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纵的困惑
王翔觉得听厅堂版昆曲就是一种奢侈,但凡高级的都是稀缺的,才显示弥足珍贵。昆曲对观众的文化素养有极高的要求。他知道这个充满巨大变革的社会正在迅速形成一批人,他们也就是昆曲灵魂所需要的人,而他希望实现这两种灵魂的对接。
他最近在读《纵欲的困惑》,这是加拿大人撰写的关于明代文化与商业的专著,他觉得这个书名是对明代最好的描摹,也是对现世最恰当的勾勒。当物质文明如日中天时,人类放纵自己,并获得快感。但问题是放纵中或者放纵后的困惑,他们开始反思: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活。这才是明代与当代最相似的地方。我们和明朝一样,正在经历农业化社会到商业化社会的嬗变,我们的人口正在急剧地城市化,我们正在寻找缰绳,但与此同时,我们开始困惑。
衣冠:怒放的优雅
明中叶以后,中国人进入了一个狂欢的时代,对传统文化甚至是传统社会体制的**都是在这些花花绿绿的衣服上面开始的。
明朝人李乐,在《见闻杂记》写道:年轻的时候,学官来检查学校,其中有一个学生穿得特别鲜艳。学官对这个学生说:“你是什么家庭出身,一定来自娼优之家吧。”这学生一身大汗,脸如猪肝色,无地自容。后来李乐也当学官了,视察学校,结果发现满校学生都穿着花花绿绿的女装,打扮得花枝招展,家里的父兄们在旁边“以为得意”。李乐大发感慨:世道怎么变成这种样子了。
在士大夫身上,服饰时尚是一种不露声色的优雅,一位士大夫去人家赴宴,饭前饭后要更衣洗漱。其中有一位名士穿得很朴素就穿一身秋香色(古铜色)的长衫,织得是一支玉兰花,含苞待放。吃完饭更衣后,大家都漱口洗脸换上光鲜的衣服,惟独那个最有学问最讲究的先生似乎没换衣服,仔细一看才恍然大悟:上午所有含苞待放的玉兰,下午居然全部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