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满楼吧 关注:23,905贴子:715,454

【分析贴】数理思维与文学创作之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所有花吧的小妹妹们


1楼2012-03-13 01:16回复
    今日突发奇想,作此一文,目的是想与各位探究文学创作与数理创作之间的微妙联系。如果我的想法没错的话,那么所有的人类精神活动最终之间并无本质差别,最终都将归结为思想与灵感的艺术,只是所思考的对象不同而已,本质都是相同的。为何有此想法?缘起于龙烟罗给我推荐了一本叫做《追忆似水年华》的书籍。这本书今天刚刚到货,我看了序言,也看了20页的内容。当然,现在由于读得还太少了,无法跟大家讨论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思想和想要抽象出的理念,然而仅从这本书序言里对本书架构的描述,我然感觉到这本书的作者来架构本书的逻辑与方式,其实与数学的思考方式是很贴近的,二者并无太大差别。当然,大家作为热爱文学的人,对数学感冒的并不太多,那么本人先来给大家讲讲数学大概是个什么样的学科。
    数学是一门思维学科,注重的是你有多高的思维层次而不是你看过多少东西,记住了多少结论。很多人看了很多数学,但是数学功力还是相当浅薄,原因在于他们的思维能力没有提高,徒记了不少无用的公式而已。貌似看了很多数学书,其实什么也没看,因为他们没有自己去亲自领会真正的推理与思考的方式,而是如走马观花般的看了一遍书,那是完全没用的。思维能力是靠思考练出来的,而不是靠呆呆地看能出来的。当然,这个说远了,那么就我的体会,数学思考的艺术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个人觉得有两点来概括,一个是宏观思想,一个是技术细节,可以称为为思想与灵感。
    宏观思想是引导你思维过程的根基,它能让你走向正确的认识道路。数学的认识思想,体现的最深刻的莫过于世界是简单可认识的这一论点上面。无论多么难的结论或猜想,都是可以由简单的东西一步步逼近慢慢达到的。也就是说,数学里并没有真正复杂的东西,有的只是复杂的认识过程,所有的复杂都是能够通过简单来认识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求面积这个东西,我们会求矩形的面积,那么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的思想告诉我们,平行四边形是可以通过更简单的图形加以认识的,那么很好,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切割拼接成为一个矩形,这时它的面积就求出来了。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通过简单来认识复杂的例子,复杂的东西通过一些步骤变简单了,这种简化的过程靠的是我们的灵感,在这个求面积的例子中就是通过切割平行四边形,来完成的,这就是思想与灵感的配合达到的认识成果。以上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但是这个例子包含了数学深刻的认识论。
    如果我讲得更难一点,就可以引出定积分的概念,我们会求矩形的面积了,那么任意图形的面积怎么求呢?有什么通用的方法吗?这个问题,如果你没学过积分,你无从思考,因为大部分人没有数学思想,但是建立在数学的认识论基础上,我们自己就可以推导出定积分。要知道任意复杂的图形都是可以通过简单图形加以认识的,有了这个思想,我们仅仅需要的就是把复杂图形化成简单图形的这种灵感了。OK,这很简单,请见下图,我们为了认识复杂的图形,我们用很多个简单的矩形来对复杂图形加以逼近,

    大家请看,这样一个复杂的曲线通过我们简单的矩形,可以很好的近似,当矩形分得无穷细致的时候,这时候所有矩形的面积之和的极限,就是那个复杂图形的面积。我在此虽然说得很简单,但是这可是人类数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那就是定积分,其实,定积分的发明,完全是数学的认识论的一个完美体现,也即是思想与灵感的结合。这种结合的本质哲学根源在于复杂的东西是可以通过简单的东西来认识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为这种认识创造道路而已。如果世界不是这样的,简单的东西需要更复杂的东西来认识,那这个世界就乱套了,数学也就会变得没有意义了。
    我在上文中不厌其烦地举例的唯一目的是给大家宣传一种认识思想,也就是数学科学的认识论思想,这种宏观思想与微观灵感的结合,创建了数学这个庞大的学科,真的是一门思维艺术。我的这些体会,大部分人一辈子也领悟不出来,在此写出,因为我感觉文学创作的思想跟此并无区别。虽然本人从来没写过超过3000字的作文,但是《追忆似水的年华》这部巨著的构架上面,所展现出的思想同数学架构的思想很像,我个人觉得,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涉及到架构问题,我自己无法想象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文学创作是个什么过程?但是我肯定的是,一定有个宏观思想在主导这一创作过程,比如喜剧还是悲剧?或者爱情或者武侠,要表达的思想作者应该在创作之初便有考虑,然后就是一步步的细化过程。这个作品分了多少章?每一章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哪些人物来完成,每个人物又应该怎么塑造?而具体的塑造就需要技术细节也就是灵感来完成。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文学理学本是一家,本不必分那么开,大部分学科也可因此而统一起来,任何有思维参与的学科,应该最终都可以划归为艺术。因为我不是很懂文学创作的过程,看了各位的文学作品,很想问问各位的架构的思想,比如龙烟罗的战小泽这部作品是如何来架构的?当时的思路是怎么一回事?当然,战小泽我看得还不是很多,但是感觉前一部分逻辑骨架还是比较清晰容易理解的,希望大家有空讲讲你们的创作思维,也算是文理之间的交流,以便大家对学科不再互相抱有偏见。


    2楼2012-03-13 01:17
    回复
      2025-11-23 05:17: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沙之~~~~
      深夜党出没!~~~
      理科生出没!~
      数学不好,文科一般。毫无文采,语文总考很高分,至今是个谜!~~
      学医,并厌倦学医,被质疑没有责任心~~~Indeed~~~
      《追忆》是高中的时候读的吧,目前还真的只能追忆了~~
      于是追忆数学。初中还好,高中就很少及格过了。九十分及格,总是徘徊在八十分。
      于是看《美丽心灵》的时候,发现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就是数学,就知道自己的经济肯定会有问题了!~
      后来,发现神马东西的理论基础都是数学!!~~于是,知道,我的生活也悲催的,会有问题~~~~~o(>_<)o ~~


      3楼2012-03-13 01:54
      收起回复
          近日,科学家们运用“情绪识别软件”对莱昂纳多·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之谜进行了解读。 分析结果表明,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带有83%的喜悦,9%的厌烦,6%的恐惧和2%的愤怒。这一研究成果将被刊登在英国的《新科学家》杂志上。
          画画是明显的感性学科,百分号是明显的数学概念。如此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把那画中的微妙感进行数字的量化。
          微妙感是可以量化的吗?达芬奇画画的时候真的是在考虑到“我要表达出83%的喜悦,9%的厌烦,6%的恐惧和2%的愤怒”吗?
          你自己也说心理学不能用理工科的量化分析法。
          那么,你写文不曾超过三千字。长文的架构和掌控来说,你就是一个P。
          数学是一种强大而美好的思维能力,而有一种能力他叫“文字驾驭能力”
          “能力”是什么意思?就是有的有人,有的人没有,在有的人里面,还有高低的区别。
          宏观的东西的确有,比如脉落,走向,最明显的,就是大纲。
          微观的东西由灵感去完成,这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如果《追忆似水年华》你就看了个序和前二十页,就如此来描绘这本书,除了“大放厥词”四个字,我没有别的形容送你。
          我问你:你会想些什么?你会怎么想?请你用数学的方法来给我证明。
          意识流的东西若能用字母与数学来代替,再由一些函数来与积分来表现,那只能说是人类思维的悲哀与低级。
          比如说你对一个人又爱又恨,我要求你把你的爱恨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你精确一个我看看。
          你活了这么多年,有一个道理肯定懂:物可以控制,事可以控制,都可以控制得很死,就像程序一样完美的运行,但是人不能控制得完全按轨道运行,充满变各种各样的变量。
          因为长文是由“人物”来组成的。用你的说法,那人物就是变量X,通过各种关系影响到与它对应的函数Y,然后我给你一个直角坐标系,麻烦你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
          数学在推断过程中,不断使用的思路是“修正”,也就是真理是本来就存在的,我们需要让自己一步步走进它,如果方法不对,就会越走越远,要改正。
          你写了一篇文后,会不会“修正”一下?你只会“修改”。
          “改”的角度是一个圆周,三百六十度你可以任意取。
          “正”的方向却只是一条射线,除了那个固定,你没有别的终点。
          那么,在“改”的过程中。“正”的微观作用是怎么通过灵感来映射的?
          那张函数的图很是漂亮,但是我相信“公子如玉”四个字肯定更比那函数图下堆的“80%温和,90%谦逊”等等能更好的形容花满楼。
          话说历史,我们只有知道当时的各种背景,时局的政治的与历史,再加上时间轴与地理轴,才能串行起各部分的历史事件,就相当于人的骨架,然后填入具体的历史演变,才能让这个人有血有肉起来。
          可是这个“血肉”长成什么样,却在一定范围内充分的变化,他可能长成个施瓦辛格,也可能长成一个赵飞燕。
          一篇文:主角走到了一个山崖,跳和不跳是两个结局,虽然普遍规律来说跳了一般也不会死,那是文写得太多,普遍的狗血规律。
          情节这个东西,在苏格拉底时代就已经被写完了。现在看的,只有一个文笔。
          同样一件事,你看鲁迅写来和张爱玲写来,那就是两回事。宏观上他们是一样的,那微观你如何表达?
          脑子控制你的宏观,而控制灵感则是心。
          脑子是按道理来运行的,而心中的感情,有没有道理可讲?
          如若感情也有道理可说,何来“情理法”的中国式思维??
          另外呢,也看看看看钱钟书——这位数学只会交白卷得零分的先生,是怎么宏观与微观了数学思维来架构了那牛得不行的《围城》。


        4楼2012-03-13 02:55
        收起回复
          呵呵,这样针锋相对的讨论在吧里还真是少见,我个人,数学确实很强大,然而从小被数学折腾得半死决定了我更偏烟罗兄的观点了。那啥,都说哲学是一级思维,其他是二级思维(貌似是这么说的),我觉得我这种脑袋缺根筋的恐怕是三级吧。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03-13 08:02
          收起回复
            烟罗,你没有看懂我的意思,但是你的回答让我对文学创作有了一定的认识,还是谢谢你。今天上网太晚了,抱歉回复晚了,很感谢你给我的回复。我的这篇文章里通篇没有提到量化的东西,我的目的是力图展示一个思维的过程,将它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叙述,我想把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行对比,看看文学创作与理学创作在思考的本质上到底是相同的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别。进一步,通过这种对比,我想了解女人的思维倾向和男人的思维倾向在本质上面到底有什么区别?只是一种好奇而已。在我的文章里面没有探讨任何学科的高下之分,我谈的不是学科,不是具体的学科,是思考的过程。而你的回复一来就以量化达芬奇的画进行开头,显然是没有理解到我的本意。但是你的这一回复,从一个侧面像我揭示了一点,那就是感性情绪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因为你不分青红皂白的一来就向我表明你的认识,显然是带着某种情绪,在这种情绪的指引下,你的议论偏离了我的问题范畴,不过你后面的论述是完全正确的。你的论述完成了一个论证,那就是感情的东西是不能用量化来表示的,这点我一直同意,然而这跟我的讨论无关,我想弄明白的只是一点,那就是文学创作的这种过程是否可以很好的用一种更抽象的过程来描述?在这一更抽象的过程里面,将文学创作的过程抽象了出来,不管你是意识流也好还是什么流流流也好,这种创作的过程都可以用更抽象的这一过程加以描述,于是这一过程便展示了文学创作的一种普遍性的东西。这种东西,我想将其同数学思维的这一抽象过程相比较,看看这两者是否可以融合,还是真的有本质的不同。而你的回答完全停留在了具体的这一层上面。比如你老说什么函数啊,什么意识流啊之类的东西,我需要的是对更抽象一层的解构。
            你在文中提到,数学是一种强大而美好的思维能力,而有一种能力他叫“文字驾驭能力”,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你对这种文字驾驭能力的理解与解析。是否可以用语言来抽象这种驾驭能力使他显得不那么空洞而更加的具体?比如你在驾驭长篇小说的过程中,你能把当时的行文心里过程如《追忆似水的年华》这般表现出来吗?如果能的话,我想这就是我要要的那个答案。如果我自己写过小说,创作过文学作品,我自然不会来问你,正如你说的“你的长文架构能力就是一个屁”,你说得太对了,所以做为我自己,我显然无法理解你们在长文架构过程中的思维,或者说是一种状态,而我对这种状态非常感兴趣。而我感觉你在这方面至少还是有一点心得的,所以想问问你,仅此而已。
            另外我无意识中的大放阙词评价了《追忆似水的年华》这一本书,显然不是有意要侮辱这样一部作品,我估计我的评论让你很不满,于是你对我进行了漫无目标的回应,结果都整错方向了。另外一点,你说的数学的修正与修改,显然不是那样的,因为数学也是一个 360度的学科,只是这个360度和意识流的360度显然是两回事,数学任何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分支都是可以相关联通的,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方向,你完全可以创造各种方向来完成一个论证,甚至为了炫耀你的技巧,你可以把本来很简单的道路做得很复杂。烟罗啊,我很想知道你当时创作战小泽的时候是一种什么状态?能不能稍微描绘一下那种状态和感觉,我想我在你这里可以找到部分我想要追寻的答案。


            7楼2012-03-13 18:41
            收起回复
              @龙烟罗


              8楼2012-03-13 18:42
              回复
                楼主的风格很像我一位朋友啊~~~
                其实两者并不冲突的,都有很多值得人热爱之处~~~
                喜欢理科,欣赏文学的某只飘过~~~


                IP属地:河南9楼2012-03-13 20:07
                收起回复
                  2025-11-23 05:11: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谢谢大家帮我升级,终于到达六级了,hiahiahia。没白写啊,唉,高兴了。这名次都278了,不错不错:)再次对大家表示感谢,谢谢你们,可爱的妹妹们

                  


                  10楼2012-03-13 20:41
                  收起回复
                    受教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03-13 23:49
                    回复
                      其实要我说啊,你们讨论的就是IQ和EQ谁更重要,有木有?其实两者各有长处啦~理解有否正确?


                      12楼2012-03-14 16:24
                      收起回复
                        当文和理交锋的时候,我觉得一般喜欢花花的人都会偏向文那方。因为文可冷可热,但理却只有些生硬冰冷的、不能变通些许的公式定律。爱文字,因为它能表达心中所想,可理科给我的印象却只有,错了一步便步步皆失的不讲情面。或许理科有理科的好,或许很多人就爱钻进理科求解的过程中不可自拔,但某九这一文科生只想表示,我被理科折腾地死去活来已经无力去赞扬理科的好处了……


                        IP属地:安徽13楼2012-03-14 19:41
                        收起回复
                          貌似很复杂的样子


                          14楼2012-03-14 21:48
                          收起回复



                            15楼2012-03-14 21:54
                            收起回复
                              2025-11-23 05:05: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大家都选理科吧,就是学不好,将来懂个种田啥的,自己配农药也不错哦


                              17楼2012-03-17 16: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