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ER心里一暖,定定地看着KEY——KEY的手机响了。KEY撅着嘴起来,拿过手机一看,是钟铉发来的,催他早点回去。
AMBER赶紧坐起来理了理衣服,问:“怎么了?”
“是钟铉哥,让我早点回去。”KEY说。
AMBER抬头看看墙上的钟:“那你快回去吧。”
“可是……”KEY不想走,嘟着嘴就是不挪窝。
AMBER看他这副样子,知道他是想多待一会:“那你帮我收拾东西吧。”
“好!”KEY一听AMBER留他了,马上蹲下来开始收拾东西。
AMBER正努力把地上的线弄好放到盒子里,KEY有点迟疑的声音在背后响起:“AMBER……我以后放几件衣服在你这里好不好?”
AMBER奇怪的回过头:“为什么?”
“这样……”KEY顿了顿,还是说了出来,“以后晚了我就可以直接在你这里洗澡,省得他们老是催我回去……我想……多和你待一会……”
AMBER一听:“可以啊。要不你明天就拿到车上去呗。”说着,东西也收好了,KEY才心满意足的回到对面。
KEY一走,AMBER就拿起手机:“David , Amber here.”
文诚熏一看是AMBER打来的电话,知道她是为了刚才的事。
“AMBER,这件事真的没有办法。”
“可是之前的行程里明明没有这一项,为什么突然又增加了?”AMBER很是不解。
“我也不知道,是小茜通知我的。她说现在董事会对你长期不回去的行为很是恼火,所以强行在亚洲区增加了很多活动。”
“可是这个也太多了吧?根据这份新日程,我基本上没有时间待在韩国啊。”
“如果你不接受新日程,那就亲自接手SM。”文诚熏说,“董事会迫切地想看到你有所成就。”
“爸妈怎么说?”AMBER只觉得头很疼。
“叔叔和阿姨一直在压制,包括我爸妈,还有你姐夫的爸妈,都在努力。可是你也知道,总有几个不甘寂寞的老家伙想要闹腾起来……”
听到这个AMBER头就更疼了:那几个老家伙一直看自己不爽,说什么自己还太年轻,根本不愿意把公司交给自己看管。这次收购SM也是他们闹出来的,要不是看在确实对公司有利的话,才懒得去弄这个呢。偏偏又抓不到他们的把柄……
文诚熏看AMBER半天没说话,知道她在想什么,放轻了声音:“好了小云,别想太多好吗?反正天高皇帝远,他们也管不着你。再说了,你们家才是公司最主要的持股人。那些行程,我再帮你推推看。”
“谢谢你……”AMBER略带疲惫地说。
“没事,我们认识这么多年了你还谢我干嘛?!”文诚熏听她语气,知道她是真累了,也是,近一个月的连轴转,是个人都会累,何况AMBER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早点休息吧。”
挂上电话,AMBER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浴室。
“基范,”钟铉拉住KEY,“最近AMBER到底怎么了?”
“不知道,总是很累的样子……”KEY说。
“这还不是重点,你也看到了吧?昨天晚上……”钟铉正准备继续说下去,却被温流拉住示意他停下。
“你不是也看到了嘛?”钟铉奇怪的看着温流。
温流看钟铉还在喋喋不休,干脆直接用手捂着他的嘴把他拖走了,还笑着对KEY说:“你就当他放屁,放屁……”
KEY一看,更郁闷了:这个珍基哥……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不过AMBER这段时间确实是……明明说这段时间比较闲的,可是自己都快两个月没见着人了。
再一想昨天晚上,又是那个文诚熏送她回来的,正好几个人刚从练习室回来,看到文诚熏背她上楼,很快又下来开车走了。上去一看,AMBER一身的酒味,还化了点淡妆。虽然挺好看的……可是她不是从来不化妆的吗?!最后还是自己帮她卸的妆,她早就醉的不省人事了。
一早起来AMBER只觉得头疼欲裂,晃晃脑袋,发现自己已经在床上了。
昨天……昨天下午明明还在北京参加新公司的开幕仪式来着……喝了一大堆酒,然后……AMBER拼命回忆,然后DAVID就把自己送回韩国了?那那个小礼服?还有那个妆?天啊!AMBER一下子清醒过来,坐起来拿过手机就拨给了文诚熏。
“你说你的衣服?”文诚熏正忙得头晕眼花,把手机夹在肩膀上顺手把文件交给秘书示意她先出去,“我把你送回本宅,是王妈帮你换的。妆没卸,她不会,对。嗯,不知道,反正后来我把你送回你宿舍了。好,好。”
没卸妆?那我的那个妆是谁卸的?打死AMBER也不会相信是自己卸的,先不说自己不会,那个时候醉成那样怎么可能去卸妆啊!看了看床头的备忘录,赫然写着:HELLO BABY拍摄日。
天啊!今天要送他们去拍HELLO BABY!AMBER掀开被子跳下床来,冲到洗手间去洗漱,换好衣服准备出门,却被餐桌上的一盘三明治给吸引过去了。
“喝多了酒头疼了吧?醒酒汤喝了,哥会先送我们过去,醒了再来吧。早餐别忘了吃~”署名是基范,还画了个小爱心。
AMBER只是好奇:他怎么会知道的……想了半天也没反应过来,赶紧把三明治三口两口塞到嘴里,开车到了今天的拍摄地——KIDS’ CAFE。
到了那里,AMBER被一地的小朋友吓到,愣在边上站了半天。左看右看都没看到人,一问才知道,他们都去换衣服去了,说是今天有特别环节所以要换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