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的终极追问,托尔斯泰的永恒命题,叔本华的心灵之惑,屈原的苦苦寻觅,柴科夫斯基和贝多芬的困扰迷惘,都由社会主义中国培养的一名二十二岁普通士兵作出了完美回答。他的名字就是——雷锋。这篇力作的作者就是——李从军。我读后很受感动,好像又看了一遍《三体》!——韩松
"绝望中的苞蕾,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阳光雨露。 雷锋怒放了!"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钱莉芳
新华社最新出炉的神曲《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推荐给有志于进入体制的大学生。这不是一种文体,这就是真理。掌握了它的写法,就等于掌握了真理。加上再能垄断传播途径,天下道理也就归你一家了。——何三畏
通讯: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
新华网北京2月29日电(记者 李从军 张严平 赵承 肖春飞)
序曲--追问生命
19世纪末,南太平洋塔希提岛,金色的落日下,孤独而苦闷的高更站在悬崖上,面对浩淼大海和无边苍穹,伸开双手,发出关于人对生命意义那三个惊世骇俗、回响百年的终极追问: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这是渺小生命面对浩瀚时空的困惑与迷惘,是内心世界与客观外在强烈冲撞发出的悲鸣和叹息,是个体无法融入群体带来的无助与沮丧。
人类,一直生活在这个生命有无意义的巨大问号中,苦苦寻找着答案。
在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暮年之际,一遍遍自问:“我的生命意义何在?”
在德国,叔本华认为:“只有欲望是永恒的,人生没有意义。”
在中国,屈原彷徨山泽,一连发出173个问题叩问上天。
陈子昂感于浩茫宇宙下生命之短促,世事之不测,壮志之难酬,留下千年的孤独郁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中,触摸到人类难以摆脱的绝望与忧伤;依然可以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感受到人类不屈于命运的挣扎与反抗。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生命意义何在?如何予以解答?
中国的一位普通士兵,对此给出了自身的答案。
他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他以平凡的人生实践,矗立起人生价值选择的最佳坐标,展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永久地召唤着人们的心灵。
他的名字叫雷锋。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这个22岁的年轻生命,用七个普通音阶,谱写出一曲绚丽多彩的旷世绝响——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
第一乐章——中国精神的天空
这是一部挺立着中国脊梁的伟大交响。
雷锋,就是这部伟大交响的第一小提琴手!
他,伫立在那里,目光清澈,从容坚定地拉出第一主题--
对国家、对人民,对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对需要帮助的弱者,满怀爱心,给予帮助,并从中获得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幸福愉悦的满足。
——这蓬勃向上的交响曲,绵厚悠长。从容,温暖,高贵,弥漫着庄严的气息,闪烁着神圣的光辉。
它召唤着,引领着,弦乐和管乐应声相和。
——这蓬勃向上的交响曲,喷薄而起。高亢,激昂,雄壮。跳动着生命的脉搏,勃发着青春的激情。
它发散着,升腾着,汇聚成时代的最强音,激荡在中国精神的天空……
哪里是第一个音符的起点?
岳麓山畔,湖南望城。
历史的旋律在这里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