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质 靛蓝色气场 编辑本段如果你的孩子是深蓝孩童 如果是这样,别紧张!我们应抱着科学的态度看待所谓的“深蓝孩童”。由于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尚未进入正轨,并有大量证据证明这种现象与“注意力缺失过动症(ADHD |Attention Deficit with Hyperactivity Disorder)”、或“注意力缺失症(ADD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有密切联系,所以对他们进行正确地引导和积极地治疗,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是目前的最佳方法。 编辑本段刘卫东和《靛蓝小孩》杂志

《靛蓝小孩》第一季封面靛蓝小孩超级摩客是著名青年作家刘卫东创办的一本杂志,三个月一期,收录的是包括各个行业在内的青年人物,关注青年的成长基因。 《靛蓝小孩》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不是很直接,选取稿件的标准也不是文学的角度,它是一本面向年轻人的书,包括各个职业,选稿有导演,也有作家,也就公益活动家,打工者。它关注的是成长中,生活中遇到的困境,自己面临这些问题的思考。 《靛蓝小孩》于2010年6月初上市,书中收录众多知名作家,学者,写手的精美小说,散文,采访等。 靛蓝,听起来让我们联想到的是成长过程中那段美好而纯净的时光。它是充满灵气和梦幻的色彩,而具备这种气质的年轻一代,这样的一群人,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靛蓝小孩(indigo children)。 这本以靛蓝小孩为书名的读物,就是源自于这种对灵感和个性、创造力的尊敬。没有比靛蓝小孩这样充满感性与温暖的词语可以更恰当地概括他们这个群体的成长了。一群和我们年纪差不多的天才作家们,包括蒋方舟、春树、步非烟、韩寒、田禾、米米七月、周语等人。 在这里给我们讲他们的故事,这就是《靛蓝小孩:天才作家的后青春时代》(第一季)。它关注的正是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生活,以及他们如何面对自我、面对这飞速变化的生活。 这注定是一个被铭记的时代,这群人是这个时代靓丽的句点,《靛蓝小孩》这本书或许是纪录这些人、诠释这个时代的最好读物之一。分享内心世界、探秘成功经验,它不只关乎文学,更不只解读励志,这是一部用灵动的心事构筑成的生活读物。在这里所有的絮叨都成为过去式,故事和经历,心事成为主题。 他们作为一个年轻群体,有着鲜明的个性、人格、强烈的自我意识,反对僵化、刻板的秩序,富有极强的创造性思维,他们影响着这个时代和社会,而本书中选取的靛蓝小孩的代表人物更能代表这些诸多的特性。比如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步非烟,从高中时代的“问题文学少女”到现在的北大读博生活,她的写作和性格、经历都在不断地完善。而蒋方舟、春树,他们的视角开始更具备独立的姿态。如今他们已经或即将进入人生的新时期,我们也开始试着站在时间的纬度上去纵向彻底地观察和探秘他们的内心世界:过去和如今的他们都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和梦想?他们又是如何在自己的领域内深刻影响着周围一批又一批的同龄人? 他们曾经迷茫,但最终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们曾经失望,但始终没有掉掉激情的梦想,有人曾经关注他们的过去,有人在指点他们的如今,而《靛蓝小孩:天才作家的后青春时代》却是这样用最真实的探寻方式,揭密他们整个内心成长的历程。