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吧 关注:1,801,779贴子:10,204,079
  • 3回复贴,共1

抹黑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所谓“史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黑袁的所谓“史料”:
  《熹宗实录》杀害袁崇焕的凶手,毛文龙同乡,奸臣温体仁主持篆修,其人常接受毛的贿赂,因为毛被袁杀掉,断其财路,故对袁恨之入骨,力主处死袁。
  《崇祯长编》清初汪楫撰。楫字丹次,江苏江都人,康熙时曾任纂修明史翰林院检讨,后官至福建布政使。
  《明史记事本末补遗》谷应泰(1620—1690)字赓虞,别号霖苍,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曾作户部主事、员外郎
  《国榷》作者谈迁(1594年-1658年),毛文龙同乡,顺治十年携稿北上,在北京走访降臣、皇室、宦官和公侯门客,搜集明朝遗闻。该书错误连篇,连袁的字号都搞错了,这书里还说四川是被张献忠屠的
  《明季北略》计六奇字用宾,号天节子,别号九峰居士曾于顺治六年(1649年)、十一年两次参加满清的科举考试(当时明亡还没几年,士人大都还耻于参加满清的科举。)
  《崇祯实录》清人伪造,连明实录都不收其入内
  《辽海忠丹录》古代YY小说,作者陆人龙。毛毛虫同乡故旧
  还有近代毛毛虫,整理主持出版吹捧毛毛虫文章<东江遗事> ,并亲自写了序言的大汉奸罗振玉.
  罗振玉,字叔蕴、叔言,号雪堂,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晚年自号贞松老人,原藉浙江上虞(又是毛毛虫产地),同治五年(1866)生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南门更楼东寓庐,1940年死于辽宁旅顺。
  辛亥**后,他以清朝遗民自居,长期侨居日本。1919年返国,他参与清室的复辟活动,曾在由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伪满州国中担参议府参议及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等职。
  《窃明》....现代YY小说,据说作者是毛的后代毛雄灰或收黑钱的无良文人
  这些就是毛毛虫援引的大部分资料,而且就算是援引这些野史伪记也是断章取义,比如天启实录只援引对毛功劳的记载,却不援引对袁功劳的记载,《国榷》只援引对袁不好的评价,却不援引对毛不好的评价,以及作者对袁宁远大捷的赞扬和对袁被极刑处死的不平.《国榷》记载袁的家属流放到福建,却编造出袁的儿子在辽东投靠满清,还以某位满人的话为根据.这些毛毛虫不是口口声声说满清都是伪史吗?却以清朝投敌汉奸甚至满清大官的书和话来做为依据,岂不可笑
  至于余大成写的<<剖肝录> > 和程本直的《漩声纪》这些当时亲历者的第一手资料,第三方朝鲜的《李朝实录》的记载,则全当没有过,更加不用说满文老档里毛毛虫通敌卖国证据


1楼2012-02-19 20:52回复
    我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人可以抹黑袁督师对历史的贡献,尤其是对晚明的贡献。
    但话说回来,我个人觉得(加“个人”2个字,免得引起嫌疑),袁崇焕并没有很好的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使命,他镇守辽东的时候,没有将满洲之乱平息,反而满洲女真进一步壮大了,毕竟袁崇焕军事才能比不上岳飞,卫青,也只能悲叹了。这也似乎有点天意,天要亡你大明,有什么办法。说袁崇焕是汉奸的话,也太过分了。
    很替大明惋惜,实际上应该是亡于内忧外患吧,也许上天要中国人再受500年苦(我说的很含蓄,注意算上后来的清朝是300年不到),如果不是这样,中国应该会和今天的英国差不多吧。


    2楼2012-02-19 21:09
    回复
      2025-11-15 18:04: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上,那是您个人的看法,表示理解。我认为要读懂历史,必须要联系实际,分析因果,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才不致于陷入片面。袁崇焕的领导是一个鼠肚鸡肠、刻薄疑忌的傻孩子,背后是一群龌龊不堪、眼高手低的言官,对手是不可一世、战无不胜的劲敌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晚明整个国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当中。在此种情况下,袁崇焕孤军奋战,独撑危局,但他毕竟只是一个权力有限、人微言轻的臣子,他行事处处受各方制肘,所以楼上不能随随便便就给他乱扣帽子。袁崇焕以一身而动天下,我认为如果岳飞、卫青处在袁崇焕那样的位置上,他们未必能取得袁崇焕那样的功绩。楼上如真有兴趣了解袁督师的话,我认为多看一些学术论文,多看一些原始史料,那是必须的。


      3楼2012-02-19 22:02
      回复
        楼主很NB,这么多史料都不可信,那楼主列举几个可信的出来?
        莫非是钱龙大弟勇文字狱功夫制造的满修明史?
        莫非是和袁崇焕同谋的程本直编写的玄幻小说旋声记?
        或者是袁崇焕同谋周文御吹牛的辽西入卫记事?
        或者是余大成编造的剖肝录?
        看楼主的意思,反正是明朝人编写的书籍都是不可信的。
        那到底有什么可信的,请你列举一下


        IP属地:江苏5楼2012-02-26 2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