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1月02日漏签0天
单小源吧 关注:7,589贴子:540,817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首页 上一页 1 2
  • 28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单小源吧
>0< 加载中...

回复:【哲♂学】(转载)射箭艺术中的禅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细川かたきり
  • 源吧斗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6 箭术的大道 (其一)
一天一天地,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够熟练地进行箭术「大道」的定式,做起来毫不费力,或说得更明白,我感觉自己彷佛是在梦中完成了一切。到目前为止,师父的预测都被证实了。但是我仍然无法防止我的注意力在射击的那一刹那涣散。在弓弦最高张力点的等待不仅极为疲劳,使张力松弛,而且也非常难受,我常会由自我沈浸中被扯出来,不得不刻意地放箭。
「不要去想那一箭!」师父叫道,「这样一定会失败的。」
「我无法不想,」我回答,「这张力实在太痛苦了。」
「你会感觉痛苦,因为你没有真正放开自己。一切都非常简单。你可以从一张普通的竹叶子学到应该发生的情况。叶子被雪的重量越压越低。突然间雪滑落地上,叶子却一动也不动。就像那叶子,保持在张力的最高点,直到那一击从你身上滑落。的确如此,当张力完成后,那一击『必然』滑落,它从射手身上滑落,就像雪从竹叶滑落,射手甚至连想都来不及。」
尽管我尝试了一切该做的或不该做的,我仍然无法等待到那一击的「滑落」。就像以前一样,我不得不刻意放箭。这一再的失败使我愈加沮丧,因为我已经学习了三年。我不能否认我曾经花了许多时间忧愁,思考我是否应该这样浪费光阴,我的作法似乎与我到目前为止所学,所经历到的一切都没有关系。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同乡的讥讽,他说在日本除了这种无用的艺术之外,还有许多别的事物可以选择。他问我学成之后打算用来做什么,当时我对他的话并不在意,现在看来,也不尽然是无的放矢。
师父一定是觉察了我心中的念头。后来小町屋先生告诉我,师父曾经尝试研读一本日文的哲学入门书,想用我所熟悉的学问来帮助我。但是最后他板著脸放下了书,说他现在可以理解,对这种东西有兴趣的人,自然会觉得箭术是万分难学的了。
我与我妻子在海边度过暑假,置身于宁静孤独,优美如梦的环境。我们的行李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弓箭。日复一日,我专注于放箭。这变成了一种「偏执」,使我越来越不记得师父的警告:我们只应该练习自我超然,其他都不要练。我反覆思索了各种可能后,得到一个结论,我的错误并不是如师父所说的无法做到无所求与无我,而是因为我的右手手指把大拇指压得太紧了。我越是等待射击的发生,就越不自觉地压得越紧。我告诉自己,要在这个地方下功夫才对。不久,我就发现了一个简单而明显的解决办法。在拉弓之后,我小心地减轻手指在拇指上的压力,于是时候到了,拇指就会扣不住弓弦,彷佛自然地被拉开,如此就会产生闪电般的放箭,箭就像「竹叶上的雪」一样滑落。我觉得这项发现很可信,因为它与步枪射击的技巧有相似之处。在扣扳机时,食指慢慢的弯曲,直到一种很小的压力克服了扳机的最后阻力。
我很快便相信自己一定走对了方向。几乎每一箭都射的平稳,而且在我看来,是毫不刻意地出人意外。当然我没有忽略这项胜利的另一面:右手的微妙控制 要我完全的注意力。但我安慰自己,希望这项技巧会逐渐成为习惯,不再需要特别的注意,终于会有一天,我能忘我与不自觉地在张力最高点放箭,如此这项技巧便会心灵化。我的这个信念越来越强烈,我不理会内心的抗议,也不顾妻子反对的忠言,继续练习下去,十分满意我终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再度开始上课后,我射出的第一箭,在我看来是辉煌的成功。射的极为平顺与出人意料之外。师父看了我一会儿,好像不相信他的眼睛,然后犹疑地说,「请再射一次!」我的第二箭似乎比第一箭还要好。师父不发一言走上前,从我手中接过弓,回去坐到一个垫子上,背对著我。我知道这个姿势的意思,便告退下去。
第二天,小町屋先生告诉我,师父不愿意继续教我了,因为我想要欺骗他。我非常惊慌自己的行为被这样误解,急忙向小町屋先生解释,为了避免一辈子停滞不前,我才想出了这个放箭的方法。他为我说情之后,师父才终于让步继续授课,但是有一个条件,我必须答应永远不再违背「大道」的精神。
就算我没有羞愧致死,师父的风度也让我下决心要改过。他对此事一字不提,只是平静地说,「你可以看出在最高张力的状态下,若是做不到无所求的等待会有什么后果。难道你非得不停问自己是否能够控制吗?耐心地等待,看看会发生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发生的!」
我对师父指出,我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而我在日本停留的时间是有限的。
「到达目标的途径是不可衡量的!几星期,几月,几年,又有什么重要呢?」
「但是我如果半途而废呢?」我问。
「一旦你真正成为无我时,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中断。努力练习这个吧!」
于是我们又重新开始,彷佛以往我所学的一切都没有用。在张力最高点的等待还是像以前一样失败,我似乎不可能跳脱我的困境了。
一天我问师父,「如果『我』不去放箭,箭怎么会射出去呢?」
「是『它』射的。」他回答。
「我听你这样说过好几次,让我换个方式问:如果『我』已不存在了,我又如何忘我地等待那一射呢?」
「『它』会在张力最高点等待。」
「这个『它』是谁呢?是什么东西呢?」
「一旦你明白了这个,你就不需要我了。如果我不让你亲身体验,而直接给你线索,我就是最坏的老师,应该被开除!所以我们不要再谈这些,继续练习吧。」


  • 细川かたきり
  • 源吧斗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6 箭术的大道 (其二)
几个星期过去了,我没有任何进展。但我发觉这并不使我烦恼。难道我对这整件事都厌倦了?我有没有学成这项艺术,有没有体验到师父所谓的「它」,有没有找到禅道—这一切都似乎变得非常遥远,非常无关紧要,不再困扰我。好几次我决定要向师父坦白这种情况,但是当我站在他面前时,我就失去了勇气;我相信我只会听到千篇一律的回答:「不要问,继续练习!」所以我停止发问,要不是师父严格地监督我,我也想停止练习。我只是一天过了算一天,尽好自己的教书责任,到最后也不再抱怨自己浪费了这些年的时间。
然后,有一天,射出了一箭之后,师父深深地鞠了一个躬,中断了练习。「刚才『它』射了!」他叫道,我惊讶地瞪著他。等到我终于理解了他的意思,我也禁不住为之雀跃。
「我的话不是赞美,」师父严厉地告诉我,「那只是一句不该影响到你的话。我也不是对你鞠躬,因为那一箭完全与你无关。这次在张力最高点时,你保持著完全无我与无所求的状态,于是这一箭就像个熟透的水果般从你身上脱落。现在继续练习,彷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经过了相当久之后,才偶尔又有几次正确的放箭,师父每次都会以鞠躬来表示。究竟箭是如何自己松弛飞去,我紧握的右手是如何突然向后扬起,当时我无法解释,现在仍然无法解释。但是事实不会改变,它确实是发生了,这才是重要的。至少我已经能够自己分辨出正确的放箭与失败的放箭。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如此巨大,一旦体会后便无法忽略。对于旁观者而言,外表上看来,在正确的放箭时,右手向后的弹起会有缓冲,不会震动到身体。然而,在错误的放箭时,被压抑的呼吸会猛然吐出,下一口气便无法快速吸入。正确的放箭后,呼吸会毫不费力地完成,吸气也从容缓和。心跳均匀宁静,专注不受干扰,射手可以马上接著射第二枝箭。在精神上,正确的一击会让射手感觉一天好像才刚开始。他觉得他可以做好一切事,或者更重要的是,可以做好一切的「不做」。这种状态真是愉快极了,但是师父带著高深莫测的微笑说,拥有这种状态的人最好要像根本没有一样。只有完满地一视同仁,才能接纳这种状态,让它不会害怕再度出现。
一天师父宣布我们要开始一些新的练习。我对他说,「好,至少我们已经过了最难的一关。」
「行百里者半九十,」他引用成语回答,「我们的新练习是射击箭靶。」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靶子与挡箭设备是捆在木桩上的稻草束,离我们只有两根箭的距离。而另一方面,正式的箭靶与射手的距离大约有六十尺,立在一堵高而宽的沙堤上,沙堆靠在三面墙上,就像射手所站立的大厅,上面有曲线美丽的瓦屋顶。箭靶与射手所在的两个大厅以很高的木板墙壁相连,使这个奇妙的地方与外界相隔离。
师父先给我们一次射靶的示范:两枝箭都射入了黑色的靶心。然后他吩咐我们像以前一样正确完成定式,不要对箭靶感到畏惧,在张力最高点等待箭的「滑落」。我们的细长竹箭朝正确的方向飞去,但是甚至没有碰到沙堤,更不用说靶子了,只落在靶前的地上。
「你们的箭飞不远,」师父观察后说,「因为它们在心灵上的距离就不够远。你们要把箭靶当成是在无穷远处。箭术大师都有如此的共同经验:一个好射手用中等强度的弓,可以比没有心灵力量的射手用最强的弓射得还远。射箭不靠弓,而是靠当下的真心,靠射箭时的活力与意识。为了能完全发挥这种意识的力量,你们必须以不同方式进行定式:像个舞蹈家在跳舞。如果你能够如此,你的动作就会发自于中心,从正确呼吸的源头发出。不是像在脑中背诵定式般的演练,而会像当时的灵感直接创造出来的,于是舞蹈者与舞蹈就合为一体,别无二物。把定式变成宗教性的舞蹈,你的心灵意识才会发展出所有的力量。」
我不知道我在这种定的「舞」上有多少成功,有没有从中心发出动作。我的箭已经射得够远,但是仍然无法击中箭靶。因此我问师父,为什么他从来没有说明如何瞄准。我想在箭靶与箭尖之间一定有某种关系存在,一定有某种既定的瞄准方法可以使箭击中目标。
「当然是有,」师父回答,「你自己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准头。但是如果你每次都几乎击中箭靶,你也不过是个爱卖弄技术的射手而已。对于计较得分的职业射手而言,箭靶只不过是一张被他射得粉碎的可怜纸张罢了。对于「大道」而言,这却是纯粹的邪恶。它不知道一个在多少距离之外的固定靶子。它只知道有一个目标,一个无法用技术来瞄准的目标,它把这个目标名为『佛』。」师父说这些话的神情彷佛根本不需要解释似的。他叫我们在他射箭时仔细注意他的眼睛。就像他在进行定式时一样,他的眼睛几乎是闭著的,我们一点也不觉得他有瞄准。
我们很听话地练习射箭而不瞄准。起先我完全不在意箭落何处。即使偶尔射中箭靶,我也不会兴奋,因为我知道那只是侥幸而已。但到后来,这种盲目乱射还是使我受不了。我又陷入了担忧之中。师父假装没有注意到我的不安,直到有一天我向他承认,我已经快要受不了。


2025-11-02 07:14: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细川かたきり
  • 源吧斗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7 结束与开始
五年多过去了,师父建议我们去通过一次考试。「这不仅是技术的表现,」他解释,「射手的精神气度占有更高的价值,连最细微的动作都要算数。我期待你们不要因为旁观者在场而分心,要十分平静地完成定式,旁若无人似的。」
之后几个星期,我们也没有把考试放在心上;一句话都没有提及,一堂课常常射了几箭就下课了。相反的,师父要我们在家里进行定,练习步伐与姿势,尤其要注意正确的呼吸与深沉的专注。
我们按照指示,在家里不用弓箭地练习定式,习惯之后,我们马上发觉自己很快便进入不寻常的专注状态。我们越是放松身体,这种专注的感觉也越强烈。当我们上课后,再次用弓箭练习定时,这些家庭练习的效果宏大,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滑入「当下的真心」状态中。我们对自己极有把握,因此能够以平等无差别的心情期待著考试之日,以及旁观者的来临。
我们成功地通过考试,师父不需要用困窘的微笑来博取观众的宽宏。我们当场就领了证书,上面注明了我们熟练的等级。师父穿著庄严的大袍,精彩地射了两箭,作为典礼的结束。几天之后,我的妻子也在一场公开考试中获得了花道师父的头名。
从那时开始,课程换了新面貌。每次师父只要求我们射几箭就满意了,然后他会开始配合我们的程度讲解「大道」与射箭艺术的关系。虽然他所讲的都是神秘的象征与晦涩的比喻,但是只要些许提示,便足以让我们理解其中的含意。他花最多时间的是「无艺之艺」,这是箭术追求完美的目标。「能够用兔角和龟毛来射箭,而不用弓(角)箭(毛)便能击中靶心的人,才担当得起大师的尊称—无艺之艺的大师。诚然,他本身就是无艺之艺,大师与非大师集于一身。在此时,箭术成为不动之动,不舞之舞,进入禅的境界。」
我问师父,当我们回到欧洲后,没有了他,我们要怎么办?他说,「你的问题已经在这次考试中得到解答。在你们目前的阶段,老师与学生已不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人。你随时都可以离开我。就算是大海相隔,只要当你们练习你们所学时,我就会与你们同在。我无须提醒你们保持规律的练习,不要因为任何理由中断,每天都要进行定,即使没有弓箭,至少也要做正确的呼吸练习。我无须提醒你们,因为我知道你们永远不会放弃这心灵上的箭术。不用写信告诉我,只要偶尔寄一张照片给我,让我能看到你们拉弓的情形。如此我就会知道一切我需要知道的。
「还有一件事我必须警告你们。这些年来,你们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这就是射箭艺术的真义:射手与自己的剧烈斗争,影响深远。也许你们还没有注意到,但是当你们回到自己国家,重逢亲朋好友时,便会强烈的感觉到这种改变: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和谐了。你们会用另一种眼光观看事物,用另一种标准衡量事物。以前这也发生在我身上,这会发生在所有被这种艺术精神触及的人身上。」
在道别,而又不是道别的时刻,师父把他最好的弓送给我。「当你用这张弓射箭时,你会感觉到老师的精神与你同在。不要让它落入好奇人士的手中!当你不需要它时,不要搁著当纪念品!毁掉它,除了一堆灰烬,什么都不要留下。」


  • 细川かたきり
  • 源吧斗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8 从箭术到剑道 (其一)
讲到这里,我怕许多读者会心生怀疑,既然箭术在战斗中已失去了重要性,它仅以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灵形式幸存,所以它的升华并不十分健全。我实在不能怪他们会有这种想法。
因此我必须再次强调:日本的艺术,包括箭术,并不是在近代才受到禅宗的影响,而是有好几世纪的渊源了。事实上,一个古代的箭术师父如果有机会,他对于箭术本质的言论与今日师父将不会有任何差异。对于箭术师父而言,「大道」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数世纪以来,射箭艺术的精神始终未变—就像禅宗一样。
凭我自己的经验,我知道一定有许多疑惑徘徊不去,为了要消除这些疑惑,我建议看看另一项艺术作为比较;这项艺术的战斗意义甚至到今日都无法否认,它就是:剑道。我做这个比较,不仅是因为健藏栗师父也是一个优秀的「心灵」剑道家,他常常向我指出箭术大师与剑道大师在经验上惊人的类似之处;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有一部从封建时代流传下来的重要文献。当时武士道盛行,剑道家必须冒生命的危险来证明他们的武术。这是伟大的禅师泽庵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不动的真知」。这篇文章详尽地阐述禅与剑道的关系,以及比剑的方法。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唯一如此仔细并且卓越解释剑道「大道」的文章,也不知道在箭术方面是否有类似的著作。不论如何,泽庵的文章能够保存至今是非常幸运的。这要归功于铃木大拙,他把这封泽庵写给一位剑道大师的信,几乎未加节略地翻译出来,使广大的读者能够接触到它(注:「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铃木大拙著,1938年)。我以自己的方式把这项资料安排整理,尽可能清楚扼要地解释剑道在过去的意义,以及今日的大师们对剑道意义所拥有的共同看法。
***
在剑道师父自己与学生的经验里,一个共同认定的事实是,任何初学剑道的人,不论他有多么强壮好斗,勇敢无畏,一旦开始学习之后,很快就会失去自觉与自信。他开始理解在战斗中所有因技术而造成生命危险的可能性,虽然他很快就能训练自己的注意力到极限,能严密地监视对手,正确地拨开刺来的剑,并有效地反击,但是他事实上要比未学前更糟;在以前,凭著当时的灵感与战斗的喜悦,他半开玩笑,半当真地随意乱挥剑。现在他却不得不承认,他的生命是掌握在比他更强,更灵活,更有训练的敌人手中。他别无选择,只有不断地练习,他的老师在这时候也没有其他的建议。所以初学者孤注一掷,只求胜过别人,甚至胜过自己。他学得了卓越的技术,恢复了部份失去的信心,觉得他是越来越接近他的目标。然而,老师却不这么想—根据泽庵,这才是正确的,因为初学者的所有技术都只会使他的「心被剑所夺」。
然而初期的教导也别无他法,这种方式最适合初学者。但是它无法到达目标,老师非常清楚这一点。学生单靠热忱与天赋是无法成为剑道家的。虽然他已经学会不被激战冲昏了头,能保持冷静养精蓄锐,长时间战斗,在他自己的圈子里几乎找不到敌手—但是为什么,以最高的标准来判断,他仍然败在最后一刻,毫无进步呢?
根据泽庵,其中的原因是:学生无法不注意他的对手与他的剑法;他一直在想著如何制服对手,等待对手露出破绽的时候。换言之,他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他的技术与知识上。如此一来,泽庵说,他就失去了「当下的真心」,决定性的一击永远来得太迟,他无法「用对手的剑击败对手」。他越是想靠自己的反应,技巧的意识运用,战斗经验与战略来寻求剑法的卓越,他就越妨碍到自由的「心灵运作」。这要怎么办呢?技巧要如何才能「心灵化」?技术的控制要如何才能变成剑法的掌握?根据「大道」,唯有使学生变成无所求与无我。学生不仅要学习忘掉对手,更要忘掉自己。他必须超越目前的阶段,永远抛诸脑后,甚至冒著不可挽救的失败危险。这话听起来,不是像「射手不瞄准,不能想要击中目标」的主张一样荒谬吗?然而,值得记住的是,泽庵所描述的剑道精义已在数千次决胜战斗中得到了证明。
老师的职责不是指明途径,而是使学生能感觉到途径来适应自己的个人特性。因此,老师首先训练学生能够本能地避开攻击,甚至在完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铃木大拙以一个很精彩的故事,来描述一位老师对于这项困难的任务所采取的极具创意的作法:
日本剑道老师有时候会使用禅宗的训练方法。有一次,一个年轻人来找一位师父学习剑道的艺术,这位师父已经退休住在山顶小屋中。他同意收这位学生。他要学生帮助他收集木柴,挑水劈柴,生火煮饭,打扫照料庭院,以及处理一般的家事。但是没有正式的剑道训练。过了一段日子,年轻人渐渐感到不满,因为他不是为这老人做佣人而来,他是要学习剑道。所以有一天他要求师父教导他。师父同意了。结果从此这个年轻人无论做什么都没有安全感。当他早上开始煮饭时,师父会突然从背后用木棍打他。当他在扫地时,也会遭受到不知何处,突如其来的打击。他没有片刻宁静,必须时时戒备。几年之后,他才能够成功地躲开那不知来处的一击。可是师父对他还不很满意。有一天,师父自己在火堆上煮蔬菜。学生突然想到要利用这个机会。他拿起大棍,往师父的头上砸下去,师父正弯腰搅拌锅里的菜。但是学生的木棍马上就被师父用锅盖架住了。这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眼,使他窥见了奥秘的剑道精髓,他也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师父无比的慈悲。(注:「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铃木大拙著,1938年)


  • 细川かたきり
  • 源吧斗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8 从箭术到剑道 (其二)
学生必须发展出一种新的感官,或更正确地说,使他的感官产生新的警觉,这样他才能避开危险的攻击,彷佛他能感觉到它的来临。一旦他熟悉了这种闪躲的艺术,他便不需要专注于对手的动作,甚至好几个对手也无妨。他可以看到,感觉到将要发生的事,同时他已经避开了,在察觉与闪躲之间是没有「毫发之差」的。这才是重要的:不需知觉注意,迅如闪电的反应。这样一来,学生终于使自己超越一切意识性的目标。这是个伟大的收获。
真正困难而且重要的工作,是使学生不要想伺机攻击他的对手。事实上,他应该完全不要想他是在对付一个非你死即我活的对手。
开始时,学生会以为——他也只能这么以为——这些教诲的意义是指不去观察或思索对手的行动。他非常认真做到这种「非观察」,控制自己的每一步。但是他没有发觉,如此地专注于自己,他必然会把自己看成一个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注意对手的剑客。不管他怎么做,他的心中仍然暗藏著一个自我,只是在表面上超然于自我,他越是想忘掉自我,他就越是紧紧地与自我绑在一起。
 要许多非常微妙的心理引导才能使学生相信,这种注意力的转移在基本上是毫无益处的。他必须学习断然地放开自己,如同他放开对手一样,说得极端一点,他必须成为不顾自己,毫无所求。这需要极大的耐心,极艰苦的训练,就像箭术。一旦这项训练达到目标,最后一丝的自我牵挂就会消失在纯粹的无所求中。
在这种无所求的超然之后,会自动产生一种和前述的本能闪躲极类似的行为模式。就像那种阶段,觉察与闪避攻击之间是不容一发的;现在,在闪躲与反击之间也是没有时间上的差距。闪躲的同时,战斗者伸手向后,一闪之间,致命的反击已经发出,准确而不可抗拒。彷佛剑自己挥舞起来,就像在箭术中「它」瞄准而击中,所以在此处,「它」取代了自我,发挥了自我经过刻意的努力所获得的熟练与敏捷。同样地,这里的「它」只是一个名字,代表了某种无法理解,无法掌握的事物,只有亲身经验过的人才能觉察。
根据泽庵,要达到剑道艺术的完美境界,必须心中没有你我之分,没有对手与他的剑,也没有自己的剑与如何挥舞的念头—甚至没有想到生与死。「一切皆空无:你自己,那闪烁的剑,那挥舞的手臂。甚至连空无的念头也不复存在。」从这绝对的虚空中,泽庵说,「展现了最奇妙的作为。」
箭术与剑道的道理也可以应用在其他艺术上。水墨画的熟练要先使手的技术达到完美的控制,能够把心中刚成形的意象立即画下,中间没有毫发之差。绘画成为自发的书法。在这里,画家的教诲可能是:花十年时间去观察竹子,把自己变成竹子,然后忘却一切,动手去画。
像初学者一样,剑道大师是无自我意识的。在刚开始学习时所丧失的那种不在乎的态度,最后又回来了,而且成为他永远不灭的特质。但是,与初学者不同的是,他谨慎收敛,平静而不傲慢,丝毫无意炫耀。从学生到师父,中间要经过长年不断的练习。在禅的影响下,他的熟练成为心灵化,而他自己,历经心灵的挣扎奋斗,已经脱胎换骨了。现在剑变成了他的「灵 」,不再只是轻若鸿毛地放在剑鞘中。他只有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才拔剑。因此他会时常避开自不量力的对手,像是卖弄肌肉的浮夸人物,他会以不在乎的微笑任人嘲讽他怯懦;而在另一方面,基于尊敬一个有价值的对手,他会坚持决斗,这种决斗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给予输者一个光荣的死亡。这就是剑客的情操,独一无二的「武士道」精神。因为,高于一切,高于名誉,胜利,甚至高于生命,是那引导他,并且审判他的「真理之剑」。
像初学者一样,剑道大师是无所畏惧的,但是,不像初学者,他一天比一天更远离恐惧。多年不断地静心沉思使他知道,生与死在基本上是一样的,是一体的两面。他不再畏生惧死。他在世上快乐地活著,这完全是禅的特色,但是他随时准备离开世间,丝毫不为死亡的念头所困扰。武士选择脆弱的樱花做为他们的象徵不是没有原因的。就像一片花瓣在朝阳中宁静飘落地面,那无畏者也如此超然于生命之外,寂静无声而内心不动。
从死亡的恐惧中超脱出来,并不是表示在平时假装自己面临死亡时不会颤抖,或没有什么可怕的。对于生死处之泰然的人是没有任何恐惧的,他甚至无法再体验恐惧的滋味。没有受过严格而漫长的禅定训练的人,无法理解禅定征服自我的力量有多大。完美的大师无论何时,无论何处都会流露出他的无惧,不是经由言语,而是表现在他整个人的举止行为上:旁人只要观看他,就会深深受到影响。这种无可动摇的无惧便是最高的成熟,因此只有少数人能达到。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将引用十七世纪中叶的著作「叶隐集」的一段故事:(译注:叶隐集作者为和尚常朝。记载肥前锅岛藩侯的事迹)


  • 细川かたきり
  • 源吧斗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8 从箭术到剑道 (其三)
柳生但马守宗矩是一位伟大的剑道家,也是当时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的剑道师父。有一天,将军的一位贴身侍卫来找柳生,希望学习剑道。师父说,「据我的观察,你自己似乎也是一个剑道大师;在我们成为师生之前,请先告诉我你的师门。」
那侍卫说,「我很惭愧,我从未学过剑。」
「你想要骗我吗?我是将军大人的老师,我的眼光是不会错的。」
「我很抱歉冒犯了您的荣誉,但是我真的一无所知。」
访客的坚决否认使大师陷入了沉思,最后他说,「如果你这样说,那一定是事实了;但是我仍然确信你是某方面的大师,虽然我不知道是什么。」
「如果您一定要我说,我就告诉您。只有一件事我可以说是完全有把握的。当我还是个小孩时,就想到如果要做武士,无论如何不能怕死。对于死亡的问题,我已经奋斗了好几年。最后死亡的问题已不再能够困扰我。您所指的是否就是这个呢?」
「这就对了!」柳生叫道,「这就是我所指的。我很高兴我并没有看走眼。因为剑道的最高奥秘就是从死的念头中解脱。我已经如此训练了千百个学生,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真正得到这项剑道的最高证明。你不需要技术上的训练,你已经是个大师了。」
自古以来,学习剑道的道场都被称为「启发场」。
每一位修练被禅所影响的艺术大师,都像是从包容一切的真理之云中射出的一道闪电。这种真理存在于他自由自在的精神中,而在「它」面前,他又体验了真理—他自己那原始而无名无状的本质。他自己一再接触这项本质,他的本质具有无限可能性—于是真理对他,以及透过他对其他人,展现了千万种不同面貌。
尽管他耐心与谦逊地接受了前所未有的训练,但是要想达到一切行动都沉浸于禅的境界,使得生命中每一刻都完美无缺,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那最高的自由对他而言,仍然不是绝对的需要。
如果他无法抗拒地感到必须达到这个目标,他就必须再度出发,走上那通往无艺术的艺术之路。他必须敢于跃入「本然」,生活在真理中,一切以真理为准,与真理成为一体。他必须再度成为学生,成为一个初学者;克服那最后,也最陡峭的一段路,经历新的转变。如果他能从这场危险的考验中幸存下来,他便完成了他的命运:他将亲身见证那不灭的道理,那一切真理之上的真理,那无形根本之根本,那同时是一切的虚空;他将被它所吸收,然后从中得到了重生。
附录
海瑞格教授过世于1955年。他生前只出版了一本书,就是本书「射箭艺术中的禅」。后来在他的文札中发现许多关于禅宗理论的笔记,经过海瑞格夫人的整理,编辑成书,在德国出版时书名就叫做「禅道」(Der Zen-Weg)。


  • 细川かたきり
  • 源吧斗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全部更新完毕。
虽然是一篇相对于网络文章而言的长文,不过依然建议所有有志于在器乐演奏上有突破技术层次限制进展的人参考。技术和灵魂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不同步前行,所以我们可以听到沈文裕言之无物的《野蜂飞舞》,也可以听到孩子们发乎真心的《一闪一闪亮晶晶》。
钢琴演奏的艺术,从更高的层次来审视,与此文作者所描述的箭道练习殊无二致。技术练习的目的仅仅在于让你产生自己可以处理复杂乐曲的信念,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你那无为而无不为的手指,只有当一个琴键在你没有意识到“弹”下去的时候而被演奏了出来,这个音符才是真正的被演奏出来、具有作曲家活的灵魂的生命。换言之,演奏家在演奏时不属于本人,他站在一个比听众更高的旁观者角度上,冷静的审视着面前的“自己”。
这也是咱一向反对演奏音乐还要欣赏音乐的说法。灵魂超脱出肉体的躯壳,此时演奏家的灵魂通过乐谱与作曲家进行超越时间的沟通,能“听”到音乐的肉体此时已经不能影响超脱而逸出的灵魂了。只有做到纯然而不做作的超脱,器乐演奏最终极的真理之境才会向演奏者打开最后一扇通往终极内化之途的大门。


  • 细川かたきり
  • 源吧斗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感谢L兄帮顶起~~~


2025-11-02 07:08: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此初彼音
  • 源宗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满屏的字啊,我眼睛有点痛喵~~~~


  • 细川かたきり
  • 源吧斗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话说大家都不喜欢哲♂学么?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首页 上一页 1 2
  • 28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单小源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