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I Love U——可以用来聆听的爱情微电影
后来的Colors和Love Bye Love,一暖一凉,总也脱不了刚开始的影子。一开始你总喜欢用简单的钢琴配乐,除了这种陪伴你这么多年的乐器,你吝啬地不肯在自己的世界里掺入任何其他东西。很多人说你的世界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味道,可我总忘不了华灯下你寂寞而倔强的肩膀。这次,你选择用音乐来告诉我,你真的还是初心不变的朴有天。
又是一首带有浓烈叙事风格的抒情曲。营造画面感是朴有天的长项,歌曲开始的部分他再次运用了女声和雨水声音的奇异组合,顺利把听众的思绪引入一座被雨水浸透的城市,去探寻这奇异的低语想要倾诉的故事。Rap的引入也对故事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Flowsik这位亚裔歌手的黑人唱腔放到其他英文歌中也许司空见惯,但在K-POP中绝对算得上一股清流,看似平和实则内藏玄机,节奏感明确不生硬,一下一下撞击着人们的心,逼迫你承认I love U是一部可以用来聆听的爱情微电影。
英专虽然整体评价了了,但和传唱度更高的<Empty><Be the one>相比,这首歌似乎有些不显山不露水的平淡。可我上自习的时候,耳边单曲循环的一直是这首简简单单的《I love u》,名字直白明了,旋律不带侵略性却可以缓缓流入心田。即使是一段女声和rap也有种难以放下的悲凉在里面。所以说唱得好听和唱得动人真的是两回事。
每次演唱会结束后被人们念念不忘的总是这首I Love U.这其中少不了现场型歌手朴先森的功劳,更离不开歌曲本身富有的现场感。她像是一部在海边拍摄的文艺小短片,压抑的情感时而暗流涌动时而肆意奔放,用纯粹的色调和错综的内里诠释着文艺片的基本元素。而这种感情的收放自如,饱含炫技色彩的高Key,电影Fu十足的旋律,都是很适合用Live来演绎的。而事实上,朴有天也没有让大家失望,每一场CON都在观众心里点燃一把大火,经久不灭。

朴有天巧妙地绕开对口味的刻意探求,用直接明了的口号I Love U把这首颇具中毒色彩的歌曲推至台前。有些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有些人信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I love u就是这样一部浑然天成、不事雕琢的作品。
在这个抛砖系列的最后一篇,我想简单谈谈有天的唱功。从我在写第一篇《狐狸雨》开始,就努力避免讨论有天的声线问题,尽力把重心放在音乐本身给我们带来的观感之上。这么做,一则因为声线问题向来就是争议焦点,二则因为个人音乐修养有限无力准确表达内心看法。不过,在这首有天演绎过无数次我也被燃烧过无数次的I Love U面前。我想,即便是写不出引起他人共鸣的音评,表达下自己喜欢的权利还是有的吧?
我是有天的“破音控”。所谓破音其实并非真的力不能及所致。有天个性不拘一格,唱歌时喜欢自由发挥,在唱现场时经常临时对歌曲进行二次加工。这种歌手现场的即兴发挥,是歌手对音乐领悟力的体现,也是对一个创作型歌手的基本诉求。有天的每一次现场,都像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探险,我期待他在现场的即兴创作,如果你把这种创作叫做“破音”,那么我期待的就是这种独一无二的朴氏“破音”,因为那才是Live魅力的真正所在!我不要朴有天变成CD的复读机,乐器一样重复着没有人情味的断章,把原本随性随心的音乐变成演算数学题一样无趣的行为。现在的修片技术已经炉火纯青,可充满灵性的声音却弥足难寻。用修片技术去衡量一个歌手的水准,只能得到一堆廉价的复制品,这也正是复读机和歌者的区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