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蟹文艺社吧 关注:104贴子:1,907
  • 5回复贴,共1

我最近比较迷恋日本岩井俊二的《情书》,干净细腻的笔法,缓缓入心的感情从书中流淌出来。已逝者的女友寄了一封信给去天国的男友,结果收到回信,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阴差阳错结缘的两个女孩子一起去探求他那段初恋的故事。那种尘封在岁月中的往事被刻画得深沉而眷恋,经历岁月的沉淀,散发中特有的魅力。当若干年后,两份感情在同一时空中交织,只是主角不在。虽令人唏嘘遗憾,却构成了纯粹到极致的美好。那一句“你好吗?我很好”深深镌刻在我的心中。或许它没有现实的意义,不是对社会的揭示,或是对于社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它是对美好的爱的追忆,向往。最纯粹的往往是最难能可贵的。杜拉斯《情人》中有句很有名的话“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因为这句话,我去看了整本书,一个女人经历这么多动乱,折磨,她的容颜受到了摧残,但丰盈了她的人生。爱不需要倾城容貌,而是需要那颗敏感而又炽热的心。有种女子,断不了爱,不是戒不掉的瘾,那是她的生命。曾一度,我见到镜子里的自己,总觉得自己已经开始衰老。那时我才17岁。之后一直在想我是从哪儿得到这种执念,当再翻开《情人》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杜拉斯于湄公河畔生出的感慨:15岁,我便已经衰老。我想我的那种执念是有种做作的成分,或者更恰当地说是种矫情。而杜拉斯应该不是吧。我相信有些爱情耗尽一生的力气,当你断开彼此的牵绊,就好像放干身体最后一滴血。


1楼2012-03-19 18:41回复
    我只看过电影版的


    IP属地:北京2楼2012-03-19 19:06
    回复
      2025-05-10 01:35:07
      广告



      3楼2012-03-19 19:20
      回复

        我很推崇外国文学中关于爱情的一些文字。或许很少有后人掩饰或者再加工的缘故,我脑海里一直存在这一幅画面,午夜时分,白衣女子手捧着爱人的头颅,在窗口飘过。血色,黑色,素白冲撞在一起,不是唯美,不是心悸,而是那种最原始的粗糙的爱。这一幅画面是司汤达的《红与黑》中侧面凸显出来的,先开始阅读时我并没有注意到德·拉莫尔侯爵的女儿玛蒂尔德小姐为什么穿着一身重孝的黑色丧服,而后在读蔡俊的《玛格丽特的秘密》时行走在卢浮宫高墙阴影下那个影子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第二天午夜,她捧着这颗头颅坐上她的马车,来到蒙玛特尔山脚下的一个小教堂里,亲手把它埋葬了。”瓦卢瓦王朝的末代公主,也是波旁王朝的开国王后的玛格丽特王后,爱情是自由的,华彩而又质朴的,我想有些东西是我们无法遗弃的。


        4楼2012-03-19 19:37
        回复
          推荐一部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
          《返老还童》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2-03-20 02:34
          回复
            么有


            6楼2012-03-20 22: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