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是现在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联赛,然而在意甲球迷眼里,英超是“英糙”,他们除了看不起英超的“强调身体与对抗且节奏很快”,也看不起英超的金元足球,前有切尔西,先后曼城。但是他们却对意甲菜地一样的球场视而不见,对“电话门”熟视无睹,每一个意甲球迷心中一定有一份《环球时报》,不然他们怎么能快乐得如此理直气壮。
请看下面这首“文艺复兴”味十足的诗,或许能明白意甲球迷的心:
亚平宁的海风轻轻拂过,宛如一首夕阳之歌,
当歌声悠悠飘过,就像逝去的年代不能忘怀。
这时我们才明白,
面前的他们原来是我们的寄托,托蒂和皮埃罗,
当他们随着海风一笑而过,当他们随着歌声翩翩起舞,
当他们用进球勾起我们的记忆时,
我们才懂得,
就算没有明天,
就算没有未来,对他们的那种感觉依旧存在。
就像上面这首诗一样,意甲球迷往往都会陷入往昔的美好回忆不能自拔,那些美好回忆是米兰王朝的荷兰三剑客、国米的德国三驾马车,以及韩乔生、宋世雄的解说。谁叫意甲是第一个引进中国的联赛呢,而他们也是中国的第一批通过电视观看国外高水平联赛的球迷,这个“根”屹立在那里,他们是一定要寻的。
其实,除了意甲球迷看不起其他所有联赛之外,后面的排名大致靠谱,“为什么都是超,英超会看不起中超呢?”这类问题需要解释吗?
【原文作者一定不是球迷(篮球迷在本人眼中不算球迷),且一定没有在广东生活过。1.中国最早看球的真心不是因为朝廷台,而是广东那边看英甲的。所以按文中道理倚老卖老应该是看英甲/英超。2.意甲比其他联赛更注重战术,这是一个球迷进阶后的必然选择。而且小世界杯的称号不是吹出来的。3.所谓美好回忆只有“荷兰三剑客”“德国三驾马车”?不知道那时候马拉多纳+卡雷卡的人气起码前三?球盲写足球会不会太辛苦了些。4.没看过利特巴尔斯基、拉易和阿莫罗斯踢球的就别再讲某国联赛比某国联赛好了。太狭隘。就像我从来都说米兰的死敌是博卡,Y抢了我们太多洲际冠军。其他的欧洲球队还真没怎么在意过……】
电视剧鄙视链
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台剧>内地剧>泰剧
“我喜欢看英剧,至少我喜欢这么说”
“我喜欢看英剧,至少我喜欢这么说。”基本上,国内的英剧粉提及英剧,多少都有点品位上的优越感,尤其是,近期中产以及公知最爱的《南方周末》以两大篇文章专门解析热门英剧,百度英剧吧里有人直接说,“看到这报道,有种莫名的自豪感啊”,好像他们不是英剧观众,而是英剧编剧一样。虽然他们对报道里“英剧美剧实无高下”这个论断不太满意,没有高下,他们的优越感就没有依托了嘛,《南方周末》不太懂事啊。
英剧确实比美剧更有文艺范儿,文艺范儿的一大标志就是闷。看美剧会很安心,最少三分钟发给你一个笑点,总不至于看睡着,而英剧整体上催眠效果要好些,你有耐心忍一忍,进入状态之后才能体会到英国人的傲娇和蔫坏。比如豆瓣(微博)打分高达9.3分的英剧《黑镜》,夸它是“神作”的都算克制了,首相为了救王室公主,必须当着全人类跟一头猪**,多重口味,但人家拍得严肃、深刻、唯美、荡气回肠。
一本正经地演绎荒诞,在高贵冷艳的形式感下耍贱,是英剧的核心价值。《黑镜》中,首相视死如归地走向那头即将与他合体的猪,他的手下贴心地表示,我们已经找了一头性格最婉约的母猪了。《唐顿庄园》里,“中产”、“律师”都是贬义词,观看乐趣就是等着他们被真正的贵族羞辱,以及等待“我的孙女还没堕落到去纽约混的地步”这种霸气台词。当然,英剧里同性恋大面积分布,《神探夏洛克》基本上就是以福尔摩斯和华生为主角的高智商纯爱片,腐女看得超high。
哪怕英剧粉只是为了看男男奸情或者迷恋“没品笑话集”式的无底线笑话,也丝毫不妨碍他们的拽。他们给出的喜欢英剧的官方理由往往是“耳朵只接受伦敦音”,并且在提及英剧名和角色名时一律用英文。专栏作者咪蒙有一次不顾个人安危攻击了一个英剧演员丑,立即受到英剧粉的海量围攻,最主流的攻击就是:“英剧你根本看不懂,滚回去看你的日剧韩剧吧,脑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