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的建议非常好
其实我觉得吧,作为一名地道的十邑人,互相交流其实难度不大的
既然大家都有共同的民俗和风情,就表明应该是比较近亲的祖宗同有脉出来的子孙
我嘛作为福清人,一直在想以前我都听不懂福州话,也从来没有用心去学过,更没有在现实生活中交过一个市区的朋友,人还一直在外省,现在不是一样听得很顺
主要是因为我回家时可以看到《攀讲》节目,而且就是有意无意的转到这个频道天天看那么十几二十分钟,就这样听懂了市区的口音,那些没看这个节目的我同学或者后生囝还是听不太懂
但福州市区的人看不到《讲世事》节目,所以很多福州市区的人接触不到其它邑的口音
自然就感觉其它邑的口音似乎很难懂,事实上不是这个样子的,本吧的一些看过《讲世事》几期节目后的人应该深有体会,而且能听懂不同邑的口音的最后那种对语言的自由驾驭的那种感觉真的非常的爽
特别是作为《攀讲》在福州五区八县这么有影响力的节目,对主持人的听力标准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随着大福州都市区的文化交流,他们将像闽剧团一样,要经常下乡活动演出,更何况他们都有平话功底,对他们来说听懂其它邑的口音,只不过是肯不肯花点小心思的问题
当然,选主持人,也要是口齿清晰,并不是谁会讲都能上,现在很多后生囝发音含糊,口齿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