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吧 关注:1,157贴子:12,083
  • 2回复贴,共1

你们知道我所指何为。。。。。。

收藏回复

不是二律倍反的佯谬,而是自相矛盾的悖论


1楼2012-02-24 16:15回复
    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如是说
    有学说认为,神能创造万物,唯有违背逻辑法则的东西是不能被创造的。也就是说,非逻辑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类根本无法想象。
    ——维特根斯坦
    欢迎进入非逻辑领域的“神的世界”。“非逻辑”并不是“不符合逻辑”的。想搞清楚正确的“非逻辑”,要修改书上关于逻辑的不恰当定义。逻辑就是思维推理、自然现象的规律,应去掉自然现象的规律,因此,逻辑只能是“思维的规律”。“非逻辑”是什么呢?下面两种情况就属非逻辑:符合“思维规律”,不符合“自然规律”;符合“自然规律”,而不符合“思维规律”。“思维规律”可简单分为“语法逻辑”和“数理逻辑”或其他。
    最近看了本有趣的科普书《思想实验》。里面的芝诺悖论就符合“语法逻辑”和“数理逻辑”,但不符合自然规律。这种语言说不清的现象就是“非逻辑”。其实,一些数学表达式本身就是“非逻辑”: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率值。这些循环小数想表示时间、空间、物体可无限细分,这是不符合量子物理的。


    2楼2012-02-29 23:49
    回复
      2025-11-04 12:16: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由于语言内部是由逻辑关联起来的,因此大多数人就冒然地认为语言就是一堆生硬的、毫无生气和枯燥的“逻辑符号”,这样认为的人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语言还含有一个非常必要的属性——“修辞”!一定要明白,“修辞”与“逻辑”是语言的两个完全不同的属性!两者对于语言来说必不可分;两者联系紧密而又是一对矛盾体。为什么说“修辞”是语言不可或缺的一种属性?因为“‘修辞手法’就是自然现象的‘不确定性’在语言描述上的反映”。最简单而又最基础的“修辞手法”就是“类比”,它和逻辑符号“等于”是不相同的,不过在语言习惯上,人们从来就把它们弄混,本来语言就是模糊的,那也就算了。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绝对没有两滴完全相同的水珠”,就算是对一滴水珠来说“不同时刻,它绝对都是不相同的”,前后两者之间,精确地说,也只能叫“类同”,不能划“等于”号,这种关系就是“类比”。如果划“等于”号就是上述的“非逻辑”了。这种“同质”、“等量”的东西都只能叫作“类比”,那么,大多数描述作相同的事物关系都是一种被动而“隐含的修辞手法”。只有“A水滴中水分子的数量‘等于’B水滴水分子的数量”才有可能是逻辑关系。你可能还认为“在同一时刻,某一滴水滴就等于它此刻的自己”也是“相等”的逻辑关系,这也是不对的,因为时间是不能停止不前的,量子物理说,时间也是量子化的,并且是不连续的!
      语言正是有了“修辞”,这才变得如此生动;正是因为大自然的“不确定性”,才造就了这丰富多采的世界,才有了文学、艺术带来的惊喜,科学带来的惊奇。
      修辞和逻辑一样,都是应该值得重视和学习的。“语法、修辞与逻辑”被古希腊、罗马人称作“三艺”,在古代,西方人极为重神,是他们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指出一点的是,语法其实属于逻辑。


      3楼2012-03-03 01: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