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吧 关注:501,112贴子:15,946,925

回复:书友们进来讲讲吉林的各个书店还有图书馆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吉林市图书馆,说起来,几千字都打不住,有时间再谈。
市内高校图书馆,我不熟悉。
十年前左右,在师院图书馆借阅,后来没再去。


19楼2012-03-19 23:57
回复
    进错屋子了,打扰了,你们继续努力
    我得找酸菜馅饺子


    来自掌上百度20楼2012-03-19 23:57
    回复
      2025-08-30 10:30: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很小的时候在龙潭新华书店买过一本《唐诗鉴赏辞典》此外真不记得那里还有啥值得看的了。


      21楼2012-03-19 23:58
      回复
        我觉得我有必要写一篇长贴了,关于其中种种。
        以后再谈起此类问题也方便说。


        22楼2012-03-19 23:58
        回复
          再发这类帖子喊我一嗓子。


          23楼2012-03-20 00:00
          回复
            昌邑区图书馆还可以办理借书证,押金100元(随时可返),年费10元。
            但昌邑馆藏书量不大——我记得是3万吧——而且新书不多。
            但服务态度可嘉。


            24楼2012-03-20 00:00
            回复
              你是真读书的。我严重一个伪书迷。基本上只对古代哲学,现代社会学,地理,动植物,菜谱这些有兴趣,还只是随便翻翻。


              25楼2012-03-20 00:03
              回复
                文庙书市也有《中国国家地理》,过刊。不过,这个得碰,不定何时遇上。
                价格视年代和品相而定,还有个因素,跟书商有关,贵贱有时也由人。


                26楼2012-03-20 00:04
                回复
                  2025-08-30 10:24: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哈哈,吃了点凉菜和半碗饭。


                  27楼2012-03-20 00:05
                  回复
                    就解放大路那个吧?有时候觉得网络时代想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也没比过去容易。市面上最多的就是教辅,减肥,成功学之类的东西。


                    28楼2012-03-20 00:06
                    回复
                      在上海路路南,重庆街与天津街之间,深色的匾额极小,高占祥题的字“吉林市昌邑区图书馆”。
                      你得向那附近的环卫工人打听,一般人不注意。


                      30楼2012-03-20 00:11
                      回复
                        我现在可流氓了,没事就去星巴克看他们那里免费的《中国国家地理》有一期说道红薯,玉米,土豆是中国人口快速增长的真正物质基础。


                        31楼2012-03-20 00:11
                        回复
                          想起铁路图书馆的窃书事件了,贼逗,但不能在公开场合说。


                          32楼2012-03-20 00:12
                          回复
                            真行,跟麦当劳过期食品要抓紧卖有一拼,笑死我了。


                            33楼2012-03-20 00:13
                            回复
                              2025-08-30 10:18: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期杂志我有。
                              我觉得有道理,我在前几年转变了一些想法,觉得物质对历史的推动极大,甚至仅仅只是几样东西而已。
                              中国的人口大爆发在明中后期出现的,正是与玉米、番薯的引进攸关。
                              我认可这个观点。


                              34楼2012-03-20 0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