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小学时,就开始订少年文艺。自我感觉挺早熟,也很喜欢这本杂志。至今仍记得,当时的封面,简单又雅致,单色背景上有几朵花瓣,叶子或者纸风车。翻开看看,里面的文章,清新又成熟(对那时的我来说算成熟了)。 我还能记得几篇印象特深的文章——《谁让我受伤》,《三月兔,小牛奶,Jay》,《暖冬》,《红豆冰,绿豆冰》,《豆芽菜和鹅卵石的故事》......插画的风格一同封面,简单又流畅的线条,的确令我喜欢。
就这么一路看下去,杂志的变化挺大。封面,插画,文章....有那么一段时间,忙于学习时,偶尔从书山题海中抽出两本新到的《少年文艺》,看了看却哑然发现,是我成长了,还是它趋向幼龄化了。还是说,两者都是。
杂志订到了初三的时候,由于我去外地上学,也就不再订了。但我依旧会怀念它,怀念那段时光。只是,我不是个恋旧的人,与其感伤过去,我更倾向朝前看。而周围的生活,似乎是个绝妙的舞台,各种滋味,都要尝过。我也不再会花一晚上在书桌旁借着台灯的光看《少年文艺》了,不仅是因为自认为已经是青年,更因为心已经变了。
没有什么是永恒,一切都在变化,值得欣慰的是那段往事已经成了美好的回忆。
就这么一路看下去,杂志的变化挺大。封面,插画,文章....有那么一段时间,忙于学习时,偶尔从书山题海中抽出两本新到的《少年文艺》,看了看却哑然发现,是我成长了,还是它趋向幼龄化了。还是说,两者都是。
杂志订到了初三的时候,由于我去外地上学,也就不再订了。但我依旧会怀念它,怀念那段时光。只是,我不是个恋旧的人,与其感伤过去,我更倾向朝前看。而周围的生活,似乎是个绝妙的舞台,各种滋味,都要尝过。我也不再会花一晚上在书桌旁借着台灯的光看《少年文艺》了,不仅是因为自认为已经是青年,更因为心已经变了。
没有什么是永恒,一切都在变化,值得欣慰的是那段往事已经成了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