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吧 关注:11,715贴子:270,592
  • 12回复贴,共1

明朝管制,转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京官:
1 内阁大学士(中堂):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2年)废丞相及中书省,十五年仿宋制设大学士,以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以侍讲、侍读学士等翰林官参预机务,入内阁,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大学士皆以殿阁名入衔,明有中极(旧名华盖殿,嘉靖时改称。后清朝称中和殿大学士,顺治十五年(1658)置,为诸殿阁大学士之首。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裁中和殿名,增体仁阁)、建极(旧名谨身殿,嘉靖时改称。清朝称保和殿大学士,清顺治十五年(1658)始置,索额图、张廷玉都曾任此职。清乾隆十三年(1748),以保和殿大学士居诸殿阁大学士之首,是年,授后弟傅恒保和殿大学士,暂管川陕总督,督师攻金川。后终清之世,不再授人。)、文华、武英等殿和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无定员】,替皇帝起草诏令,批条奏章,商承政务,其本身官阶在尚书、侍郎下,但实权甚重。稍后,以尚书、侍郎入阁办事,兼大学士,加官至于一品【往往以尚书、侍郎充任,并加太师、太傅、太保等三公三孤或太子三师三少头衔。】,位望益尊,乃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内分首辅、次辅、群辅



1楼2012-04-13 12:57回复

    三公、三孤、太子三师、太子三少:
    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六部: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司务、郎中(司长)、员外郎、主事、大使、副使等。
    吏部(人事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正二品吏部尚书1名,正三品吏部左右侍郎2名
    户部(财政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正二品户部尚书1名,正三品户部左右侍郎2名
    礼部(礼仪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正二品礼部尚书1名,正三品礼部左右侍郎2名
    兵部(国防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正二品兵部尚书1名,正三品兵部左右侍郎2名
    刑部(司法部):管理天下刑名。 正二品刑部尚书1名,正三品刑部左右侍郎2名
    工部(建设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正二品工部尚书1名,正三品工部左右侍郎2名
    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予执行。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各寺卿一人 正三品(光禄寺 太仆寺从三品 鸿胪寺正四品) 左右少卿各一人 正四品(光禄寺正五品 鸿胪寺从五品) 左右寺丞各一人 正五品(太常寺 太仆寺为正六品 鸿胪寺 光禄寺从六品)
    国子监,祭酒一人 从四品 司业一人 正六品 监丞 一人 正八品
    钦天监,监正一人 正五品 监副二人 正六品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五城兵马指挥司:永乐二年(1404)设北京兵马指挥司,定都北京后分设五城兵马司。即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正6品衙门。各设指挥1人,副指挥4人,吏目1人。负责治安、火禁及疏理泃渠街道等事,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卫戍区及**局。
    


    5楼2012-04-13 12:59
    回复
      2025-08-05 16:31: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勋阶又称勋官,通称获有勋阶的品官。勋阶为荣誉称号的等级。明朝五品以上文官、六品以上武官历再考称职者,方可授予。其初,文、武官授勋俱属吏部稽勋司,后武勋改兵部武选司。
      文官勋阶
      左右柱国,正一品 柱国,从一品 正治上卿,正二品 正治卿,从二品 资治尹,正三品 资治少尹,从三品 赞治尹,正四品 赞治少尹,从四品 修正庶尹,正五品 协正庶尹,从五品
      武官勋阶
      左右柱国,正一品 柱国,从一品 上护军,正二品 护军,从二品 上轻车都尉,正三品 轻车都尉,从三品 上骑都尉,正四品 骑都尉,从四品 骁骑尉,正五品 飞骑尉,从五品 云骑尉,正六品 武骑尉,从六品
      


      6楼2012-04-13 13:00
      回复

        明代散官
        文散官
        特进荣禄大夫,正一品,初授
        特进光禄大夫,正一品,升授
        荣禄大夫,从一品,初授
        光禄大夫,从一品,升授
        资善大夫,正二品,初授
        资政大夫,正二品,升授
        资德大夫,正二品,加授
        中奉大夫,从二品,初授
        通奉大夫,从二品,升授
        正奉大夫,从二品,加授
        嘉议大夫,正三品,初授
        通议大夫,正三品,升授
        正议大夫,正三品,加授
        亚中大夫,从三品,初授
        中大夫,从三品,升授
        大中大夫,从三品,加授
        中顺大夫,正四品,初授
        中宪大夫,正四品,升授
        中议大夫,正四品,加授
        朝列大夫,从四品,初授
        朝议大夫,从四品,升授
        朝请大夫,从四品,加授
        奉议大夫,正五品,初授
        奉政大夫,正五品,升授
        奉训大夫,从五品,初授
        奉直大夫,从五品,升授
        承直郎,正六品,初授
        承德郎,正六品,升授
        承务郎,从六品,初授
        儒林郎,从六品,升授
        宣德郎,从六品,升授(文官凡官吏出身者)
        承事郎,正七品,初授
        宣议郎,正七品,升授(文官凡吏员出身者)
        文林郎,正七品,升授
        从仕郎,从七品,初授
        迪功郎,正八品,初授
        修职郎,正八品,升授
        迪功佐郎,从八品,初授
        修职佐郎,从八品,升授
        将仕郎,正九品,初授
        登仕郎,正九品,升授
        将仕佐郎,从九品,初授
        登仕佐郎,从九品,升授
        武散官
        特进荣禄大夫,正一品,初授
        特进光禄大夫,正一品,升授
        荣禄大夫,从一品,初授
        光禄大夫,从一品,升授
        骠骑将军,正二品,初授
        金吾将军,正二品,升授
        龙虎将军,正二品,加授
        镇国将军,从二品,初授
        定国将军,从二品,升授
        奉国将军,从二品,加授
        昭勇将军,正三品,初授
        昭毅将军,正三品,升授
        昭武将军,正三品,加授
        怀远将军,从三品,初授
        定远将军,从三品,升授
        安远将军,从三品,加授
        明威将军,正四品,初授
        宣武将军,正四品,升授
        广威将军,正四品,加授
        显威将军,从四品,升授
        信武将军,从四品,加授
        武德将军,正五品,初授
        武节将军,正五品,升授
        武略将军,从五品,初授
        武毅将军,从五品,升授
        昭信将军,正六品,初授
        承信将军,正六品,升授
        忠显校尉,从六品,初授
        忠武校尉,从六品,升授
        


        7楼2012-04-13 13:00
        回复

          明朝大九卿: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都察院都御使,大理寺卿和通政司使
          明朝小九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


          8楼2012-04-13 13:00
          回复
            2 首辅:首辅是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设置于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明中期后,大学士又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


            10楼2012-04-13 13:04
            回复
              3 部堂:六部尚书(天官礼部尚书“冢宰”、地官户部尚书“大司徒”、春官礼部尚书“大宗伯”、夏官兵部尚书“大司马”、秋官刑部尚书“大司寇”、冬官工部尚书“大司空”)


              11楼2012-04-13 13:04
              回复
                @老衲能吃 他退吧了 再说他也不是吧主啊 楼主找错人了
                @黎易常 @净街之虎
                


                12楼2012-04-13 13:04
                收起回复
                  2025-08-05 16:25: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4 左、右堂:六部左右侍郎
                  5 宪台:都察院左都御史为总宪,左副都御史为副宪
                  6 翰林院:主官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官,另有作为翰林官预备资格的庶吉士。明代将翰林院定为五品衙门,翰林官品秩甚低,却被视为清贵之选。翰林若得入直文渊阁参与机密,则更是贵极人臣。
                  7 詹事府:詹事府是掌管皇后,太子家族(东宫)事务的机构.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置詹事1人(正三品),少詹事2人(正四品),府丞2人(正六品)。主簿厅主簿1人(从七品),录事2人(正九品),通事舍人2人。左春坊:职官有大学士(正五品)、左庶子(正五品)、左谕德(从五品)各1人,左中允(正六品)、左赞善(从六品)、左司直郎(从六品,后不常设)各2人,左清纪郎1人(从八品,不常设),左司谏2人(从九品,不常设)。右春坊的官员设置如左春坊。司经局:设有洗马1人(从五品)、校书(正九品)、正字(从九品)各2人。明中期以后,詹事府成为翰林官迁转之阶,太子出阁的讲读之事都由其他官员充任,名实已不相符了。
                  8 银台 :通政使司,中国明代中央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的官署。简称通政司,俗称银台。前身为察词,洪武三年(1370)置,掌受四方章奏。十年(1377),始设通政使司,长官为通政使。职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早朝时汇进在外之题本、奏本、在京之奏本。有径自封进者则参驳。午朝引奏臣民之言事者 ,有机密则不时入奏。通政使还参与国家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等朝廷大事。洪武十二年,进一步加强了该司的权力。建文时,改通政使司为通政寺,通政使为通政卿,永乐时复旧制。永乐迁都后,南京仍设通政司,称南通政使司。 通政使一人 正三品 ,通政二人 正四品。
                  9 府尹:包括顺天府、应天府、承天府(呵呵..清朝还有个奉天府尹) 府尹一人 正三品 府丞一人 正四品 治中一人 正五品 通判三人 正六品 推官一人 从六品 顺天府
                  


                  13楼2012-04-13 13:05
                  回复
                    草 我以为是朝廷对小民的管制 原来是官职 下次错也别错的这么...要不连点击都没


                    14楼2012-04-13 13:35
                    回复
                      我以为是管制,
                      原来是官制!


                      15楼2012-04-13 13:55
                      回复
                        楼主你好,我想请问一下在明朝的官制中有“指挥尉”这个官职吗?我祖先碑上刻的是:都匀道指挥尉,下面管着2000至3000人。我看了下你说的,对比下估计应该是“卫指挥”吧?巨具体是什么求解!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5-04-04 21: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