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弄出来了
不是全原创
借用了很多老吧主和天涯在小楼还有很多精品贴的段子
但是名字偶写的时候忘了记下来
道歉了
华夏华夏
《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题记
华之所谓,夏之所谓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华夏文明的初始,不只是仓颉造字,神农百草。嫘祖养蚕制丝,也绝不只是为了遮羞御寒,黄帝之衣,今之汉服,便是华夏族文明时代及族群最鲜明的个性。
汉服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华夏的变迁。他是华夏文明最表面却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装,是人的第二张脸。”汉服,便是华夏那庄重典雅的容颜。
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管仲不仅维护了诸夏国君的国祚传承,而且维护了华夏民族的生活方式。夷狄披发左衽,华夏则束发右衽。失去了服饰和语言的华夏,绝不是真正的华夏。华,与夏,自始自终便如胶似漆,难舍难分,如同一只玄鸟啼出的两种天籁,同一山岳的不同峰面。
华之不存,夏之不知
八百年前,元灭宋,十万军民同幼帝投海殉国,于是有人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国。
三百年前, 满清入关,下令剃发易服,并且为此持续了三十七年的大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太多,太多……多到三百年的文字狱也掩盖不了腐臭的血腥。汉服,在强行的政令下消亡,同时弯曲的,还有华夏的脊梁。不得不说,清朝是聪明的,剃发易服虽然引发了三十七年的动荡,去让他们成功奴役了华夏三百年。而此时的华夏,丧失了民族自豪感和尊严,已经被高丽与东瀛不耻。华夏已为鞑虏,文明已而不再,旁支反而可以自诩正宗,而本该是正宗却又无力反驳。
数百年后的今天,及时清朝已经化为尘埃,我们也不得不正视华夏已经远去的事实。我们坐在KFC的厅堂,我们身穿欧美的时装,我们随口唱着流行,却忘记,我们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放水榭亭台。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又指责爱慕日韩传统文化的他们,却不曾想过,他们为何媚外。 我们是否留传承什么,给他们崇尚。失去了汉服,文化基本形式的我们,有什么资格触及华夏的本质。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华之将醒,夏可归来。
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冠整而礼仪齐。华夏复兴,衣冠必然先行。所有的汉服复兴者都坚信,西方思潮泛滥的今天,只有汉文化能承担扭转华夏命运的历史使命,而汉服,就是续接那被斩断文明的纽带。
汉服不是另类,不是古装,不是戏服,也不是COSplay,他更加不是由他本身衍生出的韩服,和服。
经年来迭起的汉服运动也不是所谓的炒作和作秀。或许汉服相对于日常生活确实不便,但是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只有夏季女装的旗袍性感暴露,没有华夏特有的含蓄典雅;臃肿单板的马褂更是没有华夏飘逸灵动的韵律;至于西装革履,更是毫无半分华夏特色。难道向来将‘汉化’挂在口边的我们,要自豪地被西方同化?我们不愿意,这便是汉服运动的起点,也是华夏复兴的开始。
上个世纪初,一个叫耶胡达的犹太青年尚且能把断绝了几乎两千年的希伯莱语复活。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我们,又为何不能复兴汉服,进而复兴华夏文明?
华之将醒,夏可缓缓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