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之水吧 关注:7贴子:221
  • 4回复贴,共1

【闲聊类】从某“私生子”看汉化——单机汉化10年发展变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布时间:2011/11/29 19:05:25(网友评论 491条) 作者: 3DM文学组-浅蓝 编辑:半神巫妖 电子游戏,这个出现时间只有短短五十年的事物,与人类千年的文明相比,似乎只是沧海一粟。但正如青铜器取代石器,人类进入青铜时代;蒸汽机取代人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人类文明的进步史,正是新事物的发展史。短短的半个世纪,游戏便风靡全球,彻底改变着几乎每一个人的生活,甚至它一度被人认为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九艺术。而对于中国而言,游戏汉化这一起步于20世纪末的事物又是新中之新。而纵观中国单机游戏的汉化史,尤以21世纪初至今的10年最具代表性。 2001~2003年:个人英雄主义的年代这一时期只有三年的时间,可能用“年代”这个词确实有点违和。但作为国内单机游戏汉化开始兴起的三年,既可以说是一个新年代,又可以说是一个新纪元。无论是网吧还是家用的PC机,清一色的win98是当时的一大亮点,而当时的国产单机早已走上了下坡路,国外的诸多大作开始大规模登陆内地。但问题随之而来,大多数游戏没有中文版,还记得当初的《反恐精英》,有很长时间里用的都是英文界面,以至于笔者和同学去网吧联机时,只需要记住每页菜单的某个选项英文打头字母就行了,后来出了汉化版才知道是“进入游戏”“局域网对战”的意思。
当时不重剧情的FPS单机游戏没有汉化版尚可,但是玩一款没有汉化的RPG游戏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而正是在国内玩家的这种强烈的汉化需求和呼声之下,许多既有技术又有热情的人站了出来,他们甚至可以单枪匹马地完成整个游戏的汉化。最具代表的是以一己之力完成了《自由枪骑兵》(Freelancer)和《孤岛惊魂》(Far Cry)汉化的Jeff Chen,他是当时被人称颂的“汉化英雄”。而那时的汉化却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化,它在玩家心中是一件高不可攀,技术门槛很高的工作。通常翻译、技术、美工都是一个人兼职,正如现在有众多粉丝追捧汉化组,在当时一些像Jeff Chen这样的杰出个人汉化者也被人奉为“汉化明星”,而受到玩家的持续关注和喜爱。(当然在当时就已出现一些汉化组织了,但更多的是体现个人的作用,而不是合作。)

Jeff Chen汉化的《自由枪骑兵》
之所以当时可以有这么多个人英雄,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当时计算机游戏破解的难度相对较低,可以较为轻松地破解和分析,甚至许多游戏的程序员只有一个人,而不是如现在的多人团队合作,甚至有专门的程序员负责加密防破解工作。再者因为当时国内汉化刚刚出现,玩家们对于汉化的要求并不像现在这么高,汉化者可以拖个月把时间进行汉化,而质量方面可能即使不太专业也没有玩家会苛责,毕竟有人愿意汉化对于当时的玩家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喜事了,又怎么会挑三拣四呢!


1楼2012-03-04 16:14回复
    2004~2006:
    民间汉化组织的井喷期与“个人英雄主义”相对的的六个字,大概非“民间汉化组织”莫属了。仔细看来,民间二字似乎带有玄机。因为个人汉化者是民,多个汉化者组成组织还是民,而自古“民”和“官”相对,用古代的话说叫民不与官斗,用现代的话说叫民相对官是弱势群体。而中国的汉化兴盛期,正是这些处于弱势而又爱好汉化,愿意无偿给予大众玩家方便的“民”们,开始有意识的聚拢在一起,形成了诸多民间汉化组织,使得中国单机汉化真正得方兴未艾起来。
    而使得汉化者开始群聚形成民间组织的原动力,一则是汉化技术门槛的提升,由于国外单机游戏越做越大,技术也做越强,个人很难用技术与之抗衡。二则是越来越多的人对汉化持巨大热情又没有技术的人没有了用武之地,这时,一些掌握着相应技术的组织开始出现,他们像黑夜的火光,吸引着如飞蛾般的汉化好爱者们扑向他们,如此地义无反顾……
    其中最有影响力之一的是当初的游侠网,它在2000年发布第一个游戏汉化补丁——《帝国时代2征服者》,而其后几年间又发布多款游戏汉化补丁,为广大玩家提供了优秀的单机汉化,当时其在汉化界的地位可以用“如日中天”来形容。而游侠的兴起正是因为当初的游侠网有着一大批高水平有责任心的汉化爱好者,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玩家输出着汉化补丁。
    游侠网汉化的《帝国时代2》


    2楼2012-03-04 16:16
    回复
      2025-05-21 13:57:58
      广告
      2006~2009:
      你死我活的汉化江湖江湖,古人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这里的江湖泛指民间。但是,对于真正的民间汉化来说,江湖更应该是古龙小说里的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支持民间汉化组织的根本动力不是资金,不是人员,而是人气,只有人气高了才有人会下载支持汉化作品。所以,民间汉化组织之间的江湖往往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更高的人气。而民间汉化组织和官方之间的江湖涉及到的往往却是金钱的利益。于是民间汉化组陷入内外两重江湖的漩涡之中,这直接导致了这一时期发生的“血腥洗牌”。
      从各民间汉化组织之间来看,矛盾似乎早已埋下,3DM的转型成名战是踩着游侠网获得成功的。游侠网不仅被打了脸,而且随后其早年在汉化界称颂的霸主地位也可能不保。而其后的事实也证明,3DM确实有能力与游侠网一争雌雄。而这个江湖并不是想不争人气就可以置身事外的,诸如左贤王等其他汉化组也同样陷入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当中,于是一个最可怕现象产生了,那便是恶意竞争。
      左贤王民间汉化组织最后的解散宣言
      世界上最好的竞争就是没有竞争,而最坏的竞争莫过于恶意竞争。而民间汉化似乎就是陷入了这样一场最坏的竞争之中了。这一时期,诸如3DM之类的汉化网站在发布许多游戏时,总会看见疑似枪手的人在下面无理叫骂。而各大网站之间也是在互相指责抄袭,当然笔者没有去搜集证据,过去的历史算是冷暖自知吧。而在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有两个,一个是左贤王汉化组宣布解散,“树欲静而风不止”也许这有这句古语能够形容左贤王的无奈。而“各种鬼蜮伎俩纷沓而至”却恰当地形容了当时汉化界的黑暗局面。而第二个重磅新闻则属于3DM,它的负责人不死鸟,因为被举报而受了牢狱之灾。如果说左贤王的解散是隐居式的躲避,那么不死鸟事件却是赤裸裸的冲击着民间汉化领域的道德底线,到底是怎样的深仇大恨要用如此肮脏的手段去剥夺一个人最宝贵的自由。而举报的人或者组织是谁,不难推测一定是事件的最大受益者,而这已成为汉化界不公开的秘密了。
      而民间汉化组不仅要安内还需要壤外,2007年,《娱乐通对战中国民间汉化组,谁是正义?谁是英雄?》在各大论坛被转载,而民间汉化组织和官方代理之间的矛盾也迅速公然于世。本文作者用激烈的言语抨击着以代理发行正版电脑游戏为主要业务的北京娱乐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列举了娱乐通公司与若干汉化组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其中包括,娱乐通公司用律师函进行威胁,逼迫民间汉化这成为它的廉价劳动力;偷窃民间汉化成果;恶意攻击民间汉化网站等。而更加令人揪心的是这其中不只是官方代理和汉化组之间的矛盾,其矛头还直指某家大型汉化网站,彻底变成了一场民间与民间,官方与民间的三方大混战。
      而经过这一血腥洗牌时期,民间汉化组织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许多优秀的民间汉化组织或汉化合作组织要么一蹶不振,甚至灰飞烟灭,要么彻底变质,沦为圈钱和恶意竞争的代名词。汉化爱好者似乎陷入了没有光明的迷茫之中……


      4楼2012-03-04 16:19
      回复
        2010~2011:久违的复苏
        2010年,作为洗牌后的第一年,玩家就收到了又一个令他们心情更加低落的消息:不死鸟宣布解散3DM工作室:“解散3DM工作室主要就是目前汉化的竞争趋于恶性化,我无法再承受这种状态。组织之间在游戏汉化的冲突,比如我门组和另外一个组同时汉化一个游戏,就会产生竞争,互相之间诋毁对方,互相之间想一些卑鄙的手段来打击对方,互相之间的漫骂、讥讽,互相找枪手,到各论坛发抨击对方。”
        就在所有人推测3DM会不会又是一个“左贤王”时,3DM汉化工作室真的如不死鸟所承诺的那样,重新组合成了不同的汉化组,其中包括轩辕,蒹葭 ,鸾霄,刀锋等几个汉化组。分别负责不同类型的游戏汉化。其中,蒹葭汉化组负责战略及策略游戏,鸾霄汉化组负责独立游戏。而这些汉化组发展至今,3DM的汉化大军中已经拥有了轩辕汉化组负责RPG和FPS游戏,潜龙/刀锋汉化组负责动作游戏,骐骥汉化组负责体育竞速类游戏。
        而纵观2011年重组后的3DM各汉化组的成绩,仅2011年10月份,就发布17款游戏的汉化,其中既包括《NBA2K12》这样的大作,也包括《红色管弦乐队2:斯大林格勒英雄》这样名气不显的游戏。而在大作井喷的11月份,《上古卷轴5》《黑道圣徒3》等游戏的汉化更是既保证了速度又保证了质量,尤其是《上古卷轴5》汉化中,3DM邀请了专职玩家,保证了上万文本量的翻译准确性,一经推出,下载量两天内就超过了40万。

        3DM汉化的《上古卷轴5天际》
        


        5楼2012-03-04 16:20
        回复
          机翻,汉化的新动向还是恶意竞争的新手段?
          而回首十年,却只有3DM和游侠网等少数几个民间汉化组织存活了下来。而2011年汉化界的新闻则非游侠网汉化的《刺客信条:启示录》汉化版莫属了。在游侠网的的本次汉化版游戏中,EZIO每次杀完人都要大喊一声“哥特式金属私生子”。当然,这不是什么俚语,更不是歇后语。这句话在原文中是一句意大利语,意思是“安息吧”的意思。而无论是汉化业内人士还是玩家普遍怀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纰漏,是因为游侠一直使用的“机翻”。“机翻”的意思就是利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快速得到汉化版,但是坏处显而易见,你无法确定得到的汉化版是不是符合原文语境的。
          在汉化界,就曾经出现过几起这样的笑话,如最早引进《上古卷轴》(The Elder Scrolls)时因为翻译人员的失误,直接照搬了英汉字典,从而翻译成了《老头滚动条》。而在《无冬之夜》游戏引进时,也出现过如此让人哭笑不得的失误。“我向前跑进人群,大叫要他们停手,但…我在泥巴里摔倒。我抬头看到一位老奶奶慈祥的脸。我抓住她的手…但她竟然一脚踢到我的牙齿。”此处的一脚踢到我的牙齿是一句误译。原文应该是英文成语“kicked my teeth in”,指漠视对方。

          这款“踢牙老奶奶”的汉化版其他机翻内容
          无论是“老头滚动条”、“踢牙老奶奶”还是游侠网的“哥特式金属私生子”,都可以算作汉化界机翻的代表了。我们在笑过之后,是不是要想一想这样的笑话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有人说是偶然,持这种观点的玩家一般对机翻与否无所谓,认为只要校正的好就不会出问题,还能保证速度,一箭双雕。但是,他们却没有想过,为什么过去的近十年里,几乎所有的民间汉化都是使用手工翻译?就连游侠网自己在天邈汉化组没有独立出去之前也是在兢兢业业地手工翻译,这是为什么?如果机翻这么好,早十年就有英汉词典了,为什么大家都不用呢?
          说到底,是个速度和质量的矛盾关系的问题,机翻意味着大量语法语境的不符合,毕竟当前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识别还是世界性难题,更何况许多语境需要人们反复分析上下文甚至查询世界观才能确定,就算有了语言识别,也是要出问题的。还是以本次游侠网的《刺客信条:启示录》为例,其中有一句“wait,wait……watch”,竟然被汉化成“等等,手表”,而上下文根本从未出现关于手表的任何提示和语境,如果人工分析了语境,只要有初中英文水平的人就知道正确翻译应该是“等等,看”的意思。
          昨天在网上和朋友聊起游戏,他正好下载了游侠的《刺客信条:启示录》汉化版,他说每次杀死人时看到那句“哥特式金属私生子”,都会笑得肚子疼。我问他:“那你还去游侠网啊?”他说“机翻出的快啊,可以提前爽一爽!”我猜他在那边一定是笑着说的,但是我却笑不出来。是啊,机翻出的快啊…… 这种靠机翻博取眼球,搅乱汉化界正常秩序的行为真正伤害的只有玩家本身的利益。而且是以对玩家极其不负责的态度进行的赤裸裸的恶意竞争。在自身实力已经远不如3DM的情况下靠这种手段拉拢玩家,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再过十年不知道像3DM这样的非机翻汉化组织能不能顶得住游侠的“机翻出得快”。估计就算顶住了也是苟延残喘,因为手工翻译与机翻比速度,显然是自寻死路,如果提高速度,质量就会下降;如果不提高速度,人气就会大量流失。除游侠以外的汉化组织陷入了一个永远的死结,笔者似乎看到了当初的“左贤王”,也真正理解到他退与不退都代表着“输”的无奈。如此看来,中国汉化界还是都采用机翻吧,我想这一定是一个光明的未来,至少大家不用再为速度而烦恼了。多年以后的中国游戏界,必然会为此树立一座雄伟的雕像,我想那一定是一个闪耀着“哥特式金属光辉”的巨人,而他是某侠的私生子……
          机翻是机翻者的通行证,沉默是沉默者的墓志铭,也许我不应该写这么多,但我不想沉默着死去,然后我的墓碑也闪耀着那种光辉,上面写着“他曾因沉默,被某侠认作了私生子……”
          文:3DM文学组——浅蓝 配图:3DM文学组——光南 文学指导:半神巫妖
          


          6楼2012-03-04 16: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