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伴随着春天万物复苏的脚步,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处呈现出项目建设你追我赶、产业发展快马加鞭的新气象。在这迸发着勃勃生机的景象中,不仅有各入区企业比拼争先加快发展的激情和努力,而且挥洒着蔡家坡经开区管委会为企业服务的心血和汗水。在向“现代化工业新城”目标进发的过程中,经开区管委会千方百计为企业解难题、想方设法为企业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陪伴和扶持企业茁壮成长。如今,汗水浇得百花开,栽下梧桐引凤来。记者日前在这里采访时看到,一个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导,机械制造、建筑建材、造纸及纸制品生产、医药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等多业并举的现代化工业新城正呼之欲出。
咬定目标“助”造产业新龙头
蔡家坡经开区管委会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实现省、市确立的把蔡家坡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的目标,仅依托陕汽集团、法士特集团生产汽车零部件是万万不行的,必须有能生产整车的新龙头。因此,经开区管委会一直高度重视龙头企业发展,从政策扶持、人才战略等方面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力公司的成长离不开经开区的支持。”经开区专用汽车生产龙头企业、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天良在接受采访时道出了对管委会的感激之情。通力公司是在经开区管委会的全力支持下实现与陕汽集团的紧密合作。企业设立后,经开区管委会就像母亲照顾孩子一样,实行“保姆式”服务,为通力公司铺好成长道路。从通力公司成功改装生产自卸车起,经开区管委会就认准了这个企业具有创新的潜质、孵化的功能和强大的带动力,也开始全方位加大对该企业的支持力度。近几年来,通力公司项目建到哪,水、电、路就通到哪。通力公司也不负众望,非公路自卸车、油品检测车、警用装甲车陆续研发成功,通力公司成为经开区第一个具有整车生产能力的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科技创新不足、产品升级慢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通力公司有了建设专用车技术研发中心的想法。经开区管委会了解到此情况后,多次与省科技厅协调,终于,全省唯一的专用车研发机构——陕西省专用车装备工程技术中心依托通力公司建成投用。为帮助通力公司留住人才,经开区将 140多套经济适用房指标划拨给了企业。原来只能招到中专生的通力公司,近两年每年招收大学本科以上人才 120多人。公司新产品研发速度加快,专用车研发生产能力明显加强,新产品研发方面喜事连连, 80吨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矿山金刚”成功下线,首款“新能源、双动力、超大吨位汽车列车”成功下线,填补了国内矿用车市场空白。截至目前,通力公司自行研发的各类专用汽车已经达到 7个系列、 20多个品种,取得研发专利 50多项。 2011年,通力公司工业总产值的 60%来自其研发的新产品。
陕西通家汽车公司投资 28.9亿元的年产 30万辆微型车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对蔡家坡建设中国西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在项目建设之初,解决供热问题让项目负责人头疼不已。项目新建的涂装工艺车间需要供热,以保证喷涂的车漆能迅速干燥。而蔡家坡供热中心位于渭河北岸,项目所在地位于渭河南岸。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经开区管委会说服河道管理部门,帮助热力公司搞设计、赶工程,硬是在微型车项目一期试生产前,投资 2000多万元,横跨渭河修建了一条供暖管道,确保微型车项目生产线顺利投用。 2011年,微型车一期项目实现工业总产值 3.69亿元。
近年来,经开区管委会提出支持骨干企业发展,打造百亿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目前通力公司、通家公司、陕汽集团西厂区、法士特集团西厂区已经具备冲击百亿企业的条件和实力。他们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经开区专用车辆种类增加 10个以上,生产能力达到5万辆,产值突破 180亿元;微型汽车生产能力达到 30万辆,产值达到 150亿元以上;带动整个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 800亿元,成为宝鸡打造千亿汽车与零部件产业集群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