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9,319贴子:10,067,465

袭人在贾府里的身份之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与宝玉初试云雨时的身份
对于红楼梦中袭人在与宝玉初试云雨时的身份似乎颇有争议,纵说纷云,没有定论。实际上, 红楼梦早有书明袭人与宝玉初试云雨时的身份,那就是: 老太太的丫头。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王夫人听说,也就罢了,半日又问:“老太太屋里几个一两的?”凤姐道:“八个。如今只有七个,那一个是袭人。”王夫人道:“这就是了。你宝兄弟也并没有一两的丫头,袭人还算是老太太房里的人。”凤姐笑道:“袭人原是老太太的人,不过给了宝兄弟使。他这一两银子还在老太太的丫头分例上领。如今说因为袭人是宝玉的人,裁了这一两银子,断然使不得。若说再添一个人给老太太,这个还可以裁他的。若不裁他的,须得环兄弟屋里也添上一个才公道均匀了。就是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 每月人各月钱一吊,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每月人各月钱五百, 还是老太太的话,别人如何恼得气得呢。”薛姨娘笑道:“只听凤丫头的嘴,倒象倒了核桃车子的, 只听他的帐也清楚,理也公道。”凤姐笑道:“姑妈,难道我说错了不成?”薛姨妈笑道:“说的何尝错,只是你慢些说岂不省力。”凤姐才要笑,忙又忍住了,听王夫人示下。 王夫人想了半日,向凤姐儿道:“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 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 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 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凤姐一一的答应了,
王夫人说了:“这就是了。你宝兄弟也并没有一两的丫头,袭人还算是老太太房里的人。
可见当时袭人还是老太太房里的人,是老太太的丫头,并不是宝玉房里的人,不是宝玉的丫头。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王夫人当时想把袭人调为宝玉房里的丫头,所以才跟凤姐说了袭人现在是在宝玉那里,人却是老太太的人这样的话。
凤姐笑道:“袭人原是老太太的人,不过给了宝兄弟使。他这一两银子还在老太太的丫头分例上领。如今说因为袭人是宝玉的人,裁了这一两银子,断然使不得。若说再添一个人给老太太,这个还可以裁他的。若不裁他的,须得环兄弟屋里也添上一个才公道均匀了。
这个凤姐也很聪明,她接着说了:袭人是老太太的人,不过是被派到宝玉那边使唤。所以袭人的月钱还在老太太那边领。现在说把袭人调为宝玉的丫头了,要裁了这一两银子,这样肯定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这一两银子是给老太太房里使唤丫头的,把这裁了肯定不行。)
如果说给老太太另添一个人了,有人来顶袭人,那就可以裁了袭人在老太太那领的一两银子的月钱了。如果把袭人调为宝玉的丫头,领一两银子的月钱,那么须得环兄弟屋里也添上一个才公道均匀。
我们再接着看凤姐说的话:就是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 每月人各月钱一吊,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每月人各月钱五百, 还是老太太的话,别人如何恼得气得呢。
也就是说,凤姐说之前家里的各种费用及各安排都是老太太安排好了的,比如各房里有几个丫头,哪些丫头属于哪房里的人,领多少月钱都是由老太太安排好了的。实际上之前凤姐说到的“公道均匀”,其实是在提醒王夫人如果要作调整要不让老太太贾政等府里人看来显得不公道均匀。
实际上第三十六回的这一段是王夫人把老太太房里的丫头袭人调为宝玉房里的丫头,并且给袭人加薪的内容。
我们来看一下红楼梦书中故事发展的顺序:
第 六 回 袭人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第三十四回 袭人向王夫人进谗言
第三十六回 王夫人暗渡陈仓给袭人加薪,把袭人放在宝玉房里成为宝玉的一个月薪拥有二两银子一吊钱的丫头。
由此可见,第六回袭人的身份实际上是老太太房里的人,老太太房里的丫头与宝玉发生关系,不越礼吗?老太太只是把一个丫头派到宝玉那边给宝玉使唤,然而这个丫头却偷偷的与小主人发生关系,这不越礼那有什么是越礼的呢?


1楼2012-02-05 18:58回复
    封建社会主人欺负侍女丫鬟难道丫鬟还有选择嘛……?


    IP属地:安徽2楼2012-02-05 19:00
    收起回复
      2025-08-23 19:19: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前来围观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2-02-05 20:54
      回复
        但是第三十六回也有一段:
        =================
        凤姐道:“既这么样,就开了脸,明放他在屋里岂不好?”
        王夫人道:“那就不好了,一则都年轻,二则老爷也不许,三则那宝玉见袭人是个丫头,纵有放纵的事,倒能听他的劝,如今作了跟前人,那袭人该劝的也不敢十分劝了。如今且浑着,等再过二三年再说。”
        =================
        所谓“放纵的事”能是什么呢?自然就是指跟宝玉发生了关系。但是因为名份上还是丫头,倒还能听劝。这个且“浑”着的“浑”字用得好,个人认为王夫人就是想要个有实无名的意思。书里曾经借兴儿的话说出“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凤姐建议是“明”放,王夫人考虑各方关系,决定是“暗”放。
        后文五十一回还有一段。袭人要回娘家。王夫人让凤姐安排。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大丫鬟,回趟家还用凤姐去操心吗?鸳鸯回家也不过是让她哥哥领回去罢了。也没见哪个主子特意再给打点一下穿用排场。袭人以前也回过家,也没见还要劳动凤姐的。
        而且袭人去见凤姐时“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是王夫人给她的。这种百子袄可不是随便穿的。百子袄是求多子多福的。一个未经人事的女子公然穿这个岂不成了笑话?
        而且凤姐安排袭人回娘家的排场也相当大。一个袭人回家,安排二辆车,八个人跟着。这只是个大丫鬟或者“未来”姨娘的排场吗?
        ==========
        又吩咐周瑞家的:“再将跟着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
        ==========
        还有凤姐特别嘱咐袭人“我再另打发人给你送铺盖去.可别使人家的铺盖和梳头的家伙.”要是袭人不跟宝玉同床,袭人用的“铺盖和梳头的家伙”又何必这么注意呢?
        另有吩咐周瑞家的道:“你们自然也知道这里的规矩的,也不用我嘱咐了.” 周瑞家的答应:“都知道.我们这去到那里,总叫他们的人回避.若住下,必是另要一两间内房的。”要袭人娘家的人都回避,这应该是指男客。这明显是把袭人当内眷处理了。否则的话,一个丫头有什么好回避的?


        IP属地:美国5楼2012-02-05 21:05
        收起回复
          王夫人道:“那就不好了,一则都年轻,二则老爷也不许,三则那宝玉见袭人是个丫头,
          可见,袭人始终还是个丫头
          “纵有放纵的事,倒能听他的劝,”
          没错,所谓“放纵的事”可能就是指跟宝玉发生关系的事。但王夫人说了,发生这样的事就是希望袭人能劝着,而不是让袭人也跟着“放纵”。可见王夫人的意思就是不想让宝玉与任何人包括袭人在内与宝玉发生什么关,在王夫人那里,王夫人是希望袭人是有名而无实的,王夫人给袭人姨娘的经济待遇与派场,却是不给袭人实际的夫妻之实的。


          6楼2012-02-05 21:41
          收起回复
            袭人就是用身体勾住了宝玉,看看她母兄要给她赎身后袭人的一番言论吧,真是杏眼红肿,说死也不出去的,难道不是为了日后争荣夸耀吗?


            IP属地:山西7楼2012-02-05 22:03
            回复
              从贾母那儿领一两月钱就不是宝玉的人,从王夫人那儿领二两月钱就是宝玉的人了?
              既然“是宝玉的人”可以“算是老太太房里的人”,那是宝玉的人也可以“算太太的人”


              8楼2012-02-06 09:01
              回复
                再者说了,就是不看里面的一些缘故,只看一下宝玉“年纪尚小”(约十二、三岁),这个年纪不管在现在还是古代都是未成年。而袭人当时十五岁,将笄之年,在当时算成年了。有人反驳说这种形为是王夫人所默许的。难道她会默许一个丫环和未成年的儿子做苟且之事?并且说实话,当时(在第六回的时候)王夫人就“慧眼”识袭人了?不可能吧。我觉得在那时王夫人还没有欣赏袭人的那个意思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02-06 10:24
                收起回复
                  2025-08-23 19:13: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的意思是说,在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情时,袭人和别的一等丫环一样普普通通,在贾母和王夫人眼里根本没别的意思。贾母把她给宝玉当丫环主要是“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之人”,而袭人主要“心地善良,克己尽职”。也就是说贾母让袭人做宝玉丫环是因她能做好当丫环的本职工作。至于王夫人,以她平时对下人的疏忽,那时她不会发现袭人合她的胃口的,有心让袭人当宝玉侍妾那是以后的事。所以在当时不存在袭人己是通房大丫头之说。综上所述,我认为袭人欲拒实迎和宝玉的云雨事是越礼了。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2-02-06 10:39
                  回复
                    在书中,贾母说实话调教丫环确实没得说,这从鸳鸯、袭人、鹦哥(紫娟)、晴雯身上可以看出。她把鹦哥(紫娟)给了黛玉,把袭人、晴雯给了宝玉,可见她对二玉有多么溺爱。不过,也正因为溺爱宝玉,她绝对不可能让袭人勾引未成年的宝玉;依王夫人一贯对这种事的反应激烈的态度和道貌岸然的卫道士形象,更不可能认同这种形为,这也是袭人干这事越礼了。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02-06 10:53
                    回复
                      在书中,贾母说实话调教丫环确实没得说,这从鸳鸯、袭人、鹦哥(紫娟)、晴雯身上可以看出。她把鹦哥(紫娟)给了黛玉,把袭人、晴雯给了宝玉,可见她对二玉有多么溺爱。不过,也正因为溺爱宝玉,她绝对不可能让袭人勾引未成年的宝玉;依王夫人一贯对这种事的反应激烈的态度和道貌岸然的卫道士形象,更不可能认同这种形为,这也是袭人干这事越礼了。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02-06 10:54
                      回复
                        其实在那个时代,一个主子与丫头发生这样的事,没啥好大惊小怪的!
                        袭人也是个精明的人,其实他的目的是很明显的,无非是试图想做宝玉的小妾!


                        13楼2012-02-06 10:56
                        收起回复
                          王夫人和袭人“惺惺相惜”其实最本质的还是两人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也就是如袭人“每每规谏宝玉”,让他把心思用在“经济学问”上,当一个标准的符合封建礼教的人,(宝钗也是这种人),而封建礼教至少在表面上是反对这种行为的,袭人深知其理,所以后来反而不和宝玉故意在这事上面疏远了,也就是说她也觉得让人看起来不好,有损封建礼教的行为,所有事后在她看来也自觉当时越礼了。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2-02-06 11:10
                          回复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讨厌王夫人、宝钗和袭人,我在上一楼已说封礼教之虚伪,而这三人不仅自己是这样的人,并且每每希望别人(比如宝玉)也成为这样的人,所以说你们喜欢她们无所谓,但也得理解讨厌她们的人自有道理。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2-02-06 11:15
                            收起回复
                              2025-08-23 19:07: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当然,确实在古代发生那样的事不奇怪,曹公写这事也不是简单的说谁对谁错。我们分析这件事主要还是说明了一个人的本质的思想道德问题,刻画她(他)以后的性格发展。以及对这种性格的思想基础深深的思考。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2-02-06 11: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