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吧 关注:34,097,145贴子:993,714,269

【原创】LZ自己写的清史→我的大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度娘


1楼2012-03-08 20:10回复
    快点写 写完了老子看!!!


    IP属地:广东3楼2012-03-08 20:11
    回复
      2025-08-23 07:00: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YY强国


      4楼2012-03-08 20:11
      回复
        留名


        5楼2012-03-08 20:11
        回复
          醒醒,搬砖了


          IP属地:福建6楼2012-03-08 20:12
          回复
            呵呵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3-08 20:12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2-03-08 20:12
              回复

                王杲,我确定以及肯定一定是脑子进水了,顺便还掺了点面粉。不过可以理解,井底的癞蛤蟆永远只知道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王杲幻想着幻想着就不老实了,不停的跑去抢掠大明边境的人口牲畜,明朝也没放在心上,实际也没有必要放在心上,一只小丑蹦跶两下是不会造成大的危害的,但天天蹦跶是明朝很不清净也很不耐烦,那就安抚一下吧。明朝就在抚顺开市贸易,王杲供应的贡马不是得了小儿麻癖就是先天性营养不良,反正清一色的亚健康,明朝也都照单全收了。这位老兄可真是不要脸,到了明朝的扶夷厅还要闹事,闹事不说完了还要率众掳掠。
                王杲以为自己算是个东西,可他真不是个东西。
                土地和人口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人口被掳走了,不能不管吧,大明朝廷派裴承祖去建州和王杲索要,裴大人可真背,三言两语不和王杲的胃口,被残忍的剖腹自杀,连同带去的几十个随从也让杀了,真比窦娥还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王杲也太不讲道义了,但别忘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王杲的残暴狂虐,手下人受不了就逃入扶顺投降了大明,王杲本来就愁没由头狂妄一把呢,机会来了,王杲以此为由打破扶顺大肆抢掠,后来又以明朝停止互市为由,纠集土墨特等女真部落大举进犯辽阳、沈阳。
                狂妄是需要资本的。
                以前王杲的种种不轨,明朝总是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处处忍让,可王杲是那种给点颜色就要开染坊的主,这次,王杲的行为以严重的触及到了明朝的底线,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如果再姑息放纵,必致养虎为患,更何况如此一来,堂堂天朝上邦,威仪何在?
                终于,大明王朝出招了。
                明将李成梁
                大明的辽东总兵李成梁警告王杲,赶快投降,否则就把你绑到草船上去借箭。王杲表示没有任何压力。
                这里有必要对李成梁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他对整个女真的崛起和满清的建立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请注意,他是明将。说道戚继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响当当的民族英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言壮语音犹在耳。明万历朝张居正最依仗的两位大将,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朝野上下,李成梁的威名远在戚继光之上。师出必捷,威震绝域,连修明史的清人也不得不承认“然边帅武功之盛,两百年来所未有”。《明史*李成梁传》基本上就是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战功史。
                戚继光和李成梁总是被拿来比较。戚继光把小日本赶回老家后,就被派到北方戍卫边疆,以抵御蒙古的袭扰。戚继光无愧于不世出之名将,够猛。不过有可能是太懒了(开个玩笑),总想着一劳永逸,力求对敌人进行毁灭性肃清,把你打怕了,也就不敢再生事挑衅了,下次冲动的时候得想想伤口愈合了没有。另一方面,大修长城,研发各种兵器和军事战术,把自己家打造成铜墙铁壁,外围再扎许多铁刺。这下好了,打得蒙古人蒙了,北部边境竟十多年不见烽烟。与国来讲,这是好事,与个人来讲,却绝不是好事。军人,必须在战场上去证明自己,建功立业。边疆无战事,戚继光便无仗可打,无功可立。老戚渐渐被人忽视,一望、、、、、、
                李成梁,四十岁还是个秀才,在这个割了就能当公务员的年代,混的真不怎么样。直到后来袭父军职,在于蒙古部落的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混了个辽东总兵。老李可比老戚勤快多了,以夷制夷,拉一个打一个,他最擅长捣巢战术,直取黄龙,却不赶尽杀绝。他也比老戚聪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把敌人都消灭了,养寇自重,这世界没有坏人了还要**干什么。有仗可打,且能每战必捷,最后爵至最高。老李要把前四十年没享受的现在都补回来,自然没有了刚开始的锐意进取,贵极而骄,奢侈无度。
                王杲的死亡
                老李的光辉事迹就先写到这儿,先说王杲,王杲的发展壮大,实际上也要归功与老李,建州女真本来被蒙古部落压制,并且与海西女真也是连年战争。来自北方的蒙古是大明最严重的边患,经常大举进犯边境,动辄数万骑,甚或十万骑。李成梁把主要的战略力量和心思都投入到了对付蒙古部落的战争中,并且又对海西女真分化瓦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就便宜了王杲。不过王杲相较于李成梁这位大虾,他连菜鸟也不算。
                


                13楼2012-03-08 20:15
                回复
                  2025-08-23 06:54: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李成梁到底不是浪有虚名,一鼓作气“毁其巢穴,斩首一千余级。”但又玩起了老把戏,只打不杀。王杲虽然受到了点损失,侥幸躲过一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想让狗不去吃屎,一切努力将都是惘然的。王杲可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掉泪,确实很二。好了伤疤忘了疼,王杲过了一年又不老实了,再一次出兵犯明,李成梁的尊严受到了严重的挑衅,不来点厉害瞧瞧还当老子是病猫呢。
                  李成梁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次王杲运气没有那么好了,如丧家犬般的投奔海西女真哈达部王台。李大帅的威名不是盖的,王台自然不敢惹火烧身,只好把王杲绑了献给大明王子,王杲,这次确实陪大发了,被李成梁抓住绑到草船上借箭也最多被戳几百个窟窿,这下可好,到了京城被处以凌迟,生生的被往身上捅了三千六百个窟窿。怎一个惨字聊得!!!王杲,不管陪了多少,彻底玩完了,不管陪了多少,只能去阎王殿和阎王说了。
                  本来全家人还有外祖父这个依靠,外祖父也死了,这一年,努尔哈赤十四岁,他第二次有了母亲死亡时的那种恐惧,恐惧变得越来越具体,在遥远的天边有一个庞然大物,但这个庞然大物又好像很近,一直能感觉到它的触角。在这种恐惧中,努尔哈赤第一次对大明有了一种了认识。不知道认识中有没有恨。不过他一定在想外祖父为什么会死。
                  父亲又娶了一个老婆,天下乌鸦一般黑,后妈往往很坏,父亲往往会听信后妈的话,也会变坏,后来索性撺掇与努尔哈赤分家。
                  在最毒的五毒里浸泡过之后才可以百毒不侵,要想变的强大,只有用最残酷的方式打击自己最柔弱的地方。亲人逝去,无家可归像两把锋利的刺刀深深地扎进了努尔哈赤的心头,虽然他很年轻,但眼底的天真与稚气慢慢被心的强硬与血的冷酷挤进了空气。
                  扶着墙是永远学不会走路的。努尔哈赤,独立的去面对一切吧,请相信自己!
                  家里的生活越来越不好,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太不容易。
                  首先,需要吃饭,无依无靠只有自己劳动。努尔哈赤同伙伴们一起,进入茫茫林海,风餐露宿,挖人参,采桑葚,拾蘑菇,拣木耳,然后去抚顺马市贸易,用换来的钱维持生活,几年间,出落得健美俊朗,弓马刀剑,样样精通。
                  身体强壮了,心强大了,努尔哈赤开始开创自己的命运了,来吧,努尔哈赤,命运之神在向你招手。
                  努尔哈赤几乎走遍了整个建州,熟悉了这片土地的山川脉络,风土人情。从建州去扶顺的这条路上,他认识了许多满人,汉人,蒙古人,从他们那里增长了很多见识,同时也丰富了阅历。并且他喜欢上了两本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可惜他看不懂,只好在抚顺马市上听说书先生讲。回到家,努尔哈赤也不忘附庸风雅一回,在门上贴了一幅“迹处青山,身居绿林”的对联。
                  终于,丛林里的蛇蝎虎豹,路上的匪盗草寇对努尔哈赤来说都是浮云了。他开始相信自己就是无往而不利的“战神”,战胜一切困难之神。
                  就当努尔哈赤在马市上讨价还价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一件载入史册的事,一件改变努尔哈赤生命轨迹的事。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王杲死后,他的儿子阿台(有些史料记载叫阿太,当时女真人没有文字,这些名字都是音译,我就采取主流的译法),自然不会善罢甘休,爹是草包儿好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便以卵击石也要为父报仇。
                  阿台和努尔哈赤的关系有点复杂,按照前面的说法,阿台是努尔哈赤的舅舅,没错,回答正确,不过他们还有一层关系,阿台又是塔克世的大哥即努尔哈赤的伯父的女婿,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姐夫,近亲结婚再加**,最后以致清王朝的皇帝不能生育,断子绝孙,后继无人,女人当政,祸国殃民。真不枉中原王朝称他们为蛮夷。唉,没文化,真可怕!
                  阿台逼得李成梁亲自提兵出塞,老李又玩起了自己的拿手好戏,直取阿台驻兵的古勒寨。不过这次老李失手了,久攻不克。
                  


                  14楼2012-03-08 20:15
                  回复
                    首更新于天涯煮酒论史


                    16楼2012-03-08 20:16
                    回复
                      马,LZ你速度


                      来自掌上百度17楼2012-03-08 20:16
                      回复
                        姿势帖啊,顶一个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2-03-08 20:17
                        回复
                          火钳刘明


                          19楼2012-03-08 20:18
                          回复
                            lz开始创作了


                            20楼2012-03-08 20:18
                            回复
                              2025-08-23 06:48: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姿势贴留名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2-03-08 20: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