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下班回来就发现心栖亭上已经有了楼大的两本新书!!!还有等很久的决明的两本新书!!!(嗷呜太激动了呀呀呀呀呀~)
于是当然就去订购阅读啦。
所以以下写的内容有剧透,介意的请点击右上角的叉退出页面。
另外,其实这不是一篇书评,我写的只是这本书的某些阐述所引发出的我的思考和困惑,它甚至还未被解决,但我坚持要写下它。
如果你很有耐心地看完了,那非常感谢;
如果你期望从这篇东西里面找到一些剧透来过一下还没看到全文的书瘾,那你会失望,因为我不太会提到书的情节。
=================================我是分割线====================================
我总是很好奇,为什么每一个时段我所困惑的事情,楼大都会在书里阐述到呢?
虽然《告别孤单》并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最近我真的在思考这个问题:太体贴别人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我想可能很多人没有这样的困惑,毕竟体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能算是一道加分题,有的话很好、没有也没太大差别。但是,对于汪咏靓、还有我来说,“在别人的角度想事情”已经成为了个性的一部分(我没有用【习惯】这个词,因为它不仅仅是习惯这么表层这么行为的东西)。所有的事情,在我看来都是可以理解的,正如汪咏靓可以理解继母和她的孩子们的处境以及他们所做出的攻击和逼迫一样。因为理解,所以包容和忍让就自然而然。
可能很多人会说,凭什么要委屈自己去理解和包容别人?不都说了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干嘛要装伟大装无私?
不,不是伪装。我不知道汪咏靓是为了什么而过分体贴,但我自己是因为——个性太‘和谐’(中性词,有褒有贬),不愿意与人正面起冲突。对我来说,面对与别人的冲突会消耗我太多太多的能量。所以我很擅长保持表面的和平,尽管自己心里知道并不是真的那么和谐无碍。
很多别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在我眼中都可以用“人性”二字来解释。
例如,贪图而又慷慨,感性而又理性,同时存在着许多的对立同一,都是人性。心理扭曲是因为得到的爱不够、变态是因为借此能自我补偿,这些因果关系是那么清晰明确。
理解并不难。
但我无法理解自己。
我无法理解自己到底是在怕什么?为什么会怕跟人正面起冲突呢?是因为觉得这个社会太不安全了,稍有差池都会招来祸端、毁掉我如今有着的平淡幸福,是因为觉得所谓的正面能量只不过是少数、所以小心翼翼才能维护着珍惜的一切,包括小小但温暖的家、以及里面的家人?或者还是其他我所不能分辨的事情……我自问却没有答案。
杨季楚这么告诉汪咏靓:“你总是在别人角度想事情、而忽略了自己。所以当初我会跟你说,该是你的就不要退、大方地争取。谁都没有办法告诉你该怎么做,如果连你都不知道要怎么爱自己,你要齐隽怎么爱你?”
是的,我知道了太过体贴其实是件坏事。但即使这样,我还是没法从第二天开始一遇到事情就像只猛兽一样地吠吠吠,虚张声势让人更累;明知道不好却无法摆脱的受缚感让我很无力。
我分析不出“过分体贴”这个名词的成分,我也无法处理。
但我已经开始在思考它了,也很确信它终有一天会被解决掉。
另外,对于齐隽这种典型的“失去了才知道要珍惜”的人,我要这么奉劝各位:现实当中千万别期待某个人会在分开以后才发现自己不能没有你,因为大多数的情侣之间牵绊没有这么深。所以最可能发生的状况就是,你离开他or她却在心里暗暗期盼对方会在某天像被遗弃的小狗一样蹲在你家楼下,恳请你的原谅和回头,谁知道对方却是用分开来顿悟彼此真的不适合。
我不是说所有情侣都不吃回头草,事实上,分开一段时间再复合的情侣多了去了。但是!复合之后永久地分开了的却占了绝大多数,只有很少数的人能像书中主角一样复合后长久地爱恋下去。
为什么?因为现实里没有书中的公墓管理员、没有书中的小纪,没有这些人来告诉齐隽——汪咏靓其实为你做了千千万万的事,你却不得而知。更因为现实里懂得发现并感恩和回报对方的人并不多,别总以为自己会是例外、遇到这样的极品。(会有,但概率很小就对了)还有就是因为很多情侣在吵架的时候已经相互伤害对方到不可弥补的地步,那不是原谅就能解决掉的伤痕。这就是言语,它可以是绵绵的爱语,同时也可以是伤人不见血的利器。所以我不太爱说话,我宁愿闭嘴做事。只会夸夸其谈、却不做实事的人,于我而言只是废物。
基本上这本书就是这两个点激起了我的表达欲。我想对于过分体贴这件事,我的心里是期盼着有一些人一些事来把我逼到墙角,然后让我终于反击。我是期待着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因为我的攻击性在好几年前已经被彻底磨平了,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堆积起的。也许到了我第一次反击的时候呢,我就会对“体贴”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吧。
最后说一句:楼大的新书越来越旧梗,嗯。我开始觉得来来去去都是这些元素,虽然重新排列组合以后会激起不一样的化学效果,但万变还是不离其中。尽管这样,楼大的书还是比其他人的有可看性多了。
所以,还是会继续支持。
也呼吁各位,通过各种途径支持正版吧。心栖亭上面2块钱就能读到正版电子书,又快,今天才出的书展,今天就能读到,太感动了>_<
于是当然就去订购阅读啦。
所以以下写的内容有剧透,介意的请点击右上角的叉退出页面。
另外,其实这不是一篇书评,我写的只是这本书的某些阐述所引发出的我的思考和困惑,它甚至还未被解决,但我坚持要写下它。
如果你很有耐心地看完了,那非常感谢;
如果你期望从这篇东西里面找到一些剧透来过一下还没看到全文的书瘾,那你会失望,因为我不太会提到书的情节。
=================================我是分割线====================================
我总是很好奇,为什么每一个时段我所困惑的事情,楼大都会在书里阐述到呢?
虽然《告别孤单》并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最近我真的在思考这个问题:太体贴别人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我想可能很多人没有这样的困惑,毕竟体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能算是一道加分题,有的话很好、没有也没太大差别。但是,对于汪咏靓、还有我来说,“在别人的角度想事情”已经成为了个性的一部分(我没有用【习惯】这个词,因为它不仅仅是习惯这么表层这么行为的东西)。所有的事情,在我看来都是可以理解的,正如汪咏靓可以理解继母和她的孩子们的处境以及他们所做出的攻击和逼迫一样。因为理解,所以包容和忍让就自然而然。
可能很多人会说,凭什么要委屈自己去理解和包容别人?不都说了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干嘛要装伟大装无私?
不,不是伪装。我不知道汪咏靓是为了什么而过分体贴,但我自己是因为——个性太‘和谐’(中性词,有褒有贬),不愿意与人正面起冲突。对我来说,面对与别人的冲突会消耗我太多太多的能量。所以我很擅长保持表面的和平,尽管自己心里知道并不是真的那么和谐无碍。
很多别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在我眼中都可以用“人性”二字来解释。
例如,贪图而又慷慨,感性而又理性,同时存在着许多的对立同一,都是人性。心理扭曲是因为得到的爱不够、变态是因为借此能自我补偿,这些因果关系是那么清晰明确。
理解并不难。
但我无法理解自己。
我无法理解自己到底是在怕什么?为什么会怕跟人正面起冲突呢?是因为觉得这个社会太不安全了,稍有差池都会招来祸端、毁掉我如今有着的平淡幸福,是因为觉得所谓的正面能量只不过是少数、所以小心翼翼才能维护着珍惜的一切,包括小小但温暖的家、以及里面的家人?或者还是其他我所不能分辨的事情……我自问却没有答案。
杨季楚这么告诉汪咏靓:“你总是在别人角度想事情、而忽略了自己。所以当初我会跟你说,该是你的就不要退、大方地争取。谁都没有办法告诉你该怎么做,如果连你都不知道要怎么爱自己,你要齐隽怎么爱你?”
是的,我知道了太过体贴其实是件坏事。但即使这样,我还是没法从第二天开始一遇到事情就像只猛兽一样地吠吠吠,虚张声势让人更累;明知道不好却无法摆脱的受缚感让我很无力。
我分析不出“过分体贴”这个名词的成分,我也无法处理。
但我已经开始在思考它了,也很确信它终有一天会被解决掉。
另外,对于齐隽这种典型的“失去了才知道要珍惜”的人,我要这么奉劝各位:现实当中千万别期待某个人会在分开以后才发现自己不能没有你,因为大多数的情侣之间牵绊没有这么深。所以最可能发生的状况就是,你离开他or她却在心里暗暗期盼对方会在某天像被遗弃的小狗一样蹲在你家楼下,恳请你的原谅和回头,谁知道对方却是用分开来顿悟彼此真的不适合。
我不是说所有情侣都不吃回头草,事实上,分开一段时间再复合的情侣多了去了。但是!复合之后永久地分开了的却占了绝大多数,只有很少数的人能像书中主角一样复合后长久地爱恋下去。
为什么?因为现实里没有书中的公墓管理员、没有书中的小纪,没有这些人来告诉齐隽——汪咏靓其实为你做了千千万万的事,你却不得而知。更因为现实里懂得发现并感恩和回报对方的人并不多,别总以为自己会是例外、遇到这样的极品。(会有,但概率很小就对了)还有就是因为很多情侣在吵架的时候已经相互伤害对方到不可弥补的地步,那不是原谅就能解决掉的伤痕。这就是言语,它可以是绵绵的爱语,同时也可以是伤人不见血的利器。所以我不太爱说话,我宁愿闭嘴做事。只会夸夸其谈、却不做实事的人,于我而言只是废物。
基本上这本书就是这两个点激起了我的表达欲。我想对于过分体贴这件事,我的心里是期盼着有一些人一些事来把我逼到墙角,然后让我终于反击。我是期待着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因为我的攻击性在好几年前已经被彻底磨平了,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堆积起的。也许到了我第一次反击的时候呢,我就会对“体贴”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吧。
最后说一句:楼大的新书越来越旧梗,嗯。我开始觉得来来去去都是这些元素,虽然重新排列组合以后会激起不一样的化学效果,但万变还是不离其中。尽管这样,楼大的书还是比其他人的有可看性多了。
所以,还是会继续支持。
也呼吁各位,通过各种途径支持正版吧。心栖亭上面2块钱就能读到正版电子书,又快,今天才出的书展,今天就能读到,太感动了>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