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公开设这家店还有个好处就是,他借此另外开了个贸易行,表面上是经营蔬菜生鲜,暗地里从大陆等地乘乱走私偷运各种文物和香港需要的原材料。主要的渠道,就是自己贸易行所属的几艘渔船。加上自己真真假假的“地下身份”在生意上也帮了他不少的忙。
如此经营了这么几年,小外公彻底在香港站住了脚,生意也越做越大,业务的范围也越来越杂。于是,小外公也不在天天在店里待着了,基本上都交给老鬼叔打理,自己开始结交各类人物,开拓新的生意。这点,他确实遗传了他的父亲,我外公的“过房爷”——盛宣怀。
但是,有一天,一个人的到来,让小外公终于明白了命运让他来到香港的意义,知道了一个保存了几代人的秘密。
丹师傅来了。
那天,老鬼叔回来的时候,带回个洋人,小外公仔细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最后还是来人自报家门,小外公惊喜地才认出来人就是小时候自己最佩服的丹师傅,此时的丹师傅已经操了一口标准的中文了。
丹师傅非常欣喜地看着小外公,看了看小外公的宅子,感叹道“虎父无犬子”。
两人激动地在一起叙旧的时候,老鬼叔早已安排好厨房做好了饭菜,三人把酒言欢,气氛热闹。饭后,老鬼叔悄悄退下,丹师傅随小外公来到他的书房,小外公递给丹师傅一根Dannemann 雪茄,丹师傅是个识货的人,把玩了一下就说这是Espada,好东西啊!呵呵,你的日子可比你爹强啊!说到了小外公的父亲,明显丹师傅感慨了下,令尊大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近代中国的多少工业,学堂,电气设施都是他兴办和付出心血的啊!
小外公因为自幼是随外公一起长大,加上行伍一生,实际上对其生父的事迹了解并不多。听了丹师傅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拉着丹师傅细细询问起来。
丹师傅也很乐于回忆曾经的辉煌,不厌其烦的向小外公介绍其身世来。
原来小外公实际上是盛宣怀侧室或者说是小妾的所生,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即1901年,是盛的最后的老儿子,深得盛的疼爱,可惜因母亲缘故一直不受大太太庄夫人喜爱,生养均在府外,大约长到6,7岁的样子,因为要受到启蒙培养,遂被盛接到了府里,府中,可能是小外公与盛的其他子弟自小不在一起的缘故,哥哥姐姐对这个弟弟并无感情,倒是同为境遇差不多的外公一见如故,亲如兄弟。
盛去世前,对家中子弟评价不高,事实也是如此,小外公的几个亲哥哥后来大多一无是处,老大老二老三先后沦为鸦片鬼,而老四更是花钱无数,据说,曾经有一晚上输掉一整条弄堂的“豪举”。至于几个姐姐嫁入豪门,改为他人妇,盛家事情更是不管不问。
唯独对这个小儿子却青睐有加,赞赏其“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职敏瞻,堪资大用” 。小外公幼时天资聪慧,性格豪爽大方,就是身体可能因其父年纪过大才生养的缘故,体质较弱,也一直为盛所牵挂。家中弟兄对其不亲近,盛是知道的,但是各个孩子后面都有各房的眼睛,自己也无可奈何,故而后来见外公待小外公视作自己的亲弟弟搬照料,心中无比欣喜,有意无意地将外公开始培养,并明确希望外公能逐渐接手盛的业务,也可以借此将自己的小儿子带入正途。可惜外公天命有归,终难担此重任。
1916年盛撒手人寰,一家人在遗孀庄夫人的接管下,盛的业务继续接下来,各自一滩,日
如此经营了这么几年,小外公彻底在香港站住了脚,生意也越做越大,业务的范围也越来越杂。于是,小外公也不在天天在店里待着了,基本上都交给老鬼叔打理,自己开始结交各类人物,开拓新的生意。这点,他确实遗传了他的父亲,我外公的“过房爷”——盛宣怀。
但是,有一天,一个人的到来,让小外公终于明白了命运让他来到香港的意义,知道了一个保存了几代人的秘密。
丹师傅来了。
那天,老鬼叔回来的时候,带回个洋人,小外公仔细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最后还是来人自报家门,小外公惊喜地才认出来人就是小时候自己最佩服的丹师傅,此时的丹师傅已经操了一口标准的中文了。
丹师傅非常欣喜地看着小外公,看了看小外公的宅子,感叹道“虎父无犬子”。
两人激动地在一起叙旧的时候,老鬼叔早已安排好厨房做好了饭菜,三人把酒言欢,气氛热闹。饭后,老鬼叔悄悄退下,丹师傅随小外公来到他的书房,小外公递给丹师傅一根Dannemann 雪茄,丹师傅是个识货的人,把玩了一下就说这是Espada,好东西啊!呵呵,你的日子可比你爹强啊!说到了小外公的父亲,明显丹师傅感慨了下,令尊大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近代中国的多少工业,学堂,电气设施都是他兴办和付出心血的啊!
小外公因为自幼是随外公一起长大,加上行伍一生,实际上对其生父的事迹了解并不多。听了丹师傅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拉着丹师傅细细询问起来。
丹师傅也很乐于回忆曾经的辉煌,不厌其烦的向小外公介绍其身世来。
原来小外公实际上是盛宣怀侧室或者说是小妾的所生,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即1901年,是盛的最后的老儿子,深得盛的疼爱,可惜因母亲缘故一直不受大太太庄夫人喜爱,生养均在府外,大约长到6,7岁的样子,因为要受到启蒙培养,遂被盛接到了府里,府中,可能是小外公与盛的其他子弟自小不在一起的缘故,哥哥姐姐对这个弟弟并无感情,倒是同为境遇差不多的外公一见如故,亲如兄弟。
盛去世前,对家中子弟评价不高,事实也是如此,小外公的几个亲哥哥后来大多一无是处,老大老二老三先后沦为鸦片鬼,而老四更是花钱无数,据说,曾经有一晚上输掉一整条弄堂的“豪举”。至于几个姐姐嫁入豪门,改为他人妇,盛家事情更是不管不问。
唯独对这个小儿子却青睐有加,赞赏其“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职敏瞻,堪资大用” 。小外公幼时天资聪慧,性格豪爽大方,就是身体可能因其父年纪过大才生养的缘故,体质较弱,也一直为盛所牵挂。家中弟兄对其不亲近,盛是知道的,但是各个孩子后面都有各房的眼睛,自己也无可奈何,故而后来见外公待小外公视作自己的亲弟弟搬照料,心中无比欣喜,有意无意地将外公开始培养,并明确希望外公能逐渐接手盛的业务,也可以借此将自己的小儿子带入正途。可惜外公天命有归,终难担此重任。
1916年盛撒手人寰,一家人在遗孀庄夫人的接管下,盛的业务继续接下来,各自一滩,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