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吧 关注:5,472贴子:131,190

回复:【胤禩331生辰】【录入】胤禩老师何焯的墓志铭及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杨开沅】
(乾隆)《山阳县志》:“杨开沅,字用九。康熙癸未进士(四十二年),直南蕉殿。纂修《方与考略》。上问朝士以下河河道情形并泰州龙开河事,良缮折奏,获温旨。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直武英殿,注解《御选唐诗》及《广月令辑要》诸书,静心笺释。”癸巳(五十二年)充会试同考官。《理学乙未论》写于五十四年,其署名出现在五十五年成本的《御定月令辑要》一本前的纂修官名单中。(《明清回族进士考略》杨大业,卷二)
而其早前曾师从黄宗义,并曾先后随黄宗义、黄百家父子二人编修《宋元学案》。黄宗义卒于康熙三十四年,其子黄百家卒于康熙四十八年,杨开沅系四十五年进士,随后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应是不再参与编《宋元学案》。而后五十二年,黄氏余姚家中失火,书稿尽毁,雍正五年,黄百家子黄千人从杨开沅后裔处寻得副本,交与全祖望续编。即,杨开沅此时已卒。
又,杨大业考证杨开沅生于康熙元年,卒年待考,可搜到的资料都写其五十六岁卒(可能是出自戴晟的《祭杨禹江》),也就是五十六年或五十七年卒(虚岁、周岁之别)。
从上面“获温旨”及所负责编修内容的情形,与吴秀良中康熙对其诗论文称赞有加一致。而且,其《乙未论自序》中提到与阎若璩为忘年之交,我在何焯的专贴中也提到,何焯与阎若璩为好友。
杨开沅世居淮安,阎若璩亦侨居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何焯迁居苏州;杨开沅随黄宗义编《宋元学案》,何焯亦喜“访购宋、元旧椠及故家钞本”(《鲒崎亭集》全祖望,卷十七)。
既为同乡,又有同友,再具同好,何焯与杨开沅应是也有私交,所以才会在家信中向弟弟提及“好友”近况。
Ps: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月初—日,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



IP属地:上海42楼2012-02-21 10:27
回复
    《明清回族进士考略》杨大业,卷二,117-118页,山阳
    杨开沅之父



    IP属地:上海43楼2012-02-21 10:30
    回复
      2025-08-17 05:56: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杨开沅(118-119页)


      


      IP属地:上海44楼2012-02-21 10:31
      回复
        几个皇子被康熙指派老师侍读的年份,胤禛为自请。
        胤祉——陈梦雷,三十七年
        胤禩——何焯,四十二年。
        胤禟——秦道然,四十二年入京之后,四十四年中举之前。
        胤禛——四十三年自请阎若璩入府邸。
        胤祥——杨开沅,四十五年。


        IP属地:上海46楼2012-02-21 19:24
        收起回复
          都不简单,陈梦雷,和阎若璩本是大家。
          何焯,杨开沅有好的师承。
          秦道然出自世家。
          胤禛请阎若璩的时间很微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胤禩和胤禟在他之前被指派老师侍读而按耐不住了。


          IP属地:上海47楼2012-02-21 19:32
          回复
            这个我完全同意胤禛因为弟弟都有了好侍读,他也得有一个。
            我昨晚看苏州世家的资料。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这些世家从明开始就互为姻亲。何焯是苏州人,他虽然在崇明,不过那离苏州近,也是泛苏州,不知道跟苏州的士大夫家族有没有结亲。
            康熙把何焯派给胤禩其实不简单,何焯这个人,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康熙要笼络江南文人。要知道满清一朝,天下状元江苏最多,江苏状元苏州最多。康熙年间苏州共有10个状元:
            缪彤(1627年—1697年),字歌起,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东部为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圣祖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科状元。
            韩菼(1637年—1704年),字元少,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东部为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原籍凤阳府凤阳县(今安徽滁州市凤阳县)清圣祖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状元。
            彭定求(1645年—1719年),字勤止,江南省(后分东部为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清圣祖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科状元。
            归允肃(1642年—1689年),字孝仪,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东部为江苏省)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苏州常熟)人,清圣祖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科状元。
            陆肯堂(1650年—1696年),字邃升,一字澹成,江南省(后分东部为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科状元。
            汪绎(1671年—1706年),字玉轮,江苏省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苏州常熟)人,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状元。
            王世琛(1680年—1729年),字宝传,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科状元。
            王敬铭(1668年—1721年),字丹思,江苏省苏州府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恩科状元。 [5]
            [5]该科是为庆祝康熙帝六十岁“万寿”而特设的恩科。
            徐陶璋(1674年—1738年),字端揆,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清圣祖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科状元。
            汪应铨(生卒年不详),字度龄,一字杜林,江苏省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苏州常熟)人,原籍安徽省徽州府休宁县(今安徽黄山市休宁县),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戊戌科状元。
            现在看这些,很难说是胤禩要笼络江南文人,还是康熙把胤禩就是当个笼络江南文人的棋子了。
            象阎若璩虽然是山西人,但很小就到了崇明,寄籍在那。


            IP属地:江苏48楼2012-02-21 20:00
            回复
              顺治朝2个:
              孙承恩(1620年—1659年),原名曙,字扶桑,南直隶(清改江南省*)苏州府常熟县河阳山(今江苏苏州张家港凤凰镇恬庄)人,清世祖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汉榜状元。
              *孙承恩在世时还没有江苏省。
              徐元文(1634年—1691年),字公肃,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东部为江苏省)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苏州昆山)人,原籍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苏州
              雍正朝1个:
              彭启丰(1701年—1784年),字翰文,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科状元。
              乾隆朝7个:
              毕沅(1730年—1797年),字湘衡,江苏省太仓州镇洋县(今江苏苏州太仓)人,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科状元。
              秦大成(1720年—1779年),字澄叙,江苏省苏州府(后改属太仓州)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状元。
              张书勋(生卒年不详),字在常,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科状元。
              陈初哲(1736年—1787年),字在初,江苏省苏州府元和县(今江苏苏州)人,清高宗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科状元。
              钱棨(1734年—1799年),原名起,字勋楣,一字振威,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丑科状元。
              注:特别注意一下,钱棨是清朝第一个、苏州唯一的连中三元(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者,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连中六元(童子试中长洲县县试第一、苏州府府试第一、江苏学政院试第一、再在正式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石韫玉(1755年—1837年),字执如,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年庚戌恩科状元。[6]
              [6]该科是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岁“万寿”而特设的恩科。
              潘世恩(1770年—1854年),字槐堂,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科状元。
              


              IP属地:江苏49楼2012-02-21 20:06
              回复
                何焯后来迁居苏州了
                何焯跟戴名世为好友,与方苞虽意见不合,仍彼此欣赏,与汪灏为同科进士。
                何焯跟《南山集》案中的几个人均有关系,愈加相信此文字狱案的挑起,是太子一派的蓄意谋划了。


                IP属地:上海51楼2012-02-21 20:20
                回复
                  2025-08-17 05:50: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阎若璩后来亦侨居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


                  IP属地:上海52楼2012-02-21 20:28
                  回复
                    这里的交集真是太多了呀。
                    李光地跟江南文人也有接触,虽然他本人是福建人,跟苏州当地的士家大族关系也不简单。


                    IP属地:江苏53楼2012-02-21 20:31
                    回复
                      方苞跟李光地的意见估计也不太合,主要是他们对八股文的认识角度不一样。江南文人,顺治朝有个金圣叹,也是科考案,康熙年间也有一起。而且这两起肯定牵扯到很多江南的上层文人的。
                      闹事的肯定不会是上层文人,那几个中状元的,没一个寒家子弟,有的本身就是士家大族,有的是依托士家大族。
                      康熙年间的江南科场舞弊案 康熙五十年九月二十四日-五十二年正月


                      IP属地:江苏54楼2012-02-21 20:37
                      回复
                        方苞跟李光地的意见估计也不太合,主要是他们对八股文的认识角度不一样。江南文人,顺治朝有个金圣叹,也是科考案,康熙年间也有一起。而且这两起肯定牵扯到很多江南的上层文人的。
                        闹事的肯定不会是上层文人,那几个中状元的,没一个寒家子弟,有的本身就是士家大族,有的是依托士家大族。
                        康熙年间的江南科场舞弊案 康熙五十年九月二十四日-五十二年正月
                        所以康熙五十一年,五十二年连出两个苏州状元,尤其是五十一年的那个是明八股大家之后,当时主考官取为三名,李光地说王世琛是明王文恪之后,康熙就立刻拨为头名了。这明显就是康熙为了笼络江南文人了。


                        IP属地:江苏55楼2012-02-21 20:40
                        回复
                          学术观点不同不一定不是朋友,何焯和方苞就是典型的例子。
                          “公(焯)与桐城方侍郞望溪(方苞)论文不甚合,望溪最恶口口之文,而公颇右之,谓:“自口口后更无人矣。”葢公少学于邵僧弥,僧弥出自口口,故也。望溪争之力然。望溪有作必问其友曰:“义门见之否?如有言,乞以告我,义门能纠吾文之短者。”


                          IP属地:上海57楼2012-02-21 20:52
                          回复
                            何焯是有江南文人的特点,他们是靠科场进身,但本身还是读书人的特性。所以苏州人的状元多,但做到相位的不多。你看看那28个状元,有几个是出名的政客?最大的官也就是翁同龢吧,他也是靠了两朝帝师。
                            中国古代的政客,文人清流可以骂,政客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素养,还要结交文人。这就是个矛盾体,而文人和政客又往往沾亲带故,分不清。


                            IP属地:江苏58楼2012-02-21 20:58
                            回复
                              2025-08-17 05:44: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想知道老师和伴读是一回事吗?何焯到底是胤禩的老师还是伴读?法海是胤祥的老师吧?那他有伴读吗?


                              IP属地:北京60楼2012-02-22 0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