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利卡纳苏斯,吕西亚叛军
利卡那索斯(希腊语:Ἁλικαρνασσός),位于卡里亚南部的古希腊城市,今土耳其境内的博德鲁姆。哈利卡那索斯坐落在面对爱琴海的半岛上,面对希腊的科斯岛,在这里可以控制进入哥科瓦海湾(Gökova)的所有船只。
前370年左右,波斯帝国在当地的总督摩索拉斯统治时,哈利卡那索斯为卡里亚的首府,摩索拉斯在这里筑了城墙、公共建筑、造船厂和运河。在前353年摩索拉斯逝世,他的遗孀为纪念他而建造了摩索拉斯王陵墓,被认为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其遗迹部分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内,今日英语中“陵墓”一词(mausoleum)即源自摩索拉斯的名字。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即出生于哈利卡纳苏斯。亚历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34年从波斯人手中夺得此地,西元前129年划入罗马的亚细亚行省,归罗马统治
吕基亚地区在史前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当地的土著是吕基亚人,他们说一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吕基亚语)。与吕基亚语关系最近的语言是卢维语,它或许是吕基亚语的直接祖先。后来希腊移民逐渐取代了当地居民成为吕基亚的主人。希腊人在吕基亚建起了一系列殖民城邦。
古埃及文献告诉我们吕基亚人是赫梯人的盟友。在赫梯帝国崩溃后,吕基亚作为一个独立王国发展起来。按照希罗多德的说法,“吕基亚”这个名字来源于雅典国王潘狄翁二世的儿子吕科斯的名字。在古典时代,吕基亚地区从未被统一于一个政权之下,而是由许多独立城邦组成的联合体。荷马在《伊利亚特》中多次提到吕基亚,并说它是特洛伊人的盟友。在《伊利亚特》里,参战的吕基亚人由萨耳佩冬(宙斯与拉俄达弥亚之子)和格劳科斯(希波格科斯之子)两位英勇善战的英雄领导。[1]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它一些神话中提到过另一位萨耳佩冬(宙斯与欧罗巴之子)的故事,他因与兄长、克里特国王米诺斯争权失败而被迫流亡吕基亚,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王朝。[2]古代人经常把这两个萨耳佩冬相混同。这些神话可能暗示了克里特文明与吕基亚(或安纳托利亚)之间的某种未知联系。
前546年,居鲁士大帝的将领哈尔帕古斯征服了吕基亚,将其并入波斯帝国。哈尔帕古斯的后裔世袭了小亚细亚总督的职位,他们统治吕基亚直到前468年,那年雅典人将波斯帝国的势力赶出了这一地区。波斯人在前387年又夺回了吕基亚,并占据该地直到整个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亚历山大死后,其帝国迅速瓦解。塞琉古一世在继业者战争中几乎夺得了帝国在亚洲的全部领地,包括吕基亚;他在亚洲建立起最大的一个希腊化国家塞琉古帝国。前189年,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被新兴强国罗马打败,包括吕基亚在内的大片土地被割让给罗马。随着罗马的发展,整个地中海地区都被并入这个帝国。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将吕基亚与潘菲利亚合并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后又单独建省。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吕基亚属于东部帝国拜占廷,因而保留了古典文化。奥斯曼帝国兴起后征服了拜占廷在亚洲的全部领土并最终灭亡了拜占廷,吕基亚亦被并入奥斯曼帝国;从此吕基亚即成为土耳其的一部分。吕基亚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中心,以崇拜勒托、阿波罗和阿耳忒弥斯为主。
吕基亚联盟是吕基亚各城邦在前168年组成的一个政治同盟,它包括已知的23个成员。吕基亚在安条克三世失败后一度被罗得岛所控制,但罗马人在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结束后决定让吕基亚各城邦在罗马庇护下获得独立。这些城邦于是建立了一个联邦式的政府,并组建了由各邦成员组成的元老院来选举联盟执政官(执政官的任期为一年)。这个联盟的主要成员是克桑托斯,帕塔拉,皮纳拉,奥林波斯,米拉和特洛斯。后来法塞利斯也加入了联盟。有趣的是,在吕基亚被正式并入罗马之后,这个联盟仍然存在并发挥着功能,直到4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