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魄天地吧 关注:10贴子:528
  • 2回复贴,共1

【子部】吴子兵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简介
   《吴子》相传为战国时吴起所著。《韩非·五蠹篇》:“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 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起》四十八篇。可见《吴起兵法》在战国末年和汉初还在流传。但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 土竹简中,兵书很多,却未见该书。(参见《临沂银雀山汉墓发掘简报》)据郭沫若同志考证:“但可惜这书(指《吴起兵法》)是亡了”。“故今存《吴子》实可 断言为伪。以笔调觇之,大率西汉中叶时人之所依托。”(见郭著《青铜时代·述吴起》第三节)。书中提到的“笳”(见《应变·第五》)、“鞍”(见《治兵· 第三》)等都是吴起时代还没有的东西,特别是“骑三千匹”(见《励士·第六》)这样大规模地使用骑兵部队更是那时所没有的。
   《隋书·经藉志》著录:《吴起兵法》一卷。按《隋书》为唐初魏征所撰。而魏征在其《群书治要》中所摘录的《吴子》的《图国》、《论将》、《治兵》、《励士》四篇内容,大体与今本《吴子》相同。这样,原书亡佚时间至少在唐初以前了。
   今本《吴子》分:《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虽非吴起原著,但就其内容来看,仍不失为一部较有价值的兵书,不管是 谁所著,都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宋神宗年间(公元1078-1085),将其列入《武经七书》,颁行武学,为将校所必读,颇受重视。现有英、日、法、俄 等文字译本。



IP属地:上海1楼2012-03-12 21:59回复
    应变 第五
       武侯问曰:“车坚马良,将勇兵强,卒遇敌人,乱而失行,则如之何?”
       吴起对曰:“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令者诛。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陈矣。”
       武侯问曰:“若敌众我寡,为之奈何?”
       起对曰:“避之于易,邀之于阝厄。故曰,以一击十,莫善于阝厄;以十击百,莫善于险;以千击万,莫善于阻。今有少卒卒起,击金鸣鼓于[阝厄]路,虽有大众,莫不惊动。故曰,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
       武侯问曰:“有师甚众,既武且勇,背大险阻,右山左水,深沟高垒,守以强弩,退如山移,进如风雨,粮食又多,难与长守,则如之何”?
       起对曰:“大哉问乎!此非车骑之力,圣人之谋也,能备千乘万骑,兼之徒步,分为五军,各军一衢。夫五军五衢,敌人必惑,莫之所加。敌人若坚守以固其兵,急 行间谋以观其虑。彼听吾说,解之而去,不听吾说,斩使焚书,分为五战。战胜勿追,不胜疾归。如是佯北,安行疾斗,一结其前,一绝其后,两军衔枚,或左或 右,而袭其处。五军交至,必有其力,此击强之道也。”
       武侯问曰:“敌近而薄我,欲去无路,我众甚惧,为之奈何?”
       起对曰:“为此之术,若我众彼寡,各分而乘之,彼众我寡,以方从之。从之无息,虽众可服。”
       武侯问曰,“若遇敌于溪谷之间,傍多险阻,彼众我寡,为之奈何?”
       起对曰:“遇诸丘陵、林谷、深山、大泽,疾行亟去,勿得从容;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噪而乘之,进弓与弩,且射且虏,审察其政,乱则击之勿疑。”
       武侯问曰:“左右高山,地甚狭迫,卒遇敌人,击之不敢,去之不得,为之奈何?”
       起对曰:“此谓谷战,虽众不用,募吾材士与敌相当,轻足利兵以为前行,分车列骑隐于四旁,相去数里,无见兵,敌必坚陈,进退不敢。于是出旌列旆,行出山外,营之,敌人必惧,车骑挑之,勿令得休。此谷战之法也。”
       武侯问曰:“吾与敌相遇大水之泽,倾轮没辕,水薄车骑,舟楫不设,进退不得,为之奈何?”
       起对曰:“此谓水战,无用车骑,且留其旁。登高四望,必得水情,知其广狭,尽其浅深,乃可为奇以胜之。敌若绝水,半渡而薄之。”
       武侯问曰:“天久连雨,马陷车止,四面受敌,三军惊骇,为之奈何?”。
       起对曰:“凡用车者,阴湿则停,阳燥则起,贵高贱下。驰其强车;若进若止,必从其道。敌人若起,必逐其迹。”
       武侯问曰:“暴寇卒来,掠吾田野,取吾牛羊,则如之何?”
       起对曰:“暴寇之来,必虑其强,善守勿应,彼将暮去,其装必重,其心必恐,还退务速,必有不属。追而击击之,其兵可覆。”
       吴子曰:“凡攻敌围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宫,御其禄秩,收其器物。军之所至,无刊其木、发其屋、取其粟、杀其六畜、燔其积聚,示民无残心。其有请降,许而安之。”


    IP属地:上海6楼2012-03-12 22:05
    回复
      2025-08-22 09:19: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励士 第六
         武侯问曰:“严刑明赏,足以胜乎?”
         起对曰:“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武侯曰:“致之奈何?”
         对曰:“君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
         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肴席无重器。饷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遣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
         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武侯召吴起而谓曰:“子前日之教行矣。”
         起对曰:“臣闻人有短长,气有盛衰。君试发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脱其不胜,取笑于诸侯,失权于天下矣。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忌其暴起而害己。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今臣以五万之众,而为一死贼,率以讨之,固难敌矣。”
         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士之功也。
         先战一日,吴起令三军曰:“诸吏士当从,受敌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故战之日,其令不烦而威震天下。


      IP属地:上海7楼2012-03-12 2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