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个胡适之,他是伟人呀,固然能忍,不能要求普罗大众也象他那样克已恕人吧?胡适娶江冬秀是因为孝顺母亲的意愿。不是你强辩的“正常”。
胡适和江冬秀的婚姻,经常被一些“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作为包办婚姻的样本,甚至还一定要说人家“很幸福”。按他们的逻辑想来,胡适一生的婚外情事,也是风流雅致了。这种说法粗暴之处在于,完全忽略了勉力维持的婚姻中,两个人、更多人的痛苦。
江冬秀还有一次著名的发飙。梁宗岱出轨,想和太太离婚(出国留学前,他抗婚不与发妻同室,从而虚化这段婚姻)。朋友们自然支持他的恋爱和选择。这时,江冬秀横空出世,路见不平一声吼,将梁太太接到家里来住,帮她出主意打官司,大获全胜。自此,知识界无人不知胡家河东狮的威力,对那些跃跃欲试的文学女青年,也起到了极好的震慑作用。
江冬秀曾经对着很多人,骂胡适和他的圈子:“你们都会写文章,我要是会写文章,有一天我要把你们这些人的真实面目写出来,你们都是两个面目的人。”李敖也曾为此叹息:“认识江冬秀,才知道胡适有多伟大。”
这样的婚姻,有意思么?但即便到了婚姻自由深入人心已近百年的现今,这样的勉力维持,这样的婚姻保卫,在我们身边仍然很多很多。此事,我们不妨无限放大《蝴蝶》的隐喻——孤单最让人恐惧。为了不孤单,我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胡适曾经说过一句话: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这大约可以看做他一生情爱的写照。胡适在五四期间写的第一个白话剧本,叫做《终身大事》,大致讲了年轻人对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向往。然后,他用尽自己的终身,做了一件大事——和江冬秀白头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