。
但宇仙却没有放手,只一下长衫的盘扣被从领口挣断,露出鈗清瘦弱的肩膀和精致的锁骨。鈗清顿时两颊绯红,想急忙掩上领口。不料宇仙却仍不放手,反而一把搂过鈗清。
当鈗清侧靠在他怀里的时候就知道挣扎是没有用了,只得靠在他的怀里不知所措。宇仙轻轻的对鈗清说:“你若是承认了我刚才所说的,我就放你走。”脸上依然是自若与戏谑的微笑。
“快别!”鈗清窘迫到了极点。“我也不想这样,不过不答应就不能走啊,鈗姑娘。”
宇仙依然看着他,微笑着说道:“快答应啊,鈗姑娘还真是害羞。”
鈗清窘迫的扭过头轻声道:“别…别那样叫我。我…我答应,我答应。”
“呵呵,这样才好嘛”宇仙边说边帮鈗清掩上领口。
宇仙摸了摸鈗清的脸,鈗清躲避着低下头,清秀的脸桃花般的红着。不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