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突发奇想,作此一文,目的是想与各位探究文学创作与数理创作之间的微妙联系。如果我的想法没错的话,那么所有的人类精神活动最终之间并无本质差别,最终都将归结为思想与灵感的艺术,只是所思考的对象不同而已,本质都是相同的。为何有此想法?缘起于龙烟罗给我推荐了一本叫做《追忆似水年华》的书籍。这本书今天刚刚到货,我看了序言,也看了20页的内容。当然,现在由于读得还太少了,无法跟大家讨论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思想和想要抽象出的理念,然而仅从这本书序言里对本书架构的描述,我然感觉到这本书的作者来架构本书的逻辑与方式,其实与数学的思考方式是很贴近的,二者并无太大差别。当然,大家作为热爱文学的人,对数学感冒的并不太多,那么本人先来给大家讲讲数学大概是个什么样的学科。
数学是一门思维学科,注重的是你有多高的思维层次而不是你看过多少东西,记住了多少结论。很多人看了很多数学,但是数学功力还是相当浅薄,原因在于他们的思维能力没有提高,徒记了不少无用的公式而已。貌似看了很多数学书,其实什么也没看,因为他们没有自己去亲自领会真正的推理与思考的方式,而是如走马观花般的看了一遍书,那是完全没用的。思维能力是靠思考练出来的,而不是靠呆呆地看能出来的。当然,这个说远了,那么就我的体会,数学思考的艺术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个人觉得有两点来概括,一个是宏观思想,一个是技术细节,可以称为为思想与灵感。
宏观思想是引导你思维过程的根基,它能让你走向正确的认识道路。数学的认识思想,体现的最深刻的莫过于世界是简单可认识的这一论点上面。无论多么难的结论或猜想,都是可以由简单的东西一步步逼近慢慢达到的。也就是说,数学里并没有真正复杂的东西,有的只是复杂的认识过程,所有的复杂都是能够通过简单来认识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求面积这个东西,我们会求矩形的面积,那么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的思想告诉我们,平行四边形是可以通过更简单的图形加以认识的,那么很好,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切割拼接成为一个矩形,这时它的面积就求出来了。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通过简单来认识复杂的例子,复杂的东西通过一些步骤变简单了,这种简化的过程靠的是我们的灵感,在这个求面积的例子中就是通过切割平行四边形,来完成的,这就是思想与灵感的配合达到的认识成果。以上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但是这个例子包含了数学深刻的认识论。
如果我讲得更难一点,就可以引出定积分的概念,我们会求矩形的面积了,那么任意图形的面积怎么求呢?有什么通用的方法吗?这个问题,如果你没学过积分,你无从思考,因为大部分人没有数学思想,但是建立在数学的认识论基础上,我们自己就可以推导出定积分。要知道任意复杂的图形都是可以通过简单图形加以认识的,有了这个思想,我们仅仅需要的就是把复杂图形化成简单图形的这种灵感了。OK,这很简单,请见下图,我们为了认识复杂的图形,我们用很多个简单的矩形来对复杂图形加以逼近,

大家请看,这样一个复杂的曲线通过我们简单的矩形,可以很好的近似,当矩形分得无穷细致的时候,这时候所有矩形的面积之和的极限,就是那个复杂图形的面积。我在此虽然说得很简单,但是这可是人类数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那就是定积分,其实,定积分的发明,完全是数学的认识论的一个完美体现,也即是思想与灵感的结合。这种结合的本质哲学根源在于复杂的东西是可以通过简单的东西来认识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为这种认识创造道路而已。如果世界不是这样的,简单的东西需要更复杂的东西来认识,那这个世界就乱套了,数学也就会变得没有意义了。
我在上文中不厌其烦地举例的唯一目的是给大家宣传一种认识思想,也就是数学科学的认识论思想,这种宏观思想与微观灵感的结合,创建了数学这个庞大的学科,真的是一门思维艺术。我的这些体会,大部分人一辈子也领悟不出来,在此写出,因为我感觉文学创作的思想跟此并无区别。虽然本人从来没写过超过3000字的作文,但是《追忆似水的年华》这部巨著的构架上面,所展现出的思想同数学架构的思想很像,我个人觉得,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涉及到架构问题,我自己无法想象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文学创作是个什么过程?但是我肯定的是,一定有个宏观思想在主导这一创作过程,比如喜剧还是悲剧?或者爱情或者武侠,要表达的思想作者应该在创作之初便有考虑,然后就是一步步的细化过程。这个作品分了多少章?每一章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哪些人物来完成,每个人物又应该怎么塑造?而具体的塑造就需要技术细节也就是灵感来完成。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文学理学本是一家,本不必分那么开,大部分学科也可因此而统一起来,任何有思维参与的学科,应该最终都可以划归为艺术。因为我不是很懂文学创作的过程,看了各位的文学作品,很想问问各位的架构的思想,比如龙烟罗的战小泽这部作品是如何来架构的?当时的思路是怎么一回事?当然,战小泽我看得还不是很多,但是感觉前一部分逻辑骨架还是比较清晰容易理解的,希望大家有空讲讲你们的创作思维,也算是文理之间的交流,以便大家对学科不再互相抱有偏见。
数学是一门思维学科,注重的是你有多高的思维层次而不是你看过多少东西,记住了多少结论。很多人看了很多数学,但是数学功力还是相当浅薄,原因在于他们的思维能力没有提高,徒记了不少无用的公式而已。貌似看了很多数学书,其实什么也没看,因为他们没有自己去亲自领会真正的推理与思考的方式,而是如走马观花般的看了一遍书,那是完全没用的。思维能力是靠思考练出来的,而不是靠呆呆地看能出来的。当然,这个说远了,那么就我的体会,数学思考的艺术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个人觉得有两点来概括,一个是宏观思想,一个是技术细节,可以称为为思想与灵感。
宏观思想是引导你思维过程的根基,它能让你走向正确的认识道路。数学的认识思想,体现的最深刻的莫过于世界是简单可认识的这一论点上面。无论多么难的结论或猜想,都是可以由简单的东西一步步逼近慢慢达到的。也就是说,数学里并没有真正复杂的东西,有的只是复杂的认识过程,所有的复杂都是能够通过简单来认识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求面积这个东西,我们会求矩形的面积,那么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的思想告诉我们,平行四边形是可以通过更简单的图形加以认识的,那么很好,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切割拼接成为一个矩形,这时它的面积就求出来了。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通过简单来认识复杂的例子,复杂的东西通过一些步骤变简单了,这种简化的过程靠的是我们的灵感,在这个求面积的例子中就是通过切割平行四边形,来完成的,这就是思想与灵感的配合达到的认识成果。以上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但是这个例子包含了数学深刻的认识论。
如果我讲得更难一点,就可以引出定积分的概念,我们会求矩形的面积了,那么任意图形的面积怎么求呢?有什么通用的方法吗?这个问题,如果你没学过积分,你无从思考,因为大部分人没有数学思想,但是建立在数学的认识论基础上,我们自己就可以推导出定积分。要知道任意复杂的图形都是可以通过简单图形加以认识的,有了这个思想,我们仅仅需要的就是把复杂图形化成简单图形的这种灵感了。OK,这很简单,请见下图,我们为了认识复杂的图形,我们用很多个简单的矩形来对复杂图形加以逼近,

大家请看,这样一个复杂的曲线通过我们简单的矩形,可以很好的近似,当矩形分得无穷细致的时候,这时候所有矩形的面积之和的极限,就是那个复杂图形的面积。我在此虽然说得很简单,但是这可是人类数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那就是定积分,其实,定积分的发明,完全是数学的认识论的一个完美体现,也即是思想与灵感的结合。这种结合的本质哲学根源在于复杂的东西是可以通过简单的东西来认识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为这种认识创造道路而已。如果世界不是这样的,简单的东西需要更复杂的东西来认识,那这个世界就乱套了,数学也就会变得没有意义了。
我在上文中不厌其烦地举例的唯一目的是给大家宣传一种认识思想,也就是数学科学的认识论思想,这种宏观思想与微观灵感的结合,创建了数学这个庞大的学科,真的是一门思维艺术。我的这些体会,大部分人一辈子也领悟不出来,在此写出,因为我感觉文学创作的思想跟此并无区别。虽然本人从来没写过超过3000字的作文,但是《追忆似水的年华》这部巨著的构架上面,所展现出的思想同数学架构的思想很像,我个人觉得,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涉及到架构问题,我自己无法想象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文学创作是个什么过程?但是我肯定的是,一定有个宏观思想在主导这一创作过程,比如喜剧还是悲剧?或者爱情或者武侠,要表达的思想作者应该在创作之初便有考虑,然后就是一步步的细化过程。这个作品分了多少章?每一章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哪些人物来完成,每个人物又应该怎么塑造?而具体的塑造就需要技术细节也就是灵感来完成。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文学理学本是一家,本不必分那么开,大部分学科也可因此而统一起来,任何有思维参与的学科,应该最终都可以划归为艺术。因为我不是很懂文学创作的过程,看了各位的文学作品,很想问问各位的架构的思想,比如龙烟罗的战小泽这部作品是如何来架构的?当时的思路是怎么一回事?当然,战小泽我看得还不是很多,但是感觉前一部分逻辑骨架还是比较清晰容易理解的,希望大家有空讲讲你们的创作思维,也算是文理之间的交流,以便大家对学科不再互相抱有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