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欣慰的是,朱大哥是男子唱歌第一名,这个无法否认,有没有理论也罢,是不是专业且不论,大家喜欢是真理。一个劲希望大哥学习提高的人,也值得深思。“学无止境”这句话永远也不错,但不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也许,那个跳高选手,为了练“标准的动作”,连自己的笨办法也不会了,最后,排到没有人看得见的名次去了。
通常,对初学者,循规蹈矩是必须的,良好的基础是成才的有效路径,虽然也有独辟蹊径的特例,但朱大哥不是特例,大哥是严格按照金铁霖的“九阳真经”一样的教科书学习,一点也不歪,可谓“根正苗红”。
对于已经材的艺术家来说,学习新东西、调整一些东西一定会有帮助,是个人都知道,本来不需要任何争议和讨论,但也要考虑他的适应性,年龄大了,不象年轻小苗子那么容易调整。再说,他既然能够成为栋梁之材,能够成为远超别人的高手,一定有其本身特有的能力和优势——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个能力和优势是什么。我们只能凭我们“不专业的”耳朵,去欣赏美好的歌曲,幸亏,千百万的老百姓的耳朵,都是“不专业”的,大多欣赏不了“专家”的演唱,却就是喜欢朱大哥的“土专家”的歌。
大哥在唱歌方面,和其它草根歌唱明星还有巨大的差别,别的草根,虽然当时也很火,但在最火的时候(比如那些超女快男等),也有显著的反对声音,连很多“不专业”的老百姓也不认同,但大哥受到广泛的、深度的欢迎和认同,不认可他的歌声的人的比例很低。他对专业歌唱家的威胁也最大。草根明星中,象他这么专业的人到真的是很少很少。这个原因,也是大哥成为那些“大腕”看了最不舒服的原因——大哥是真正能够威胁他们的人。
二、不服气,凭什么大哥一天有五家媒体采访:
首先,D君还是认可媒体关注是“火”的代表。
其次,对别人的火不服气,实际上认为自己应该“火”。
心里的想法是,我是世界“第四”男高音“候选人”,还没有他火,据说,D君之前对小沈阳也有类似的感觉,那次他参加一个活动,小沈阳也在,D君说“小沈阳如果走了,这里的这些记者早走了”,很是忿忿不平。
当D君展示自己的辉煌成就的时候,总是说自己获得多少多少个奖项,又在哪里哪里献唱,又得到国际大师怕瓦落地(音译)的N多教诲。但,就是不能提自己的粉丝多么疯狂。
其实,媒体采访朱大哥最多的时候,太多的采访车把进村的路都堵住了,远不是一天5家的问题,那天20家怕也打不住。
D君只看到了采访大哥媒体的数量,他应该多想一想,媒体为什么围着大哥追,还不是因为媒体了解大众的需要,大众喜欢大哥,希望了解大哥,媒体是民意的最直接的体现者和受驱使者,所以,D君要考虑的,不是媒体多少的问题,而是自己的艺术作品,是否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的问题。
D君始终没有看到媒体数量背后的因素,如果他真的把这个东西想清楚了,把艺术和人民结合起来,一定也会是个很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家。当然,人品本身也要过关才行。
D君其实也在思考大哥的歌为什么比自己的歌更受普通人欢迎,说普通人“档次低”这样的话显然是不行的,自己心里可以这么认为(就是普通人不懂欣赏“阳春白雪”的艺术),但他毕竟不敢说,不敢得罪无数的老百姓。那找什么理由呢,又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又不得罪人,于是,他把大哥的歌声的魅力(这点他也不得不承认,掌声、欢呼声在那里摆着),就归因于“娱乐娱乐”——理解为百姓是被逗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